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花漾物语 2013-08-05

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七单元

★主 备人:王红英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课文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学生利用文本学习写人方法的好范例。教学时力图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在体会人物特点时,让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一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利用文本的留白之处,让学生想象经过小女孩“包装”后的爱因斯坦的样子,指导按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在教第四小节时,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那么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23日,累计课时:8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熟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用他的实践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成功的秘诀——出示: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2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3.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

二会字:()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5)“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进行描红,完成本课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23日,累计课时:8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说,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二、精读训练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在小女孩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的样的人呢?用你智慧的眼睛,找找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1.(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有什么特点呢?(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

(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

随着他们一次次的相遇,爱因斯坦还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那你们同意谁的看法呢?我们先别急着争论,先来看看爱因斯坦同不同意小女孩的看法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人,难道他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

(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三、作业指导

1.讨论,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请学生说说,爱因斯坦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衣衫不整、卧室里一塌糊涂?(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我们从他在生活上的平凡见到了在科学上的伟大。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2.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词语及完成相关造句。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2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虚心受教 

 

语文视野:

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培养学生的重点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25日,累计课时:8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

教师补充: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三)课文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故居:宋庆龄过去住过的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A出示新词,学生认读。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

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四)交流归纳: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

(五)根据这些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图,描述你所看到的宋庆龄的故居。

2.引读。

3.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她为什么不肯搬?(舍不得两颗樟树,可见她对樟树的喜爱之情。)

4.为什么这两棵樟树开头没有点明最后才点出,且独立成段。(强调樟树,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质疑: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两棵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两棵樟树?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6.领悟段与段之间的语义关系,练习背诵。

四、写字指导

1.“搬、繁、瞻”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 描红(书上)

五、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26日,累计课时:85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培养学生的重点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掌握樟树外形及特点。

1.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圈画出有关词语,反复品读。

2.交流:

1)通过枝干和树叶来突出樟树的外形。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看图体会,朗读这一句。)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看图体会稠密,朗读这一句。)

2)出示写生长特点的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读好“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看图体会蓬蓬勃勃。)

是只有夏天才蓬蓬勃勃的吗?引导同学读好“无论…总是…”

读出了什么?(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总是有蓬蓬勃勃这种景象。)

你会仿照例句也来说一个句子吗?(学生造句)

3.谁能连起来读好这一段。

4.教师小结:你读得真好,让我们欣赏了樟树的外形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樟树不仅外形美观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的内在的品质更是博得了人们的称赞,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内在品质美。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学习第13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石榴树招虫的情形是怎样的?

(从同一棵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三四种不同的虫子说明什么?

(突出害虫之多)

“在树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写出了什么?

(害虫对石榴树侵害的时间之长)

根据自己所见到的想一想:树木招虫的后果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树木这么容易招虫?

(因为没有让虫类害怕的香气。)

3.学习第47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拒虫)

为什么?(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小结:是啊,樟树生来就有一种香气,一闻到这种香气虫类就害怕,令虫类不敢靠近它,更可贵的是——它的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读好这个句子。

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c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香气永久保持?

抓住关联词“即使…仍然…”(外界环境随便怎么变化,它的香气不变)“只要…就…(只要有木质,它就能驱虫)

读读例句,仿照例句造句。

4.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5.上课一开始大家提出的疑问现在能解决了吗?(宋庆龄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两棵樟树?)

