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甪直看桥

 苏迷 2013-08-10
甪直看桥
 

 

    
    我陆续游览过江南的许多古镇,却一直无缘去甪直。今年秋天,终于得以抽空跑一趟,尽情领略了它那宜人风光。
   
    苏州的甪直,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从其西口穿过一座高大石牌楼,往东跨越甪直桥,迎面见到一座由石栏护围的雕像,它便是镇标——“甪端”,系一种造型别致的独角神兽。《宋书·符瑞志》谓,“甪端”有两大特异功能,一是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速度快得惊人;二是能听懂各种语言,并掌握四面八方的信息。因此,甪直人把“甪端”作为镇标,有着很深的内涵。
   
    我信步走在老街,发现当地的房屋多为粉墙黛瓦和木门木窗。凡带石库门高墙的,从前自然是大户人家,其中的居室常在三进以上,厅、轩、堂、楼齐全,有的还有走马楼和花园;内部或作雕饰,或陈书画,尽显宅主的文化品位,这也是江南水乡民居的另一种类型。鳞次栉比的普通民居虽简朴,却也不单调,既有平房又有楼房,远远看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在细雨中,驻足上塘街那纵深二百米的廊棚,观赏周围朦胧的景色,更是宛若面对一幅简约的水粉画,诗意盎然。
   
    镇内水巷别具风格,一种是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居,临河有门有踏级;另一种是两巷夹一河,两边都有驳岸,并筑石埠供上、下船或取水之用。这里的船揽石最多时达近千个,现在仅剩数十个。端详这些幸存的船揽石,可发现其雕刻手法有阴阳、浮雕、立体,造型丰富。多为吉祥图案,如寿桃、如意、蝙蝠等;也有反映古老传说的,如狮子绣球、刘海战金蟾等;还有简明的图案,如猫眼、象鼻、立鹤、奔鹿、灵芝等,它们都体现出民间艺术的质朴美,并使得石驳岸有了“灵性”。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该镇曾有江南“桥都”之美誉,约一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原先竟坐落着“镇桥七十二顶半”,这恐怕连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也自叹不如。现在,镇里尚存四十一座桥,有的是青砖拱桥,有的是石板桥,有的是木桥,有的是水泥桥;在河道交汇处,两座桥往往有机会相连呈直角,俗称“双桥”,又因形似古代钥匙而叫做“钥匙桥”。镇里的“双桥”多达五组,其中以位于中市的三元桥和万安桥为代表,前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者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都是花岗石砌梁式平桥。徜徉于幽深的水巷,让人充分体验了“市尘五步一顶桥”的感觉。
   
    据当地一位长者介绍,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早年曾在此执教,他先后创作过不少以该镇为背景的小说,如《寒晓的琴歌》、《多收三五斗》、《高高银杏树》等。那老人热心地将我带到保圣寺后的草坪上,指着中间两株几乎遮住半边天的银杏树,称那就是叶圣陶在《倪焕之》第一章中写到的“高高挺立的银杏树”;接着又说,昔日叶圣陶往返于苏州、甪直,常搭乘快船,所以他在《甪直闲吟图》题记中有甪直“四面环水,必假舟楫乃达”之句。
   
    当我乘旅游车离开时,频频回首凝视,甪直古镇的轮廓虽渐渐变得模糊,但那小桥、流水和人家却鲜明地浮现于眼前;还有那延续数百年的淳朴、宁静和悠闲之风韵,仍清晰地印在脑际……(朱少伟) 

    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