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得里亚海小狼群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3-08-23

亚得里亚海小狼群

 

   1915427日夜,地中海北岸亚得里亚海,一艘老旧潜艇正在潜伏着。来自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等多个民族的艇员们,忍受着狭窄空间和浑浊空气,通过调整艇身沉浮来扩大观察范围(因为这艘潜艇的原始潜望镜不能伸缩)。突然,一个巨大的舰影进入潜望镜镜头,艇长沉着地等到500码距离(457.2),下令450毫米鱼雷发射。10分钟后,那艘满载排水量12500吨的法国装甲巡洋舰“莱昂”号不甘地沉没了,将荣誉赋予奥匈帝国潜艇SM U-5号。  

  坎坷创建   

  今天很难想象奥匈帝国的复杂:从法律上讲,这是一个由奥地利和匈牙利联合组成的二元制君主国,境内生活着十几个相互有复杂历史纠葛的民族,民间交往的恩怨被带到了官方层面――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各有一套立法、行政机关,两者又跟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基于本民族利益的恶性斗争导致效率低下。海军内部民族成分也非常复杂,给训练和作战带来极大不便,当时流行说法:“奥匈帝国海军军官如果不会讲4种民族语言,那就不算称职!”在这样的背景下,潜艇于20世纪初落户该国。

  1906年,奥匈帝国海军决定同时引进三种潜艇,希望通过对比获得独立研制经验。19094月,2艘由美国潜艇先驱西蒙?莱克指导建造的潜艇服役,此前一年,2艘从德国订造的潜艇加入奥匈帝国海军。第三种即“水滴潜艇”,参照美国潜艇先驱霍兰的设计方案,由今日克罗地亚境内的怀特黑德船厂建造,并在此基础上于1909年试制新型号,1912年出口丹麦。

  充分吸取了一系列引进、试制和出口经验,奥匈帝国海军初步确定本国潜艇指标:偏重近海防御,排水量500吨级即可,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12节,艇首装备23具重型鱼雷发射管,艇尾装备2具。之后,本国和德国船厂接到大批潜艇订单,可惜战争留给奥匈帝国海军的时间太短了:1914年一战爆发,海军仅有上述6艘潜艇(编号SMU-1U-6)和出口丹麦潜艇的原型艇(编号SM U-12),各艇续航力只有8001200海里,与同期德国的远洋潜艇不可同日而语。   

  初经战火   

  在奥匈帝国海军中,潜艇部队是一支新生力量,人员素质却是最精锐的,积极开放的氛围和优厚的待遇吸引着水兵精英加入,但这7艘潜艇在一战初期仅被海军高层视为近岸防御力量,活动范围被限制在海军主要基地波拉港(今属克罗地亚)附近的亚得里亚海。不过热情高涨的潜艇部队并未气馁,很快取得开门红。

  奥匈帝国意外得到了潜艇补充――19141220日,法国潜艇“居里”号企图偷偷潜入波拉港,不料被反潜网缠住了,折腾几个小时也无法脱身,反而被奥匈帝国驱逐舰击沉。正发愁缺少潜艇的奥匈帝国海军欣喜若狂,次年2月把“居里”号打捞出水,6月修好服役,命名为SM U-14号。该艇可以在5节下续航6500海里,远远优于奥匈帝国原有的近海潜艇。

  “居里”号沉没次日,协约国在地中海的主要海上力量――法国大舰队气势汹汹而来,计划扫荡亚得里亚海,掩护运输船队支援对奥匈帝国不满的少数民族(主要是今黑山共和国,时称“门的内哥罗”)。法国新锐无畏舰“让?巴尔”号(后改名“海洋”号,满载排水量超过25000吨,装备12305毫米主炮)相当狂傲,居然没有与驱逐舰配合防备潜艇。轻敌疏忽很快酿成恶果,舰队航行到阿尔巴尼亚的萨赞岛附近,奥匈帝国潜艇SM U-12号已经将这艘战列舰视为猎物,巧妙占位后,两发鱼雷劈浪而出,正中“让?巴尔”号舰首,瞬间摧毁了酒库,大火浓烟顿起。侥幸的是,“让?巴尔”号的装甲防护设计不错,一时遏制了火势向弹药舱蔓延,法国人也顾不上运输船队了,立即让这艘主力舰调头去马耳他紧急修理,运输船队胆战心惊,不久轻微受损,灰头土脸地返回了。这次潜艇袭击不仅重伤了法国主力舰,还迫使协约国海军从此不敢靠近亚得里亚海,一时打破了针对奥匈帝国海岸的封锁态势,可以说具有不小的战略影响。

