分享

因误治而引起的痰迷心窍病例一案

 山村散鹤 2013-08-04

因误治而引起的痰迷心窍病例一案  

              

因误治而引起的痰迷心窍病例一案

94年所写总结的第四部分)

              田心海溥

熊××,女79岁,职业:农家妇女,197398--9日初诊。病史:她一直是该家做家务的主要劳动者,数月前在家中突然昏倒,辗转治疗后经区医院发现有高血压,后经多方治疗后而血压降至正常,但只能扶杖行走,从此不能料理家务。96日深夜,突然大汗(具体点说应该是“战汗”——先寒战,而后出汗。《温病学释义》云:“此外尚有战汗。病人突然发生战栗,继之全身汗出,此乃病邪逗留气分,而正气聚力抗邪,以致全身战栗,争而胜之,则全身汗出,病邪亦随汗而解。故一般来说,战汗乃一种正气有力鼓邪外出的佳象。但也有因正气不支,战而不能汗出,以致邪复内陷的。或虽能汗出,而正气亦随之而亡的,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现象,临床最宜注意。”)大汗后,体温过低,出现休克,通过抢救(肌注阿托品注射液)后,脱离危险。7日晨诊得:苔虽干燥无津、用手扪之粗燥如砂纸(砂皮苔),但苔白而厚。此乃湿未去而津已伤之证。吾遂处以化湿(痰)、生津之剂(苦寒和滋阴之药绝不能投)。但由于当时吾还年轻,病家又考虑病人病重(的确为难治之证),把我的处方拿下街并没捡药,而是请了公社医院的三位医生来会诊,会诊后由一医生主方:玄参、生地、麦冬、黄连、黄芩、石斛、连翘、淡竹叶、滑石、甘草、浮小麦,其中重用了滋阴药。

此病本应化痰湿而慎选生津之品。若服上方必然凝结腠理,影响脾胃,进而生湿生痰,蒙蔽淸窍。此汤服后,果在98日上午出现危象:拒绝吃那剂药水,喉中痰鸣音很大,神昏如睡,恶明喜暗,数大声呼之,始能应(知),但因舌不及齿,故语言很难让人听懂。苔黄无津而掯厚(此黄苔恐为服药之染苔),脉现紧象(用养阴药之故),足少阴脉绝(无)。(足内踝后太溪穴处的脉为少阴脉——见《伤寒论》)此乃痰迷心窍危候(病家已作好去世的准备,按当地对临危病人的习惯,蚊帐已去)。唯面色、唇色还好。趺阳脉(在足背)尚存,属暴病误治,气血未亡,应该说还有一线生机(病者虽患过高血压,但医好后,由医生用过不少培补药,所以这次病虽重,但气血尚存。又《伤寒论》云:趺阳脉胜于少阴脉者为胃气尚存。所以有一线生机。)由于接收刚学医的同道的建议,我们便与病人注射了一支可拉明,当时有一旁观者说:“死都要死了的,还要ju(刺)她一针。”注射后,除呼吸加深外,余症基本未变。第二天(99)上午,病人要吃冷水,家里人以煎好的药水给之,病人触口不饮。吾观其欲饮,就有给药之机。吾征求家人意见,吾说:可以拿点胆南星……给她吃,其子说:胆南星不好买(其实是没有信心医)。我说:我家里有。于是遂赐胆南星,叮嘱其家人化水频喂之,并赓续处方捡药,处方为:法夏9  陈皮9  枳实9  竹茹3  云苓9  石菖蒲9  郁金9  远志9  苍术9   一剂   水煎调胆南星少许频服 

(胆南星是我家中拿去的,没有用称称的,没有分量,也没写在处方上)

此方乃导痰汤(歌云:导痰二陈加枳星,风痰上扰此方平,再加远志菖蒲郁,怔忡惊悸痰迷心。)去甘草加远志、石菖蒲、郁金、苍术而成。加远志、菖蒲、郁金,是因为神志不清,去甘草是因为痰多(甘草能促进腺体的分泌),加苍术是加强化湿祛痰之功,方中的枳实一药,据报道有兴奋膈肌达到排痰的作用。余不赘述。

中午时分服下上汤药(服胆南星水要早些),于晚好转,少阴脉至,发热,腋温38.7度,(发热是好现象),语言稍清楚,苔白而板结,痰鸣稍轻,数呵欠,欲去衣被。

910晨,病人之子亲自到我家中讲:昨晚下半夜吐了两口痰……我便去诊得:神志清醒,口齿(语言)清楚,痰音近乎无,舌苔厚腻色白,舌质正常,腋温36.4度。脉充实,唯两寸与右尺稍弱。腹痛口苦,四肢不怎么温和。

服上方后,痰能咳出,神志已清,忠原方稍加变化。

泡参6  苍术9  陈皮9  法夏9  郁金3  厚朴9  茯苓12  猪苓9  白叩3  枳实9  远志9  藿香9  青木香9石菖蒲9  薏苡仁9

一剂   煎汤调胆南星水服

(在服此药期间曾套服安桂粉和龙胆苏打片)

912三诊:白苔已去八分,能进少许饮食,仍忠上方加宣肺之药通调水道。

待腻苔转为正常后,继用培补中气之剂,中气得补后,便能自己坐起来。又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才能站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