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运用古代中医理论

 洛阳穹灵庐 2013-08-23

正确运用古代中医理论!

 

        古代医典<黄帝内经>里有两大重要部份:

1,关于人的「五形之人」分类法*论述;

2,关于天地自然的「五运与六气」运行规律论述。

后学者只有对上述两大部份理论阐述的内容,认真学习阅读,认识理解,记忆牢固,准确运用,再分别有效地结合<黄帝内经>其余各大部份理论,方可在医疗实践中「得心应手」!

 

        若从医者不自知自身的「五形之人」归属;又不能对面前的就医病人进行「五形之人」分类准确辨别,不能快速判定其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何形之人;更,对病人就医的「此日此时此刻」天地自然「五运与六气」的运行规律为何?可以毫不含乎地讲,其诊治医疗活动,並不是在古代中医医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进行工作地!

 

      笔者继而研之,今之医者大多未通读<黄帝内经>中上述两大部份;既令阅读了,是否理解?是否牢记?是否进一步将对此的「意识转化为个人无意识」?达到十分娴熟,用之时随心而至,得心应手呢?

 

           对于<黄帝内经>中「五形之人」分类方法与「五运与六气」运行规律的应用,对从医者而言大致程序如下:

 

1,首先从医者应已知自身先天归属于「五形之人」的何「形」(金、木、水、火、土)?

2,了解自身之此「形」之人对应的先天生命与时间的运行状态(生、养、起、旺、衰)。

3,从事行医工作的「此时此刻」的后天「五运与六气」运行状态。以及在此状态下从医者自身所处的先天与后天生命综合状况。

4,面对就医的病人,先准确判断其归属于何「形之人(金、木、水、火、土),其先天生命状态与天时对应的规律。

5,在就医的时刻,病人的先天与后天生命状态的综合状况(生、养、起、旺、衰)。

       上述的看来十分复杂的程序内容,从医者应在「望、问、闻、切」入诊階段中,瞬间作出准确地判断。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中医难在对中医理论的透彻理解及硬背熟记,並经过长时间实践积累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个人无意识」,方可运用自如。由此可知在中医大学读书的学子,在数年用心苦读階段,只是对中医的「初识与入门」,真正功夫还要靠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实践经验的长期地积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