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韦陀十二势

 自问心如何 2013-08-26

---王洪欣老师传授

易筋经全名:易筋洗髓内功心法。王老师说易筋经功法有四百多个动作。现在这个韦陀十二势对我们最有益。通过两天来,与大家一起跟王老师学习易筋经。课后跟同学交流,现整理学习笔记如下。

本记录不太全面,难免有错,某些要领文字难以表达,只供大家参考使用。错漏之处,希望大家指正,完善。如需修习者,应找专人现场指导为好。

图片为网络下载所得,由于版本不同,仅供参考,动作以文字描述为准。

前言:

易筋经整个过程都是闭嘴,只用鼻子呼吸,最好是舌顶上腭。动作与呼吸要配合来做,某些动作还需要观想。有些动作需要开目,有些动作开目闭目都行,看个人喜好而定。

除了某些动作需要快速来做,其他动作均要求缓和匀,不能急促。每个动作都有它的道理和作用,如果时间限制,不能做全套做完,也可以只做某些喜欢的动作,也会有相应的效果,有时间最好能全套做完。

另外,动作与动作之间都是连贯的,动作间的衔接处要留意,即使有看似断开的地方,也要保持气不散,意更不能散;呼气或放松时,即使有气散的感觉,也要保持意念上的连接,做到意不散。闭气时不要刻意,顺其自然,功夫越久,息越长。

气不散,力不僵,用意不用力,以意带力,除特殊动作外,基本都用3-5成力,不用刚猛的力。

气要与动作配合,动作开始时呼吸开始,动作结束,呼吸结束。以心领气意与动作配合。气力保持平衡在一个状态。不急不燥,心平气和,重在找内在感受。

三个要点:1、缓,指动作,呼吸。2、匀,指动作,呼吸,不要忽快忽慢,除特殊动作外。3、细,指呼吸,除特殊动作外,越细越长越好。

动作之间可调息一次。动作、心量要打开、舒展、大方。

每天至少练一次,特别是刚学的近期,越多越好。一个星期后慢慢会有体会。 功贵在行,贵在恒,贵在勤。

热身动作(略述):

1、扩胸。 2、上下甩手。3、两手抱头左右转腰。4、摩膝、下蹲,重复两次。5、十指交叉反手上举,左右摆腰。6、十指交叉反掌压地,再左右压地。7、双手抱一个脚,低头压腰,左右一次,再双手抱双脚低头压腰。8、弓步向前,抬头挺胸,一手放腰一手放膝,左右压腿,此乃弓步压腿。9、十指交叉反掌上举,左右弓步压腿。10、先提左腿,下蹲后左腿伸直,两手握两脚,抬头往前上方看,先压左腿,再换压右腿,此乃仆步压腿。11、坐下一腿伸直一腿弯曲,正反手抱脚尖压腰,左右各一次。12、双腿并排坐地,双手抱脚尖,抬头压腰,下巴尽量和脚尖接近。

预备势:

双脚并立(呈平行状态,不可八字形),双手自然下垂,稍收腹挺胸,下巴微收,头要顶(像在头顶处吊着一样),双目平视,舌顶上腭,牙关轻扣,双唇微闭,调顺呼吸。

左脚向左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从左右两侧缓缓向上打开,同时开始吸气,两臂与肩平时翻掌心向上,继续吸气向上,至头顶合掌。稍闭气,然后将合掌(指尖朝上),缓缓下降至胸前(边下降边呼气),用二三成力,不能僵硬,肩膀放松(肩一紧,气就不能下沉)。保持姿势并静心调息三次(自然的一吸一呼为一息)。

第一势:环拱当胸

01

气贯两掌,双掌互摩,两掌变为左下右上,然后左右平移,双手交叉握腕。两肘用力互拉(两肩放松一点,不要太紧),大概用八分的力。保持姿势和用力,同时开始呼吸。

观想气从头顶百会穴入,经头颈至胸部膻中穴(此过程吸气),然后从胸部(膻中穴)经腹部(关元穴)分两腿而下,从足底涌泉穴出(此过程呼气)。静心调息七次。

第二势:平接甘露

02

接上势,两掌渐松,摩掌回复至合掌状态,心平气和,调息一次。然后把合掌转向前,与胸成垂直状态,两手往前伸直,把合掌推至最前方(此过程吸气)。

然后反掌,掌心朝上,两手向左右两边平伸,舒展略比肩高,双手尽量往后把胸部拉开(此过程呼气),观想气从掌心劳宫穴入至胸部膻中穴(吸气),经腹部(关元穴)分两腿而下,从足底涌泉穴出(呼气),静心调息七次。

