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如何取缔非法职介的一些思考和建议(白杨中队)

 9733 2013-08-22
关于如何取缔非法职介的一些思考和建议(白杨中队)

作者: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 陈伟英

“湖南小伙吴刚到东莞,想让中介找个好工作,结果未能如愿以偿,反倒把赖以维持生存的300多块钱被骗走,经多次讨要未果,无奈中发生了杀人报复的悲剧。”这是前几天的一则新闻,非法职介危害之深,可见一斑。下面就结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几年打击非法职介的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每年春节过后,就是企业招工的旺季。这个时候也是非法职介活动的高发时期。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对方承诺的工作;或是交了钱,连工作的影子都没有。这样的事情在每年这个时期都会有,各个地区的劳动部门也都会在此时打响“春雷行动”——打击非法职介,以维护正常的劳动力市场秩序。每年都会取缔,可每年到这个时候又会象雨后春笋似的一批批冒出来。非法职介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快捷方便

每年春节过后,企业里缺工多,急着大量招人,所以给了很多非法职介滋生的市场。他们从招工到面试,到体检,再到上班,形成完整的利益链,并且效率很高,可能你上午去找工作,下午就能去上班。而走正规途径,可能是今天求职,明天面试,后天才去上班。我们在打击非法职介现场,常常能看到很多面包车,他们往往是直接把求职者送到应聘单位。

三、本小利高

非法职介往往借助一个小出租屋,一人一桌一电话即可。所以即使今天取缔,他明天可以马上买张旧桌子继续营业。他们不单收取高额介绍费,还与一些私立小医院谋取利益共享,骗取进城务工人员几百元不等的体检费。

四、高薪诱惑

非法职介行骗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和涉世不深的学生。他们往往故意抬高企业薪资,承诺优厚待遇,给求职者造成好工作的假象。这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往往使求职者瞬间产生巨大的落差,进而会感到愤怒,有些甚至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来,对企业、社会都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五、里应外合

在非法职介的产业链中,也包括某些企业所谓的“业务联系”,这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甚至和这些非法中介形成了某种默契。非法职介和一些用工企业或是企业的招工人员联系上“业务”之后,会把求职者上缴的报名费与招工单位的人员进行分成,而在这之后是不是真的会让报名的求职者顺利进入用工企业,就完全没有保障可言了。向这些企业打去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这些企业从来没有通过非法职业进行过招工。

六、处罚度小

在检查中一旦发现有企业通过非法职介招工,我们也会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其进行处罚。但是目前对于这些非法职介的监管力度有限。按照规定,只能按照不具备职业介绍资质,无法出具相关有效证明这一项来处罚。劳动监察部门一般只能通过行政处罚法的简易程序,对其进行50元的罚款。而在回扣交易中双方基本都以现金为主,不立任何票据,这就给调查取证造成了很大难度。而且有的中介甚至和用工单位相互串通,先给应聘者安排工作,上不了几天班,用人单位就会以种种理由,将求职者辞退,地下中介和用人单位一起骗取中介费。而至于对求职者进行诈骗,串通招工企业拿回扣等违法行为,则需要进一步取证以及多部门联合执法才能进行,难度更大。

下面有一些甄别非法职介的方法,以供求职者参考:

一看:和正规的职介所相比,非法职介规模小,条件简陋,只有一部电话、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人和一些随便贴在墙上的所谓招聘信息。对待求职者,工作人员喜欢随口承诺。另外,收费不明确,且收钱从不开具发票。

二查:正规职介所必须持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有关证件应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对非法职介而言,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能拿假证件和复印件诓骗求职者。求职者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请务必记下证件号码和其他有关信息,然后到相关部门查询。

三问:对于职介所的收费项目,求职者一定要敢于质问。原则上,职介所只能收取一点登记费和中介费,对于工本费、办暂住证等费用,职介所无权收取。其中登记费一般在20元左右,若对方以“好单位”、“好工作”或“高报酬”等相诱惑,开口就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那就有可能碰到黑职介了。

四听:求职时多提些问题,在对方回答时找出破绽。求职者上当受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求职须知”不了解,其实,只要在求职时多提些要了解各种手续或招聘情况的问题,一般都能听出些端倪。因为说得多了,就肯定会露出马脚。有一点要注意,当求职者记录某些信息时,正规职介所的工作人员会泰然处之,而非法职介就显得十分紧张,通常会断然拒绝。

劳动力市场,不仅需要有关部门整治,也需要求职者的配合,下面是一些防止在职业介绍所求职时受骗的招数:

