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六十二)

 永生道人 2013-08-23

道德经圣解(六十二)----萧天石

(2011-08-01 00:2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①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②无为而无不为。③取天下常以无事。④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⑤

    【注释】

    ①损,减损也。此取于《易·损》之训。为学所以求知,故曰益,为道所以去妄,故曰损。河上公释此句曰:“学,谓政教礼乐之 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也。道,自然之道;曰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也。”

    ②《庄子·知北游》引老子此章,“又损”下有“之”字。强本河注引经文云“损之又损之”,是河上本有“之”字。

    ③道体人心,皆为自然冲虚,唯因私欲充窒,蒙蔽昏混,难复其初;倘能渐去之,又去之,以至于无为,则人心之冲虚自现,虽无 为而无不为矣。

    ④取,河上公注曰:“取,治也。治天下常当以无事。”又开元疏云:“取,犹摄化也。”又《玉篇》:“资也,收也。”《广韵》:“受也。” 故不作《说文》之“捕取”解。又彭耜本作“故取天下者”。“常”,俞 樾援河上注,疑为“当”字之误。亦通。

    ⑤傅奕本“不”上有“又”字。此从河上、王弼本。

    总阐道化天下第一

    余常谓老子思想之最上一乘要旨,在于“圣化人生”、“圣化天下”以上,进而至于“道化人生”、“道化天下”之最博大而最高明之无 上境界。五千言神髓,横说竖说,易简而深契之,要不外是。欲使能 “道化人生”,则首须学道、闻道、悟道、修道,期能证道、得道,而“与 道合一”。老子于此教人以为学秘要在日益,而修道秘要在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进于道。欲使能“道化天下”,则除 “无为诀法”外,尚须守“无事”一决,及其外有事于天下,内有事于心,内外不能两忘,内外不能两无,则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者,深 一层体认,即化天下也,以道化天下也。有道者,乃以无有为有者也;以无有为有,岂肯有事于取天下哉?夫天下,大物也;物物犹不 可,岂可物大物,以役于物,而死于物哉?

    夫人之为学者,乃圣智之事也,故必日益;益之又益,以至于大知大圣,而为万世师,此为学之无上境界也。唯宜知益其所当益, 而不益其所不当益。当益者,圣学也、道学也,其余则不与焉。故为学之道,尚宜知止;知止其所不学,知止其所不知;知止其所当 止,而不止其所不当止。故庄子谓:“不止其当止,是之坐驰。”坐驰者,则不可进于道矣。又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 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可不慎乎?唯欲闻道,亦不可以无学,世闻有以有学知者矣,未闻有以无学知者也!为学乃入道 之门也。

    夫人之道,乃由修道而神化道化之事也,道体虚无,故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大神大化,而复归于至无,此为道之无上境界也。 《易.损》曰:“君子以惩忿窒欲。”龙山子曰:“君子以虚心去欲,圣人以遣世遣名,无思无虑,冥虚独化。”此乃教人日损也。庄子认“名也 者,相扎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实则不但知心与名心宜损,利心、欲心、物心、得失心、成败心、毁誉心、忧乐心、喜怒心、好恶 心、祸福心、寿夭心、生死心等等,皆德之邪而道之贼,概宜损之又损。凡生于其心,必害于其道;必损之以至于无。故庄子曰:“淡然 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而圣人之德也。”无极,则自无为无事,而自心清静,自性清净,淡然无为,同于天行。则“无为而无不 为”矣。世闻有以有道神者矣,未闻有无道而能神者也;闻有以有道化者矣,未闻有无道而能化者也。

    无为名役,无为利使,无为事任,无为欲动,以至心物俱泯,情境两忘,一念不生,一尘不染,则心自“虚无恬淡,寂漠无为”,人欲净 尽,则自天理流行矣。天理即天道也,天道以无行为行,以无为为为,以无事为事,以无生为生;而一任其自行、自为、自事、自生,而各 由其自性自然,此自然法则与天理定数之不可或违者也。故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开元疏谓:“取,犹摄化 也。”深得老子玄旨。以其认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取也,不可执也!欲大道之行于天下,唯有以道化天下。以道化天下者,使天 下同化于道也,何用有事为乎哉?

    夫以化治天下,在使天下自化,使天下人无心而自化,故必常以无事。夫无事于我易,无事于人难;无事于人易,使天下人均无事 难;使天下人均无事于事、无争于争易,使天下人均能无事于心、无争于心难!故曰:取天下者,非自取而有之也,乃天下人同化于道, 群相与自归而受之也。“执大象,天下往”,何用取焉?生而不有,利而不害,万物将自化,何用事焉?故曰:“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盖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多事者常丧之也!

    参证章旨第二

    “损字诀”亦即“减字诀”,所以求简单化之一大原则;由繁复求简单,便须能“损”再简之而至于一,便近道矣,再简之而至于无,便 入道矣。故祝石林云:“凡事只求日减,此心便是天心。”洪自诚亦云:“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 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明道亦常谓: “减尽便没事。”即老子之“损字诀”也。马丹阳尝云:“道性虽无修无 证,尘心要日损日消;消到忘心忘性,方契无修无证。”此就为道而言也,实则为天下亦然。端拱无事,无为而无不为,全在一损字。禅宗 诀要,亦全在于斯,岂有多乎?

    世人务多,老子则务少;世人务益,老子则务损;世人尚繁,老子则尚简;世人贵有,老子则贵无;以其为归真返朴之唯一捷径也。学 在学此,知在知此,明在明此,证在证此。复其无学无知之体,返其无思无虑之体,证其无物无我之体,便是损之极功。

    本章单提一损字,以为入道门径与下手法要,使天下皆同化于道,而能无为无事,并无心于事,无事于天下也。唯无事于天下者, 方能化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