第三势:掌托天门

03

接上势,翻掌朝下,双手缓缓放下,(此过程呼气)。气贯两掌,在身前翻掌向上,手呈抱球状,双手慢慢上提,至胸前(此过程吸气)。

在与胸平的位置,开始翻掌上举至头顶,手肘稍曲,两掌之间相隔约一拳头的距离,大概10至15厘米(此过程呼气)。

目视两掌之间的虚空,观想气从掌心劳宫穴入至胸部膻中穴(吸气),经腹部(关元穴)分两腿而下,从足底涌泉穴出(呼气)。静心调息七次。

做完以后双手缓缓向左右两侧打开(呼气),两手伸平与肩同高,掌心朝下(呼完)。

呼吸与动作同时生起,同时结束,内外协调,内与外合。前三式是调合内在气息,把浊气排出。

第四势: 摘星换斗

04

接上势,稍往右转身,膝盖不要弯,脚不动,同时右手转向前上方(吸气),手臂上举过头,手肘稍曲,右手翻掌,掌心劳宫穴对右侧乳中穴。

与此同时,左手向后,缓缓放下,此过程左手伸直,手肘不曲。完全放下后才曲肘反掌,置于后背,大拇指抵脊柱,越高越好(此处左右手的动作是同时进行完成的,此过程吸气)。

目视掌心,观想掌心如镜,显现自己的脏腑(可观想手掌放光照内脏)。调息三次。

然后双手缓缓舒展放平与肩同高,双臂伸平(腕和肘不曲),把气呼出。双臂继续旋转(手肘不曲),同时吸气,变为右手反掌置于后背,左手上举翻掌,掌心劳宫穴对左侧乳中穴,同时向左稍转身(此过程缓缓吸气)。目视掌心,观想掌心如镜,显现自己的脏腑(可观想手掌放光照内脏)再调息三次。最后双手缓缓舒展放平与肩同高,掌心朝下,把气呼出。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

05

接上势,反掌向上,同时吸气,至头顶合掌,稍闭气,然后将合掌缓缓下降至胸前,指尖朝上,下降的同时呼气。然后调息一次。

气贯两掌,双掌互摩,手掌变为左上右下(身体往哪个方向转,就哪个手掌在下面),迈右腿扎马步(呼气)(马步的标准以本人三个脚板的长度为两脚之间的距离,胯后收、膝微内扣,膝不超脚尖,腰直,两肩松,大腿水平或略高)。然后双掌上下偏斜互移打开(吸气),左掌往右上方肩膀方向移动(高于肩膀)右掌往左下方移动(移动时吸气);再把两掌变为握空拳的手势(手中像握着一根粗绳的感觉,双拳不用力,放松)。

然后重心稍下压,两肩增力(内在力,力在三分,以意为主,以意带气带力),用肩与腰力拉开两空拳,左腿内扣,往右转腰,两手空握,交叉拉开(手与臂用意而不用力,重在两肩用内力用意拉开而完成动作)。右手从里侧拉到右边,手肘稍向内弯,手背向前,拉开后,前空拳与肩同高,眼看空拳(拉开的时候,身往哪边转,哪边的手就在里侧出来);与此同时,左手从外侧拉至左下角。马弓步重心稍向右,稍前倾,身体重量六七成放在右腿上,左膝稍曲,脚底着地,胯收,小腹微收,小腹空松,有舒适感。两手不用力,相对放松(以上拉开过程呼气)。保持姿势,目视前拳,静心调息三次。

然后转腰回正面,重心拉回中间,脚不离地,恢复扎马状态(吸),与此同时,双手保持空拳状态,两臂左右伸平,与肩同高。同时空拳打开(手掌不弯,也不要太直),掌心朝下,此时仍是马步,然后右脚伸回,缓缓呼气(收脚时呼气),恢复站立与肩同宽姿势。