1)要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2)要注意“三证”是否齐全。即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而且这些证件须上墙公示,并注有举报电话。(3)不要轻易交纳费用。在一些非正规职介所里,收费项目繁多,如报名费、健康费、抵押金等,大多在100-200元不等,农民工求职时要弄清相关的缴费标准和规定,不能随便交费,并且有权拒绝各种不合理收费(4)要尽可能与用人单位面谈。接到录用通知后,要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要留意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周围的环境以及工作现场是否安全卫生、企业是否有营业执照、是否能够自由出入等基本情况。(5)拒绝高薪诱惑。非正规职介得以生存的主要手段是利用高薪诱惑农民工,比如普通的操作工,有的职介所承诺月收入在4000-5000元,这显然严重不太现实,然而不少非法职介利用此法行骗仍然屡屡成功。此外,求职者在求职前最好对本职业的行情作一些简单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那么应该怎样以更积极的态度和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对职业介绍所的日常巡查工作,对取得许可登记的职业中介机构,严加监管;对在职业中介活动中提供虚假就业信息、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非法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同时采取蹲点守候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非法职介集中地区加强打击力度。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实行联合整治,坚决取缔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同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公布查处取缔非法职介的举报电话,建立严密的、多维度的监控网络。

二、采取规范现有职介和引导非法职介向正规化经营的方式

要加强对现有正规职介机构的管理和主动服务意识,每年年初的招工高峰期,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拓展业务和宣传,以良好的规模化经营去占领非法职介的阵地。

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非法职介组织、个人,在打击的同时,采取打击和服务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如果这些个人、组织还是想做这行,那就跟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普法教育,讲解办理正规职介所的意义和各项办理程序,在办理过程中予以帮助。让他们确实感受到劳动监察人性化的监管方式,真正理解非法职介的危害和正规化经营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向正规化经营模式转变,毕竟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职介,经验还是有的,和企业也有一定的关系,正规化经营也会轻车熟路。

三、采取主动出击疏堵结合的方式

在打击非法职介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宣传。如在人力资源市场内悬挂横幅;专门印制“劳动者求职须知”“网络监察维权服务卡”、“举报投诉指南”等宣传资料,向求职者发放。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了解非法中介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求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同时积极指导求职者去正规的劳务市场找工作,疏通拓宽企业招工渠道,定期组织召开招聘会,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招聘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是职业中介远不能及的,现在越来越多公益性的免费招聘会给了求职者以及企业更广阔的双向选择空间。

取缔非法职介任重而道远,综合当前实际情况,除了以上几种方式外,以下是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深度和广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可见宣传之重要,在取缔非法职介的工作中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该创新机制,在宣传广度上下工夫,可以参照交警的做法,在每年年初求职高峰时期,在各个交通枢纽的地方树立大副宣传照片和流动的电子荧屏,把一些现实的案例放到上面,在非法职介集中地摆放宣传牌,以作警示。立体化的宣传模式会使非法职介的危害深入人心,同时也会引导求职者到正规职介机构求职。

二、改革职介收费制度

很多求职者不愿去正规职介所,往往担心收费比较高,本来就是来赚钱的,工作还没找好就得先交钱,这对求职者来说不仅是经济负担,在心理上也是不大能接受的。针对这种心态,我们的正规职介所能否改变一下收费模式,职介所能否和前来登记的企业签订一个双方互利的协议,毕竟现在一线员工比较短缺,职介所推荐的求职者如果被企业招用,职介费能不能由企业来承担,对企业来讲,能适时招到合适的人是最重要的,况且这笔费用对企业来讲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会让求职者体会到企业的诚心,这对他们以后能安心的好好工作,为企业创造财富埋下伏笔。

三、加大处罚力度

非法职介屡禁不止还和处罚金额太低有直接关系,而且处罚程序烦琐,一般的处罚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牛身上拔根毛而已,根本起不到威慑力。在联合执法的时候,各行政部门协商一个处罚合作沟通机制,特别对屡教不改的个人、组织,从各自处罚的权限内给予最大的处罚金额,给非法职介予以严厉的经济打击,每一个从事非法职介的个人、组织都会权衡利弊。处罚金额的加大势必导致非法利润的降低甚至出现倒挂现象,这对非法职介是最致命的打击,进而从根本上拔除非法职介这颗毒瘤,为求职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招用工环境。

“劳动创造生活,监察维护你我”,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普及,劳动监察工作将越来越深入人心,相信随着我们工作的不断深入创新,取缔非法职介的工作必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全面推进和谐劳资关系指数提供先决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