(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具有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

6.学生谈谈对宋庆龄的了解。

师补充: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7.说说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

(香气永久保持  一生都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贡献、一生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

(香气令虫子害怕  一生正气,令敌人敬畏。)

8.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9.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人们对宋庆龄的怀念

1.作者对樟树的一声声赞美,其实就是对宋庆龄的伟大人格的再三歌颂。现在敬爱的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的香气却永存。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瞻仰”(恭敬地看)

3.讨论: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怀念樟树,怀念宋庆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            

                             枝干粗壮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及特点   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语文视野:

见教参283页。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3.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敢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培养层层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各部分与中心句的关系。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27日,累计课时:86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

2.你知道黄河吗?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又是我国第二大河。源自青海巴颜咯拉山,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它气势磅礴,激流险滩不知其数,滔滔河水一泻千里。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补全板书。

4.谁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呢?他凭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其中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漂流  万马奔腾  磁力  整个儿  吞没  体积  竹篙  尝试  凭着  羊皮筏子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波浪滔滔

鼓浪前进   专心致志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3.自学生字,说说记法。教师指导“滚”。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三、4.朗读课文。再次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一段的意思。试着给课文分段。

1-4)一只洋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破浪前进。

5-6)羊皮筏子上的人们沉着从容。

7-8)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2.你知道谁是黄河的主人?

课文哪些句子点明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把它画出来。

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课后第四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30日,累计课时:87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www.

  要点: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惊涛骇浪”什么意思?(骇:惊吓 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如履平地”什么意思?(履:走  在有危险的地方行走就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指读,齐读

二、体验黄河的壮美

1.那作者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呢?

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万马奔腾、浑浊的浪头排山倒海而来的景象。我仿佛听到了滔滔的声音、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

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

你心里感到怎样?

(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动)新课标第一网

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2.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心情怎样?作者用了什么词。 (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这个词什么意思。 (形容非常害怕。)

这里的“战”是什么意思? (颤抖、发抖)

这里的“惊”是什么意思? (吃惊、害怕)

文中还有一段话道出了坐羊皮筏在黄河里前行时的感受。

出示:坐在吹满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坐羊皮筏子渡黄河的惊险,乘客的害怕紧张)

3.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我们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胆战心惊,而我们的艄公——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现在请你说说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勇敢:面对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一点也不害怕。

智慧:要在这样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没有智慧光有勇气怎么行?

镇静:面对险恶的风浪,艄公非常镇静,沉着应对。

机敏:在波翻浪涌的黄河里驾驭羊皮筏子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带着理解齐读这段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文中我还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点出“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儿”

说得不错,可我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羊皮筏子还不够轻、不够小。你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读。

进步很大,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这样的羊皮筏子能让人提心吊胆吗?为它提心吊胆怎么读。

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个人,危险就更大了。

我也从这儿感觉到很危险,我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

真危险哪!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朗读

六个数字应该怎么读才会让人感到更加惊险?再读一次,体会一下是不是更好。

生朗读。

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惊异,听出了你的害怕!

引读: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我好像看到六个小黑影,一会儿被波浪送到半空,一会儿又坠到谷底。

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

真让人心惊肉跳,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呀。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

羊皮筏子这么小,乘的人这么多,载的物这么重,如此悬殊的对比,谁都要为它捏把汗。

小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再远远望见激流里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感到新奇而又担忧,再仔细一看发现那筏子上居然有六个人和满满两麻袋物品,更是提心吊胆。

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课文的2-5自然段。

3.这情景实在让人提心吊胆,可我们的艄公——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现在请你说说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驾驶这么小的羊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前进需要勇气,冷静的头脑,过人的技术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那波涛汹涌的黄河中,有这令人提心吊胆的羊皮筏子,你敢乘坐吗?老师我可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而上面的乘客呢?读句子。

2.交流出示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从容:自然地笑,非常轻松,就像什么事都没有

从容地干什么?

指指点点:一边指一边说,说些什么?那边是一座古塔,应该有1200年了,那棵树,长得真茂盛………

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回想一下,你们坐着公共汽车出去游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小结:像这样,乘客们非常镇静,非常轻松,一边讲讲笑话,聊天,一边浏览岸上的景色,脸上带着自然的微笑,这样的情景就叫——谈笑风生。

老师就纳闷了,坐在这样的羊皮筏子上,颠簸在水流湍急的黄河里,可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敢这样谈笑风生?

(信任艄公)

3.艄公是怎么做的竟然能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乘客为什么这么信任艄公?