然后反掌,继续吸气向上。至头顶合掌,稍闭气,将合掌缓缓下降至胸前,下降的同时呼气,调息一次。换方向,向左再做一次。

做完后,恢复到站立与肩同宽姿势。双手平肩不放下,掌心朝下,把气呼完,调息一次,然后双手缓缓往前移动(吸气),移至双手成平行状态,与肩同宽同高,边移边吸气。然后双手缓缓放下至大腿,边放下边呼,把气沉下去。

第六势:出爪亮翅

06

接上势,站立调息一次。然后双手掌朝上,手指稍弯,略呈爪状。缓缓向上提,移至胸前,翻掌向外,手背对肩(此过程吸气)。

稍闭气,有畜力待发之势,然后用力将两掌推出(同时呼气,双手与肩同宽同高,手腕悬起来,以气催力),怒目相向。两臂尽量往前伸,身体直立不动。手指向上,稍往前弯。气贯掌心,力达十指,稍闭气。

闭到不能闭时,吸气放松,一波三折缓缓放下(把气从手到到肩到腰依次放到下面),此过程共调息三次。越柔和自然越好,越能配合呼吸越好,缓缓轻柔而下。具体动作如下:

手掌竖立,把稍弯的手指立直并拢放松,同时吸气,目光变柔和。然后把手掌缓缓下垂,同时呼气(此时手臂不下垂,仍然保持与肩同宽同高状态)。手肘稍向下向后移动,两掌稍往上提,同时吸气,双手再稍向下移,两掌再放下,同时呼气。最后再重复一次,双手缓缓落至腿上。

以上全部动作为一次,共做七次。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

07

接上势,站立调息一次。双手掌心朝下在两侧缓缓上提,同时吸气。与肩平时,把气呼出。再吸气,同时左右手一起移动(左后右上),手肘不曲。右手上移,手掌摸住左脸颊。与此同时,左手缓缓放下,然后反掌置于后背脊柱,越高越好。

然后头跟腰往左转,同时吸气,双脚保持不动。转至极限,眼睛可以看到后面,然后呼气(转的同时吸气,停下时呼气)。呼尽后边吸气边转回正面,然后呼气。动作要慢。

重复以上动作,共左转三次。然后两手恢复左右伸直平肩状态,掌心朝下,同时呼气,伸平时呼完。

然后再吸气,左右手交换位置(换手过程中两手伸直,手肘不曲,双手同时运动)。再右转三次。

最后两手恢复左右伸直平肩状态,掌心朝下,同时呼气,伸平时呼完。

第八势:三盘落地

08

接上势,站立调息一次。然后平肩的双手稍往上提,略高于肩,同时吸气,气贯两掌,稍闭气。

然后身体急速往下蹲,同时呼气(双脚注意要平行,抬头直腰瞪眼),两掌像按着两把宝剑一样,急速往下插。

闭气稍蹲一会,然后慢慢反掌向上(闭气翻掌),气贯两掌,双手像托着千斤重的东西,往上缓缓托起和站起一点高度,同时吸气(每次托起时吸气,中间停下时呼气,起一次调息一次),共分三步托起才完全站起来。三步动作均要缓缓而起,呼吸也不能快(第一次起一点,第二次大腿约与地面平行)。

起来后,双手平肩时翻掌心向下,上提略高于肩 (吸气,稍闭气),再重做。以上全部动作为一次,共做七次。

做完后,双手平肩,翻掌朝下,把气呼完,然后双手缓缓往前移动,移至双手成平行状态,与肩同宽同高,边移边吸气。最后双手缓缓放下至大腿,边放下边呼气。

第九势:青龙探爪

09

站立调息一次。双掌朝上,手指稍弯,呈爪状(不僵硬),缓缓往上提,同时吸气。提至腰间(肩要放松),稍停,先调一个呼吸。然后左掌停下,保持姿势不动,右掌继续上提和吸气。

