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屈原·苗巫文化习俗探讨

 指间飞歌 2013-08-09
端午·屈原·苗巫文化习俗探讨
[ 来源:武陵山苗族网 | 发布日期:2013-08-09 ]
颜家生

  摘要:本文从民间习俗、语言、稻作文化的角度,阐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屈原生平纪事和巫文化遗存进行探讨,证明明武陵山区苗文化是楚巫文化的延续。

  端午 

  “端午”一词,源于楚俗苗语词汇,是荆楚蛮夷(苗族)汉语谐音词汇,楚国的泽国水乡的长江中下游古人称为“云梦泽大湖”(洞庭湖的前身),“熋楚”(苗族)先民,“端午”即苗语“Dandub”,(当务),“当”,意为“满”“漫”“水坑”的意思;还有苗语“Dongb”即深的意思。“务”即“水”,连贯起来即:“到处是水”或者“水漫一片”的意思。苗语的“挂当务”就是苗族可以进行端午祭祀活动的意思(苗族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有族群性的大型娱乐,与神灵共乐,亦即娱神娱人),到江河湖水里去娱乐,即是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溪蛮丛笑》里记载:“爬船,蛮乡最重端午,不论生熟界出观竞渡,三日而归。既望复出,谓之大十五,船分五色……吊屈原,正楚俗,名爬船”。“生熟界”即苗族中的“生苗”(未归顺历代皇权者)和“熟苗”(被皇权驯服的归顺者)的称谓。现在的五溪区域的蛮夷诸族过端午节令,均自农历的五月初五到五月十五,初五谓之为“小端午”、十五谓之为“大端午”。“端午”是苗族这个历史久远的稻耕民族重要节令,还意含着可以播种水稻的季节到了的意思。

  现今的湘西苗族区域,还有很多与“端午”有关的习俗:1.端午节过后,才可以食用水田里的田螺、青蛙等水生动物(苗族流传有没有到端午节食用田螺青蛙等,会引发聋耳疾病);2.端午节以后,到河水里游泳洗澡,才不会“着凉”、湿气伤身;还包含着端午节祭祀屈原以后,才不会被水伤害的含义。湘西苗族的苗祭司(苗语俗称‘芭黛熋’)在进行“劝酒”祭祀仪式时,有一章很长的关于水稻种植的稻耕文化的唱词:“坛前锣鼓响噹噹,行了一场又一场。锣鼓不断接声唱,且听弟子说源章……无有何物呈敬献,长生美酒供神尝。说此酒来道此讲,清明谷雨早下秧;一日二日谷下水,三日四日谷芽长;五日六日去看水,半个月头五寸长;四月立夏季节到,家家户户插秧忙;男人下田高扎裤,女人下田扎衣裳;扯一把秧来插两行,插在田中成排行;五荒六月去看水,七八九月满天黄;男人下田连蔸割,女人碓内去分糠;粘米粑做下马饭,糯米将来造酒酿;二十四粑君成药,做成曲子造酒酿;正月造个新年酒,二月造酒桃花香;三月造个清明酒,四月造酒播田粧;五月造个端午酒,六月造酒早禾香;七月造个目连酒,八月造酒桂花香;九月造个重阳酒,十月造酒保东厢;冬月造酒酬恩愿,腊月造酒敬双皇。东君造酒有奇方,甜又甜来香又香;隔壁三家有人醉,一里开坛九里香……”。作为稻耕民族的苗族,在进行族群大祭或者家族小祭的时候,都把稻耕文明蕴含在祭司的经词唱调里。过端午节,还有一样食品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必备之物,那就是用大箭竹叶包裹糯米,水煮成熟食,称为“粽子”或“粽粑”。糯米粘性,遇水不易散开,投掷于水,以祭祀屈原,湘西苗族有“了了粑粑,了了鬼”的俗语,意思是粑粑送完了,祭祀鬼神的仪式,或者鬼神需要的物品都搞完,给鬼神的敬献也就圆满。另外,端午节,还承载着稻耕民族进行水稻耕种农事节令的含义。湘西农村孩童的“捡子”(一种抛接五个小石子的游艺),也是按水稻种植过程来进行的。古时,苗族小孩年满十二岁要举行“滚泥田”仪式,希望以后成为耕耙犁田的好手,女孩子举行“落裙礼”,穿裙意味着可以恋爱成亲。

  所以,笔者认为,“端午”一词,是来源于楚国蛮夷先民(苗族)语言的词汇,是荆楚稻耕民族的农事节令,后来荆楚蛮夷为了纪念他们视为神灵的屈原,在五月投汨罗江而亡,演变成一种祭祀习俗。

  屈原 
  
  屈平,字原,后世常称为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湖北秭归县)人,为楚武王熊统之子熊暇的后裔,据吴心源先生《屈原生卒年新考》及其补证,屈原的生卒年时间为:生于公元前355年(丙寅年),楚宣王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77年(甲申年),顷襄王二十二(年),享年七十八岁。据此,按古法“丙辛之岁庚寅上”推断,屈原的出生日期应为苗历的正月庚寅日,生性刚烈不阿。为楚怀王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的左徒(左徒:楚国官职名,职权仅次于令尹之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记载与评价。前贤后哲,多有评说,笔者不敢赘言。