  不过总体来说,一战初期的奥匈帝国潜艇受限于高层制定的保守作战方针,没能将巡航游猎区域尽量向南扩展,从而主动猎杀远海的协约国军舰和商船。相反,海军高层希望保住来之不易的舰艇,只是偶尔派少数潜艇南下,战果有限。  

  德奥携手   

  德国潜艇U-21号击沉英国巡洋舰“开路者”号后,回母港短暂休整,又启程突破直布罗陀海峡,于1915513日到达奥匈帝国波拉港和卡塔罗港,拉开了德奥潜艇联合作战的序幕。

  为保密起见,德国潜艇都“临时加入”奥匈帝国海军,每艇增加一名奥匈帝国副指挥官,作战时挂着奥匈帝国海军旗,还起了个“临时编号”。1915523日,本是同盟国的意大利却对奥匈帝国宣战,德国人非常恼火,525日~27日德国潜艇U-21号连续击沉两艘正炮轰土耳其的协约国战列舰(“凯旋”号和“尊严”号企图支援英法陆军控制土耳其海峡)77日德国潜艇UB-14号以“奥匈帝国SM U-26号”的名义,一举击沉意大利装甲巡洋舰。德国潜艇类似“冒名顶替”的战例不少,协约国却无法判定国籍,只好宣称“发现/驱逐/击沉‘中欧强国’潜艇”。直到一战结束,德国在地中海长期游猎的潜艇还有34艘。

  然而奥匈帝国海战场态势却逐步恶化,协约国利用新加入的意大利海军力量和有利地理条件,用拖网渔船、水雷、机动舰队等构成一道“奥特朗托屏障”,宽约40海里,深达1000米,企图将德奥潜艇封锁在狭小的亚得里亚海之内。

  奥匈帝国海军不甘心坐以待毙,审视战局后选择了突破口――意大利在1915711日占领佩拉戈萨岛,建立海军基地,该岛正卡住亚得里亚海沟通地中海要道,被协约国当作“奥特朗托屏障”的预警中心。奥匈帝国海军主动出击,可惜7月水面舰艇突击成果不大,反而是潜艇SM U-4号在718日击沉意大利装甲巡洋舰“加里波第”号。受此鼓舞,85日冯?特拉普艇长指挥SM U-5号悄然潜入佩拉戈萨岛附近的意大利潜艇基地,将目标锁定为正在水面休息的意大利潜艇“海仙女”号。“海仙女”号似乎感觉到了同行的气息,甲板上的水兵突然被召回艇内,同时开始解缆下潜。为时已晚,SM U-5号果断攻击,“海仙女”号带着全艇官兵沉没。

  这次偷袭事件之后,意大利和法国监视部队军心惶惶,得到情报的奥匈帝国海军派出轻巡洋舰和驱逐舰,掩护登陆部队17日夺回佩拉戈萨岛。不过在此期间812日,曾立下功勋的SM U-12号为转移意大利海军注意力,突袭意大利威尼斯港,不幸战沉,这也导致奥匈帝国海军的潜艇力量更加短缺,无力阻击从海路撤出塞尔维亚的协约国陆军,为奥匈帝国最终被多线作战压垮埋下隐患。  

  新生力量   

  奥匈帝国一战爆发后也开始抢造潜艇,但不合理的国家结构导致的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潜艇部队扩充,比如匈牙利船厂争抢建造份额,导致一艘潜艇居然需要从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等地不同船厂造不同组件,长途运输再组装,期间原材料供应、施工质量、工人水平参差不齐,7艘新潜艇到1917年才陆续完工。此前1916年,德国将7艘来不及训练足够艇员的潜艇转售奥匈帝国,这些潜艇的续航力都足以长期驶出亚得里亚海,在地中海上肆意游猎。