提至胸前与肩平,右掌竖立(略呈爪状),吸满气。然后右掌快速往左用力推出(手臂与肩同高),同时呼气,气贯右掌,腰部也往左转90度,双脚保持不动。

目视手掌,使右掌手指变为抓物状(紧扣),用力往回拉(腰肩肘指同时用力),拉时吸气,眼睛看着手拉回。回到原位后,手掌变为竖立状态(略呈爪状),再往左用力推出,来回共三次(整个过程两手都要适当的力,放在腰间的手也不要太放松)。做完后,右掌缓缓放至腰间,同时呼气。

然后换左手做一次。最后左掌缓缓落至腰间,同时呼气。

第十势:卧虎扑食

10

接上势,站立调息一次。此时两掌朝上略呈爪状放在腰间。然后左脚内扣,右脚向右侧移弓步(后腿直),同时往右侧转腰,面向右侧,挺胸平视,两爪朝上。

双手从左右两侧缓缓上提,双爪朝下(手腕下垂,像提着东西),同时吸气。提至略高于头时,双手缓缓向前方移动,至双臂平行状态(向上向前提到头的前上方)。

然后双掌向下落,同时呼气(最好稍带一点刚猛之势向下扑,速度不快不慢),放在右脚两侧(不超过脚尖的位置),以十指撑地,右掌离右脚较近,左掌离右脚稍远,约一个身位,约与左脚成直线相对的位置。此时两脚跟离地,左膝稍曲,抬头。

然后低头,同时两脚跟落下着地,左右膝伸直,屁股往后靠,手指按地不动。紧接着,屁股往下往后坐(不着地),以左脚尖撑地(左脚跟提起),右腿伸直,右脚尖与脚跟皆着地。手指按地,手臂伸直。下坐的同时低头并呼气(把头压到最低)。

气呼尽后,用左腿之力蹬出,身体重心往前上方移动,头跟着身体缓缓抬起,此抬起过程吸气,头部和身体尽量呈弧形上升。两脚跟皆离地,左膝稍曲。身体重心靠脚尖与指尖撑住,抬头目视前方。腰要低,不可弓腰,头和臀部要高,保持姿势不动,调息三次。

然后再后坐低头,再向前蹬出,如此三次。最后两脚跟落下着地,左右膝伸直,屁股往后靠。两手保持爪状站起来,放腰间,身体转回正面,右腿向左伸回,与肩同宽。起来的时候吸气,站好后呼气并保持双爪朝上状态。

然后换方向,往左侧做一次上述动作。完后,双掌从腰间边呼气边缓缓放下。

十一势:折躬势

11

双手在身前呈平行状态,缓缓上提,掌心朝下,同时吸气。保持平行状态上升,至头顶时合掌。稍闭气,然后把合掌缓缓后移至脑后,指尖指向正后方,两肘打开,此过程呼气。

缓缓打开双掌,贴头前移,两掌心把耳朵往前折叠捂住(两肘打开,胸也打开,头稍抬),使耳朵与外界空气隔断,也不需太用力按压。按压时,两肘向两侧平撑开。调息一次。

保持捂耳动作,先吸气,然后往下弯腰到极限,同时呼气,双腿与地面垂直。头略抬,保持动作,然后调息七次。两肘用力向内压耳时呼气,放松还原至初捂耳时吸气(呼气时渐渐用力压耳,吸气时渐渐放松,但不漏气)。

第七次呼尽后,慢慢放松,边吸气边抬头(腰要直),回复站立捂耳姿势。然后慢慢呼气,同时双手缓缓上举伸直 (从头顶向左右两侧放下,先手心向上,再向两侧,再手心向下),再慢慢放下至腿前(呼尽),此过程手肘不曲。

以上全部为一次,再重复做一次,共做两次。

十二势:掉尾势

12

接上势,站立调息一次。脚与肩同宽,约在关元穴稍下的位置双手交叉,手心向上,双手缓缓上提并吸气。到胸前时,慢慢翻掌向上,举至头顶,同时吸气。眼看掌背,双脚不能离地,双手尽量上提,有被吊着的感觉,把身体拉直,调息一次。

先吸一口气,保持手势,眼看掌背跟着双手缓缓下落至胸前,同时呼气(不要呼尽),此过程双臂总是用力伸直的,腿跟地面垂直不动。在胸前稍停约两三秒后,继续往下落至脚前地面,同时呼气。

