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学说——人体五脏相关的哲学基础

 tnj660630 2013-08-18
  

2013-02-05 11:03:30|  分类: 营养健康、养生保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转载自yeming0106《五行学说——人体五脏相关的哲学基础》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类基本物质构成的。五行学说解决了阴阳学说的不足,让世界上复杂万物之间的联系除了对立统一之外,还有了生克制化、相生相克等复杂的联系形式。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解释了事物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动态平衡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则是相克太过及反克的关系,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正常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都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自然和必然地运用到中医学的领域。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里应用非常广泛,可阐明人体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从五脏的滋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木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盛,即水克火;而心火的炽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得太过,即火克金。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相互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可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生克规律相互影响的。肝病传脾,如肝炎病引起食欲不振,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如脾胃湿热引起肝炎黄疸,即土侮木;肝病影响到心,如大怒引起心绞痛,为母病及子;肝病影响及肺,如盛怒之下引起肺结核大咯血,即木侮刑金;肝病影响及肾,如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即子病及母。

  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青,胁痛,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红,口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抽风,属肝、属木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属肾、属水病。

  根据五行学说,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发生病变的脏腑本身,还应根据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控制疾病的传变。正如《金匮要略》所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即:当肝病还未影响到脾胃功能时,先要保障脾胃功能的正常健运,防止肝病传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