交流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沉着: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勇敢大胆。

专心致志、小心:专心致志――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叫水势?水的急缓和浪的大小。

破浪前行:浪大的时候就得小心,浪小的时候就得大胆地破浪前行,看似“大胆”与“小心”相反,其实就这是艄公的机敏和智慧。

指名读好这段话。

想想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

生:黄河里会有旋涡,艄公早就发现了,因而早就避让开了。

生:黄河里会有暗礁,艄公对黄河的地形很了解了,早有防备,竹篙轻轻一撑,就过去了。

生:黄河里会掀起巨大的风浪,艄公会提醒乘客小心,自己稳稳地掌好舵。

艄公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不)

那是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这样的艄公自然而然让人信任,让人放心,所以乘客们才敢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

齐读第六自然段

3.这样的艄公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所以——引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4.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此时此刻,同学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一定是十分钦佩,那么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五、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课文写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还要写黄河的凶险,坐羊皮筏子的危险和乘客的表现呢?

侧面烘托:越是写黄河的凶险,坐羊皮筏子的危险越是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越是写乘客的从容,越是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他让乘客感到十分安全。

2.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的篙竿,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3.最后我想把爱迪生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读三遍!)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学习“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语文视野:见教参。

习作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当一回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31日,累计课时:8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

2.回忆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把它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许多的事。有些事像过眼云烟,慢慢地就忘记了。但有些事情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高兴或悲伤或愤怒或难过……柳倩影同学经历了一次“护蛋”活动,并且把它写了下来。

二、例文导学

1.  读读书上的例文。

2.  文章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两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护蛋行动的由来;护蛋行动的经过。

3.  小作者把经过写得很详细。主要写了哪些细节。

4.  他是怎样把这些细节写生动的。(抓住了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  划出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

小结:我们在写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的时候,就要有条理地记述经过,抓住细节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三、谈论话题,个性表达

有的同学已经有意识地回去体验了“当盲人”“当家”……等等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1同学交流,教师有意识地概括学生所述细节及心理活动。

2没有扮演其他角色的同学,可以写写以前经历过的事。

3经历过一件事以后也许还有许多感想,那么可以将它作为文章的结尾。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31日,累计课时:89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打草稿。

   2.修改评讲。

教学过程:

    一、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生修改草稿。

    三、评讲学生在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练习7

 

教学要求:

1.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30日,累计课时:90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活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读书上文字。

3.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

4.书上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参考:

马后炮:原意为“马”已经“将”住对方,后面又跟着“炮”,使“将”动弹不得,输赢已成定局。比喻事到临头才想采取措施,已经没有用了。

过河卒子:小卒过河,不能回头。比喻没有退路。但过河卒子赛过车,比喻威力更大。

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事相当,可相匹敌。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棋输一着:一着棋子下得不当就输了全局,比喻技术、能力、智谋等略逊对方。

5.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6.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  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借助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  背诵。

三、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样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不能调换。“技术”在这里指胡荣华下棋的经验、技巧和能力。“战术”指胡荣华参加象棋比赛时运用的策略和方法。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蝉联:多指连续担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62日,累计课时:9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革故鼎新:鼎,树立。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

一衣带水: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以德为邻:与有德行的人为邻,易于融洽友爱,和睦相处。

(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意思。)

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就举荐。

知人善任:了解别人,使用得当。

(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的。)

科教兴国: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国家。

与时俱进:与时代一同前进。

(关于科教兴国的。)

  4.指导朗读、背诵。

(二)读背《古今贤文》

1.回忆《古今贤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都有横折钩和竖弯钩。上边横折钩的竖笔要向里收,钩锋出向中心,竖笔和钩的夹角不小于45度,角度太小显得拘谨,太大缺乏向心力。竖弯钩的竖笔略向左宕,向右转横笔处要有弧度,横笔略长,平稳,包住上边的横折钩。 

4.教师板书演示。

5.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63日,累计课时:92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第四课时

(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66日,累计课时:93课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