此时手指交叉,掌心贴地(如手掌不能贴地,可以把两脚距离稍拉宽再贴地,或者两手分开把指尖代替手掌贴地。以后练习久了,自然可以双掌贴地),头微抬。手掌(或者手指)按在地上,抬起两脚跟,同时吸气,稍停一下,闭气(起时重心放在脚尖)。然后用力将脚跟蹬地,同时快速呼气(蹬地后重心在脚跟)。然后,身体后拉一点,再如前抬脚蹬地。如此抬脚跟蹬地,共21次。

然后双手翻掌向上,仍置于前下方,但不贴地,双臂自然下垂,弯腰状态。双手往左右摆动摇髋,手往左摆时,臀部同时往右摆,手往右摆时,臀部往左摆(手先往左摆,再往右摆,像钟摆一样,要自然,不僵硬)。摆动时呼气,吸后再反方向摆,或者自由呼吸亦可。左右摆髋各七次。

最后双手摆回中间,缓缓上提,同时吸气。至胸前,掌心对胸,两手慢慢分开(分开时成圆形状扩展,肘缓缓变直),同时呼气,往左右两边伸平,掌心朝前。然后吸气,同时双手呈抱球状,把两掌回收至胸前,掌心对胸。慢慢翻掌朝下(掌心向下),同时呼气,双手缓缓放下,将气下沉。最后,站立放松,闭目调顺呼吸(调息数次),收功完毕。

参考组图:

图片为网络下载所得,由于版本不同,仅供参考,动作以文字描述为准。

第一势:环拱当胸  第二势:平接甘露  第三势:掌托天门  第四势:摘星换斗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  第六势:出爪亮翅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   第八势:三盘落地

第九势:青龙探爪      第十势:卧虎扑食       十一势:折躬势   十二势:掉尾势

后记:

易筋经之韦陀十二式功法简介:

相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教授修习禅定之初,僧众身心多萎靡不振,体弱乏力,神思欠佳,故而传易筋、洗髓二经。在禅定之余活动筋骨,健乐精神,调合身心,以助禅定修证之用。它包含了诸多习练之法,及根据身心之不同情况,择法练习。

韦陀十二式则以易筋为主,何为易筋?为何易筋?讲人身之筋脉,一出娘胎降生世间,即各有所别,有体格健壮者,有形体消瘦者,有精神健硕者,有体弱无神者,先天不同,人各不一,故分之为:筋壮者,筋弱者,筋舒者,筋挛者,筋弛者,筋和者,筋缩者。故认为:筋弛者病,筋挛者瘦,筋弱者懈(懈怠无力),筋壮者强,筋缩者亡,筋舒者长,筋和者康。观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易筋经之“易”,是指变化,变易之意。筋者,在骨节之外,在皮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不在,联络周身,是之行、住、坐、卧,皆能自如且灵动活泼,皆筋之功用,由此可见筋脉对人体之重要。

人之有病,皆因烦恼日多,肢体渐懒,或安逸享乐,懒惰不动,或肥腻充食,难以散化,或四大不调,诸病乃生。此时能知涵养生命之根本,调和阴阳动静,和合身心,易筋经乃是一上好功法,经过练习可使筋脉随功行变易,达到外坚固内清虚,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若修习佛法禅定者,辅助练习,调和动静,和合筋脉,尤有助益。

南师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中讲: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方面。静坐修心是一方面,这个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能做到;一般做不到修心的,就必须起来应用。所以这一次我们实验学校的郭校长,与少林功夫的王老师配合,教大家易筋经。什么道理啊?就是修身。身的方面是合理的运动,不是强烈的,强烈运动有时候伤身体,譬如西洋的运动,跑步,跳高,打球啊,有时候比较剧烈。像中国少林武当这套内养的功夫,是修身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修心”,打坐时修心;“身体两健”,身体健康了,心理也健康了;“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相互为因果。

在太湖大学堂教授少林功夫的王老师,南师评价他说:

(一)我们这里的王老师是少林寺的老前辈,请他来教大家练武,锻炼身体。你看我九十多岁,你们还没有我这个精神,没有我这个身体,这样是不能做事的,你们的身体都有问题。所以让你们每天打拳不是打着玩的,是锻炼身体。王老师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你们看他精神多好,身体多好!一分精神一分事业,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精神,跟别谈学问了,这都要注意。