  有了新家伙,奥匈帝国在19172月宣布追随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这对协约国威胁极大――地中海航线不仅将英法意分布于世界的殖民地联系起来,而且希腊和埃及驻扎着近60万英法联军,急需大量运输补给,自然也为潜艇提供了大量目标。

  此时有25艘德国潜艇“冒名加入”奥匈帝国海军,配合奥匈帝国刚刚完成扩充的潜艇部队,19174月打出了一战期间潜艇月战绩纪录――德国潜艇击沉94艘舰船,共计234200吨;奥匈帝国潜艇在人员操练不熟的情况下,也将23037吨协约国商船送入海底。协约国大为震惊,以致在4月底召开海军联合反潜协调会,决定大力强化“奥特朗托屏障”,却没能阻挡奥匈帝国潜艇一战期间最辉煌的表现。

  1917514日,奥匈帝国海军3艘侦察巡洋舰、2艘驱逐舰和2艘潜艇直奔“奥特朗托屏障”,希望能一劳永逸破除“栅栏”。2艘潜艇这回主要起到诱敌的作用,距离封锁线不远时,居然主动上浮,用甲板炮挑衅射击。封锁的协约国轻巡洋舰一时摸不清虚实,于是派遣护卫舰和驱逐舰试探攻击,结果正撞在奥匈帝国优势舰艇面前,当即护卫舰和驱逐舰各被击沉1艘。协约国指挥官更加断定这里有“大埋伏”,决定暂时撤退观察。不料就在夜间,奥匈帝国这几艘军舰正面突袭“奥特朗托屏障”,协约国正在布置反潜网的14艘渔船被击毁,困扰奥匈帝国三年的封锁线当即被突破。此后,协约国海军要求布置反潜网的船只“不得在屏障线上过夜”,这就更利于奥匈帝国潜艇突入地中海,其中SM U-14号仅在当年8月就击沉敌船24800吨,尤其击沉11480吨的意大利轮船“米拉佐”号,成为奥匈帝国海军一战期间消灭的最大商船。

  6171332分,奥匈帝国崭新的潜艇SM U-27号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2艘国籍不明的驱逐舰,经追踪探测,驱逐舰正在以12节低速向马耳他方向航行,并没有走防备潜艇常用的z字航线(z字航线能避免匀速直线运动,削弱潜艇无制导直航鱼雷的打击效果)SM U-27号判定这2艘驱逐舰是敌方“菜鸟”,接近到不足200米,鱼雷发射,1艘驱逐舰的舰首整个儿被炸得翻卷过来,但一件事令观察攻击效果的潜艇惊讶不已,以致让重伤的驱逐舰在友舰拖带下侥幸逃脱,那就是――驱逐舰居然挂日本海军旭日旗!原来,随着协约国整体战局呈现优势,日本、美国、巴西等一系列实力不俗的海军加入地中海反潜护航,同盟国压力骤增,但1917年地中海战绩仍旧辉煌――当年11个月的无限制潜艇战,德奥潜艇在地中海击沉船只651艘,共1647000(包括2艘战列舰),潜艇布设水雷炸沉的船只超过100艘,共61000吨;相比之下,德国损失3艘潜艇,奥匈帝国损失2艘。   

  落寞结局   

  然而协约国一方实力大增,战争形势也急转直下。1918年初,美国海军增援进入地中海,本来事实上已经废弃的“奥特朗托屏障”S1开始昼夜严密巡逻。与此同时,协约国在地中海参照英美海军在大西洋航线的经验,编组反潜护航船队,尝试统一指挥体系。

  1918年中期,仍有34艘德国潜艇和21艘奥匈帝国潜艇在地中海拼杀,年初德奥潜艇月战绩仍然保持在15万吨船只。然而,军事之外的因素已经主导一切:奥匈帝国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随着无法承受的长期大规模战争消耗,终于全面爆发,甚至波及到不同民族的战友。终于,113日奥匈帝国退出战争,不久分崩离析,其海军被协约国和独立的南斯拉夫瓜分,原主体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基本不再拥有海军,那支随风而逝的潜艇部队也只留下了战史上的印记:确认击沉商船196093吨,不确定击沉商船41000吨,击沉2艘装甲巡洋舰、5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重伤1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

  

 

原文地址:http://www./8/view-104898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