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园进语(二)

 昵称13410385 2013-08-09

                   荆园进语(二)  申涵光

 

六十一、论性是学问大源头,然用工夫欲须逆溯之法,侯到者自明辨之,大早无益实事。故夫子之言,不可得而闻也。

六十二、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意,便于心术有伤。

六十三、观心广体胖及睟面盎背语,知养生乃学门之余事。破得利字名字,方能入门;破得骄字,方能深造。

六十四、纵然恶迹终身,一悔便是回头。莫谓功成九仞,一骄便可坠地。

六十五、耕问奴,织问婢。但择能耕织之女婢,付之委任而责成功,不必条分缕晰,一一为之告诫,曰如何耕,如何织也。朝廷用人亦如是。然知人得人,大非易易。

六十六、张果中致书夏峰,谓“不宜时时与大夫相见”,其说甚正,然惟先生无妨也。先生道统在身,以教为任,虽冠盖踵接于门,而澄之不清,摇之不浊,愈见其大耳。愚尝生如沧海,无所不包涵。我辈学人如池鱼盆草,若一清澈底,尚可把玩;稍杂泥滓,便难位置。盖教之与学相去远也。

六十七、圣学天,天地自然之理,日在目前,但人不潜心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正是明明指人以学天。若此处略过,虽终日谆谆训戒,亦自不悟。欲无言者,所以深于教也。

六十八、易,卜筮之书也。有疑则占,乃占此一事之理应如何耳。占是非,非占吉凶,而吉凶即在是非之中也。

六十九、横渠拈一体字为教,极为稳当。礼者,兼内外而言,即孔子之不渝距也。彼徒言心学者,其流弊至于畸言诡行,以骇世俗,礼教荡然,岂小失哉!

七十、杨慈湖其言狂肆而不知所定,且极诋程子为末明道,谓洗心正心非孔子之言,言存心存神孟子乃误认,此皆心学流弊之言也,而后人公然列之理学,何哉?

七十一,一国有一国元气,一家有一家元气,一身有一身元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七十二、无事作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夏峰云:“无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

至言也。

七十三、阳明云:“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乐以忘忧,圣人之道如此。恐不必云得不得也”。夏峰云“圣人原无不得之时”愚按,周公“其有不合”者,正是圣人之不得;“幸而得之”,方是圣人之得。似不必讳言不得也。

七十四、 君子终身是乐,虽贫贱患难,中有自得,毕竟忧他不倒。小人终身是忧,纵富贵已极,患得患失,究竟乐亦非真。

七十五、程子见人有訾议先辈者,辄叱曰:“且学他长处”此真长者之言。然辩论是非,于吹毛索疵者,心术迥自不同。古人瑕瑜本不相掩,我虽素所服膺,岂可曲为附和。反复辩论,期当于理。若有意定将古人说坏,则刻矣。

七十六、阳明云:“圣人心若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然学者需要有明的功夫”。此论本未完全。今之学者但致详于所谓工夫,然一旦豁然,即明也。照物之能,俟其自至而已。

七十七、好名者只是勉强暂时,久之必然败露。只能粉饰外面,背地便不及持。故先辈谓与好利者相去不远。盖沽名,亦以为利也。

七十八、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练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七十九、颜子箪食瓢饮,子路衣蔽缊袍,圣门皆为学问之验,故取安饱无求,而恶夫恶衣恶食为耻,看的衣食二项,原非小事。世人营营终日,大概为此。若此处澹得去,才可一心向道。

八十、语云改过贵勇,既知有过,便当斩钢截铁,翻然改图,尚恐过根潜伏,见猎心喜,陆子答传子渊“过则速改”之语,以为“微伤轻易”,当虑其未能速改耳,非谓改过之忌速也。

八十一、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把柄在我,不妨兼举并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八十二、古人云“择祸莫若轻”,愚谓择福亦莫若轻。功名富贵,无一件是我应得,故官宁居卑,财勿苟得,稍有遭际,常觉逾分不安。若已得视为固然,未得者日夕悬望,事事必欲胜人,则钻营谋算,终身无息肩之日,而造物所忌,祸败随之矣。

八十三、一部律是四书五经注脚。

八十四、师道不立,最是未世之患。春秋若无孔子,三千弟子能自立者几人哉?道之不明,前代容有异端驳杂,今并无此患。天下聪明才智之士,都被声色货利诱去,问有口中说道理者,究其心事,依旧在声色货利上,所以此道全然高阁。教化不兴,真不知所底止。

八十五、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固是见识超卓,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八十六、创业垂统,为其可继。后世子孙,贤不肖难以预必能继与不能继,是有命焉。君子行事,只斤斤在道理中,尽其在我而已。即不必念及子孙,亦应如此。乃身贻谋之善,而责望后人,或预为意外之防,而多方设备,何其愚也。

八十七、治家之道,正身率下,威严为主。《易》云:“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言家长严正,则卑功守法,凛然如治一国。“嘻嘻终吝”,不必有甚大恶,只一家嘻嘻,便是必败之道。试想嘻嘻二字,是何规矩,是何气象?

