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酒文化(转帖连载13)酒与名人杜甫

 笑熬浆糊糊 2013-08-19

 

 

杜甫

杜甫


称沱牌曲酒为老牌名酒,并将其历史追溯至唐代的春酒不是没有根据的。沱牌曲酒与唐代春酒虽相隔千余年,但它们同产一地,同用一地之水,同受一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技术上,沱牌曲酒确也是继承了春酒的传统工艺。它与唐代春酒同属于射洪酒文化,是这一文化中的两颗硕果。
射洪酿酒源于何时?据说很古的时候,这里的先民就曾以黍自然发酵制成"滥觞",其后又制成"酶酒"。从现在能见到的文字上看,射洪春洒在唐代就已小有名气。由此推断,在唐之前射洪有一个漫长的酿酒历史是不会错的。可惜的是,我们缺少有关这一段酒史的文献,不能多述。我们还是说说唐代的春酒吧。
在有关射洪春酒的文献中,最著名的是杜甫的《野望》一诗,诗中直接写到了射洪春酒。这首诗曾刻石于金华山上,但早已被毁。我们现在所见的立于金华山上纯阳阁前的碑刻系据拓本复制而成。据考证,墨迹确是出自诗圣之手,为杜甫的手书刻石,弥足珍贵。
杜甫到射洪是宝应元年(762)的仲冬,他是为凭吊前辈诗人陈子昂而来的。是时陈子昂蒙冤去世已62年。杜甫对这位前辈甚为景仰,认为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而且他们俩又同官拾遗,对陈子昂不幸的身世遭遇更是同情。前在绵阳时,杜甫就曾作诗嘱去梓州(今四川三台)上任的李使君代为凭吊陈子昂:"君行射洪县,为我一潸然"。现在他又亲自到射洪,可见感情之深。
杜甫这次到射洪,瞻仰了金华山陈子昂学堂的遗迹与武东山下的故宅,写下了《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与《陈拾遗故宅》,也写下了前面提到的那首《野望》。《野望》全诗如下:
金华山北涪水西,
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
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如何事舞,
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
极目伤神谁为携。
诗人在这里抒写的是羁栖之悲苦。诗中写到射洪春酒,其本意当然不是赞誉,然而其中暗含着对春酒的喜爱还是不说自明的。
杜甫在射洪稍作勾留之后,又到了通泉。杜甫在通泉凭吊郭元振的故宅并观赏薛稷的书画真迹,还遇到了在长安的旧相识王侍御。侍御在当时掌纠举百寮之职。玉侍御到通泉是位贵宾,自然少不了华美的酒筵,杜甫也常常出席作陪。因此,杜甫创作于通泉的诗作中多了些《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和《陪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与酒有关系的篇什。《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一诗是这样的: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异方同宴赏,何处是京华。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狂歌遇形胜,得醉即为家。
通泉东山野亭即现今沱牌曲酒厂附近。诗人所饮虽没有写明是射洪春酒,但从当时的情况看也非它莫属。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感到有些遗憾的是,作为射洪骄傲的陈子昂在所留下的众多诗文中没有提到射洪春酒。查子昂诗作,《春夜别友人二首》中有"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缔筵"句。这两首诗作于武周光宅元年(684)陈子昂赴东都洛阳上书之时。在家乡宴友人用的当然应是射洪春酒。
陈子昂与酒有关的事实还有一次记于《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九中。陈子昂第一次去长安,居十年仍不为人知。长安东市有一个卖胡琴的,要价百万。每天都有大批人围观,却没有人买。陈子昂挤进入群,吩咐左右用车载千贯钱买下。周围的人大惊,子昂回答"余善此乐"。有好事者想去听一听,陈子昂便指给他们住处,并讲好明日准备酒席恭候。第二天早晨,百余名当时颇有声望的人来到陈宅。子昂大摆酒宴。食毕,陈子昂捧起胡琴对众人说:"我西蜀陈子昂,有文百轴,来到国都,但不为人所知。这件乐器,乃贱工之役,何必器重。"便举起胡琴摔得粉碎,并将自己的诗文遍赠来者。于是,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杜甫,字子美,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他的先祖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后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在湘江途中。

杜甫身经安史之乱,目睹社会黑暗,因而在他的诗篇中,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矛盾,具有极强的人民性。在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中,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李白嗜酒,自称“酒中仙”,但杜甫的嗜酒并不亚于李白。据郭沫若先生统计,在杜甫现存的诗文一千四百多首中,谈到酒的有三百首,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当然不能仅从数字上看,还得从杜甫的诗中找证据。

杜甫十四五岁时,就是一位酒豪了,这在他写的《壮游》一诗中,有充分的证明。现摘录几句如下:“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

前两句是说,十四五岁时,就和文人、官场打交道了。中间两句是说,性格豪爽,喜欢喝酒;而且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后两句是说,喝醉了酒,俯视四面八方,全是平庸之辈。这不是充分说明杜甫在青少年时期就是一名酒豪了吗?

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和李白、高适相遇,同游梁宋齐鲁,一同饮酒赋诗,打猎访古,气味十分相投。杜甫和李白的感情特别深厚,他们是有酒同醉,有被同盖,携手同游,比一般的兄弟还要亲热。所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杜甫赴长安应试,由于权臣李林甫从中作梗,没有录取,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也落了空。这时,他认识了一位酒友,是广文馆博士郑虔。郑虔多才多艺,对诗、画、书法、音乐乃至星历、医药、兵法无所不通。此时,他和杜甫一样,生活困顿,时时向朋友讨钱买酒。一个酒字,把他俩结为好友。杜甫在《醉时歌》中回忆他俩喝酒的情况说: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又说: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意思是说,一人得钱,即买酒找对方同饮,毫不迟疑。你我不拘形迹,彼此亲昵,你的酒量,实在是我的老师。不去管古人的遭遇,只要我们活着,就要饮酒作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忽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意思: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