  在此单就“离骚”一词的含义,聊作他说。《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是楚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杰出代表,也是湖相文化里精髓所在。屈原所处的时代是“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从大时代背景来说,做大夫的上官,想把屈原的政见凑章“消灭在萌芽状态”,可见上官的跋扈专横程度非同一般。遭流放的屈原,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只得用很隐晦的苗语“离骚”来做诗章的标题,以规避当权馋官对自己进行加害。东部苗语把汉语中的“理想”、“见解”、“感悟”等都通称为“Lis songb”,在具体的语境里有具体的指代。现在苗语还把“打官司”“诉讼”称为“Bud lis            songb”(濮理松);把不懂得礼仪教数称为“Jib  mes lis songb”( 几麦理松)。“离骚”一词,与忧伤离别的意思没有太多的联系,用“忧伤离别”来注解《离骚》的标题含义,似是而非。
                 
  巫文化 
                 
  巫文化,抑或是巫傩文化,伴随着我们祖先由蒙昧逐步向所谓“现代文明”进化漫长历史进程。据著名民俗学家,文化人类学家林河(本名李鸣高)先生说:“中国的‘野性文化’大约可以分为无神论文化和有神论量大时期。”作为人类有神论文化始祖的巫傩文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万物有灵论阶段)、中级阶段(图腾崇拜阶段)、高级阶段(傩崇拜阶段)三个发展时期”,①。我们的老祖先在后来造字的时候,“巫”字便是一个人或者人群手足舞蹈的象形。巫:《说文》:“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诸神也。象人,两襄舞形”。《世本》:“巫始作巫”。《楚语》:“古者,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能齐中正,其知上下比义,其圣,能广远,宣朗。其明,能光照其聪”。

  据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证明,楚国属于巫文化核心地域,《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后因馋官进言而降为三闾(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赋闲之官职,闾,门,引申为姓氏家族,三闾,即三姓家族)。作为掌管楚国三家豪门望族事务的官职,祭祀,或者掌管祭祀事务,是屈原的“本职工作”,作为一个文化学识渊博之士,精通祭祀文化,无可厚非,而且是处在巫傩文化盛行,并且深植于当时政治生态、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春秋末期,以巫傩祭祀里鬼鬼神神来借喻自己文章的所指,是顺理成章之事。

  《九歌》是包含巫傩祭祀痕迹很重的篇章,据考,“东皇太一”即伏羲,是苗族口传历史中的人类始祖,是巫教创始者,苗族祭司(芭黛熋)每当开始进行祭祀还未诵经时,都大吼三声“嗷嚎嚎!”,其意为,告知伏羲老祖,弟子开始作法祭祀了,请您降临神坛,保佑弟子作法祭祀顺利。传说,伏羲之父为盘瓠(神犬),后被伏羲缢死(荆楚五溪地域乡俗,对于狗,是不可以用刀砍茅刺的,而是在狗不注意的时候,用绳之套在狗的颈部,吊在高处而死)。后来,为了赎罪,伏羲创立了巫教。巫教是故事源自天地洪荒年远古时代的“齐天洪水”传说,湘西苗族的历史传说《古老话》中,远古的时候,管理上天的是“仡索”(即雷公ghed songb),与管地的“仡本”ghed  benb矛盾激化,仡索想加害仡本,反而被仡本擒到,被关在铁笼子里,仡索在仡本外出时骗得水种与火种,打开铁笼子逃回天庭,滔天洪水湮灭了大地上的万物,唯有傩公傩母两兄妹幸免于难,为了人类的繁衍,自相婚配,成为人类始祖。“芭黛熋”的口述如下:“说起当日楚民事,水有源头树有根。男女相传于世上,太古天下本无人。禽兽横行无统系,四面八方没有人。天上仡松(ghed songb)管世界,地上仡本(ghed  benb)管乾坤…哥哥见妹身回转,赶忙追跑往前行。抱着小妹无话语,青天白日结成婚。从此兄妹为婚配,天成二美一双人。成婚一年生一子,二年三载连连生。世代繁衍年久远,黄河流域尽是人。百家根姓自此起,分成部落创乾坤。后世子孙多发达,二皇就是原始人。二皇真是原始祖,从此尊信这堂神。凡间之人来供养,你啊念秋后敬为尊。”

  湘西苗族的“芭袋熋”进行祭祀时的口诵经文:“说起”。“……皇王来时路途远,有劳圣驾降傩坛……芭傩帕傩周遭领,傩排启君领杯巡……”。屈原在《大司命》把男巫在进行祭祀舞蹈时场景,历历在目的展现:“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此节大意即,男巫的神衣(如当今所见袈裟、道袍一类的“法衣”)啊,随着男巫的舞蹈而随风飘扬;神衣上的玉质配饰,在灯火的照耀下,光怪陆离的闪耀。掷出的筶子呀是顺筶(巫师卜筮时,手中掷出的筶子,在地面是壹阴壹阳者,为顺筶,意为圣灵已经应承了祈祷者的愿望),周围那么多的人啊,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是代表什么?湘西的乡下坊间还很盛行的“芭黛熋”祭祀还愿巫傩仪式,大体还保存着2000多年前的荆楚巫傩遗风。

  注释:
  ①林河著《中国巫傩史》,花城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3页。

(编辑:程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