(二)譬如为了你们身体健康,请王老师来教武功,练易筋经、少林拳,他可以说是很有经验的武林前辈了。我们过去学武功,要专门单独磕头拜师、行师礼、送学费的。在这里开放你们自由参加,所以说你们非常幸运。因为怕文化有断层,你们年轻不了解,特别告诉你们一下;不是要向你们邀功,是希望你们知道珍惜这个机会。

南师在《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中提到易筋经:

第三堂---瑜珈体功 《易筋经》 《洗髓经》。

希望大家这一次听了要好好去修,时间来不及了,再过一阵子也许我死了,你们没有人问了。刚才下课的时候,有年轻同学来跟我讲,希望了解一下修密宗同瑜珈的配合。密宗修三脉七轮,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叫修气。修密宗必须要练习“体功”,这是我们汉文翻译。修炼身体的工夫有三十六种密宗的拳法,就是瑜珈变出来的。何碧媚因为明天有事要先离开,所以,同学要求她把几年所学的体功示范给大家,她现在就来做这个瑜珈体功。这是现代印度瑜珈另外一派,印度也有很多派别的。(何碧媚示范)

中国禅宗讲达摩祖师到少林寺,传下来的有两个顶尖的工夫,不是打拳,是练体功,一个是《易筋经》,一个是《洗髓经》。少林寺已经几次被毁,民国初年(一九二八)被冯玉祥部队中的一个石友三统统烧掉了。现在少林寺旧的练武场里头,还有少数的图案。世界上《易筋经》有好几种不同版本,我在峨嵋山庙子里发现了一个古本的《易筋经》,完全跟一般的两样。我没有时间把它绘下来,但要点记住了,那是靠一个年轻童子帮忙练习的。

实际上达摩传了武功没有?没有。他当时来看一般的中国修行人,光想修行打坐,身体没有搞好,不能得定,所以,就传了瑜珈。开始瑜珈的图,就是《易筋经》的基本。有人说《洗髓经》没有了,那是把骨髓都换了的功法。后来据我的研究,所谓《洗髓经》就是不净观与白骨观配上安那般那,把整个的生命,父母所生的身体转换了。专练要十三年到十五年,整个身体变了。对不对留给大家做参考。

像刚才何碧媚所示范的瑜珈,她学了四五年的工夫,没有放弃。她这些动作配合修安那般那最好,所以,密宗叫做体功,是密宗三十六种拳法之一。大家到西藏学密宗,一般人只想修行成佛,修些观想啦、灌顶啦,念念咒子,都是很基础的。但是灌顶、念咒子、观想,这个叫加行,是修持的一个加工的方法,并非最高,但体能修炼很重要。

王洪欣师傅简介:

王洪欣老师,是少林寺曹洞宗第33代拳法传人,法名释永欣。

1983年“少林寺武术协会”自成立以来,任常务理事。

2002年任“少林寺拳法学院”副院长,兼总教练。

2006年由香港政府“输入内陆人才计划”引进受聘于“香港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任武术总监。

2009年至今,应南怀瑾先生之邀请,任太湖大学堂武术总监。

2013年6月,应赖世伦老师之邀,任上海百草箱国医学堂客座教授,武术总监。

永欣师傅祖居嵩山少林寺后山。自幼与少林寺诸位大德高僧:行正方丈、行书、德禅、素喜、德根、素云、行章及功夫大师吴三林有缘。因儿时常到寺院玩耍,自幼受佛法熏染,亲眼目睹近代少林功夫大师吴三林、释行书、释德根、海登法师等大师功夫演练及养生功内功修练,即醉心少林功夫。因缘造就,得以拜嵩山少林寺功夫大师释行书门下习武修佛。释行书大师集佛学、功夫、书法、养生内功、禅医为一身,为当世武学大家。

永欣师傅自幼勤奋,寒暑如一,虚心恭敬,深得释行书大师之器重。五十年来,王洪欣先生潜心修习,研究少林禅学,传统功夫,中医经络学说,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养生功法,收益非浅。达到暨刚劲有余又筋脉柔和,手法如绵的境界。对少林禅,武医及内功养生心法造诣颇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