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

 山东中医竹林 2013-08-07
阳明病
  阳明病的脉象是洪大急促,身体指征是发热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其他或然症状有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杀人。太阳病是表病,是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热怕冷。少阳病是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太阳病是里病,是热病。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所以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里面却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全身壮热,大小便癃闭。甚则因为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甚至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代表方子是白虎汤、五苓汤、调胃承气汤和大小承气汤。如果大便不干结难下,小便正常,就使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就使用五苓汤,如果大便干结难下,根据干结程度,可以从轻到重分别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但是也可以先里后表,也可以只表不里,只里不表,表里跨越,而非一定是循序而来。河间学说虽于医学贡献至伟,但亦流弊无穷,再加上近现代西医的推泼助澜,直至现在,很多医生一见病人发烧,不问三七二十一,即以各种寒凉药攻之,临床上遂造成了各种不良预后。
阳明病因为邪热炽盛,发展传变迅速,所以常常会造成各经的并症或合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