八十八、秦观、李廌,皆风流文士,当时所谓苏门四君子中二人也。朱子斥其浮诞佻轻,士类不耻,盖亦憎苏氏而波及之。然少年才隽之士,早当纳诸绳墨,若风流自喜,其不陷于浮薄者寡矣。

八十九、智而多财则损其智,愚而多财则益其愚。是以财遗子孙者,皆所以害之也。呜呼!自古及今,知之者几人哉!

九十、为善得福,为恶得祸,非鬼神因其善而报之以祸福,盖善者日趋于福之事,恶者日趋于祸之事,皆理所自致也。故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九十一、伊尹不遇成汤,终身莘野;孔明不遇昭烈,终身南阳。彼亟亟求自表见者,其事业盖可知矣。

九十二、知仁勇皆从敬出。

九十三、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圆融变化,是德之成也。其处便学圆融不得。

九十四、经书所载,皆古人亲身经历之事,留示后人,如前人行过底路程,向人一一指点,免得东求西问。若一概不省,任意自行,未有不错者。纵使寻著正路,亦大费力。

九十五、凡事惟适中者可久。

九十六、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九十七、学而不思则罔,章句之弊也;思而不学则殆,心学之弊也。知此,则朱陆门人无事相讥矣。

九十八、吴草庐云:“三十前好用工。”此追悔少年虚度之言。凡人道念,多在中年以后,然而精力渐衰,不及少年之果锐,故立志不可不早,非谓暮年可宽也。

九十九、士大夫讲学,只是随事省察,随人指点。若自表门户,自立党羽,附之者愈多,则嫉之者益甚。姚江之谤,至于掩功;东林复社之祸,与国俱尽。呜呼!岂尽小人之过哉!

一百、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渔利者害多,鹜名者毁至。

一百零一、才有过举,祸患随至,是天爱之也。若纵其所为,如无天道然者,后来为祸必烈,故曰: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一百零二、古来大儒,皆简易率真。凡好为崖岸者,学未至也。

一百零三、古人一长足录,遂可不朽。试观柴愚、参鲁、师辟、由喭,何尝不是圣门高弟,瑕瑜不掩,愈见其真。今之为志传者,必备极美好,人并其真者疑之矣。

一百零四、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一百零五、七情惟怒难制,惟欲最深。理明则无此弊。

一百零六、同艺相妒,百工皆然,而士大夫为尤甚。名将成,有物败之,亦天道然也。士君子所可恃者,惟自处于无过耳。

一百零七、经为经,史为纬。经如医论,史如医案。论以明病之源,案以验药之效。儒者必贯串经史,方为有用之学,其余他书,皆可缓也。

一百零八、《论语》古今至文,多不过数语,少或数字,而蕴义无穷。当时必出自孔圣手笔,门人裒集成书,非他人可代也。

一百零九、责人者必自怒。

一百一、只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处,学问便有进无退。

一百一一、颜子陋巷之乐,从四勿来。

一百一二、颜子在圣门,最为天资高迈。然观所记,“无伐善”、“无施劳”、“不迁怒”、“不贰过”、“择乎中庸”、“得一善拳拳膺”、“有不善未尝不知”、“知未尝复行”诸语,一味下学攻苦,并无一毫凌驾涉略之意,则后之为学可知矣。

一百一三、昔人有仕而林居者,其一闭户不与外事,其一邑中厉害必争焉,孰是?曰:皆是也。闭户者介,争利害者公,各成其志焉。若夫公事缄口,私事攘臂,则无为贵士大夫矣。

一百一四、处难事如理乱丝,耐心缓图,自有入路。急则愈结,所伤必多。

一百一五、皇甫谧《高士传》,大概是贫而能乐者,故世无持筹之高士,无逐膻之高士,无攒眉蹙额之高士,亦可以自考矣。

一百一七、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

一百一八、凡弈棋,与胜己者对则日进,与不如己者对则日退。取友之道亦然。

一百一九、吕仲木柟学行笃实,师道尊严,如久任以祭酒,成就人才必多。故祭酒一官,不徒以多才能文章者为之。

一百二十、顾端文宪成讲学东林,因李道甫三才事致书都下,风波大起,尚是文人名士举动。林居者以默为正。

一百二十一、孔庙从祀以德,则不胜祀。徒以著述,则马融、杨雄有汗颜矣。必也有德而有功于经学如程朱焉,不然,宁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