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爸爸是谁?

 tuzididie 2013-08-30
  无论是网上评选“四大名爹”,还是异地高考正演化成一场“拼爹”的游戏,或者“最难就业季”不少年轻人发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感慨,如今在中国,“拼爹”绝对是一个社会热词。

  其实美国人也“拼爹”。上个月,一篇《你的爸爸是谁?》的评论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引发热议。文章称,在美国要成功,必要因素是拥有成功的父母。

  《纽约时报》7月21日发表经济学教授迈尔斯·乔拉克的调查,数据显示,与加拿大的孩子相比,来自美国最高层和最底层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留在原来的阶层。如果父亲的收入在顶层的10%,他抚养的孩子超过1/4长大后仍然能进入顶层10%的行列,而如果父亲的收入在底层的10%,他抚养的孩子有一半将来仍然属于最底层10%的行列。迈尔斯·乔拉克还指出,“拼爹”现象在美国盛行,拥有成功的父母成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必要因素。

  国际经合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对比了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性,报告得出结论:“人们很难从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这一规律全世界皆然,但美国尤甚。在美国,拥有一个“好爸爸”,进入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三四倍。

  中国的社会学家陈友华教授认为,“拼爹”是不正常时代的正常选择。虽然它对个人而言是理性行为,但却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他指出,“拼爹”游戏不仅   阻塞了正常上升渠道,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使权与钱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首要准则。此外,“拼爹”盛行还会导致各阶层年轻人的心态失衡——上层的因为不劳而获容易专横跋扈,中下层的因为上升无门而消极怠惰。

  24岁的郭童是香港理工大学的在读硕士生。他觉得周围同学在毕业找工作时,家里社会关系强的,往往很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他有一位北京籍的同学,家里有直系亲属是某大型国有银行总部电子银行部的领导。“他毕业后也直接到了那个部门工作。而如果是走正常流程,起码要经历6轮以上的笔试、面试。”

  “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拼爹’现象的确越来越严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卢临晖认为,“拼爹”主要表现在找工作上。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找工作并不难,关键是找到的工作好不好。而现实情况却经常是,薪水高、福利好、稳定又有前途的工作离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越来越远,根源就在于一些权力掌握着资源与机会的分配,而这些权力又很难受到严格的监督。

  为什么当下许多年轻人喜欢或者羡慕“拼爹”?调查显示,受访者眼中的首要原因是“正常奋斗困难重重”(66.2%),其次是“资源向少数人集中”(57.8%)与“违法违纪的‘拼爹’胜利者未受严惩”(56.0%)。其他还有:“年轻人贪图安逸”(27.9%)、“加入‘拼爹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从众心理”(22.6%)等。

  年轻人羡慕“拼爹”,其实是患上了“成功急躁症”。山西青年马啸从小到大,他用“官二代”身份多次挤掉别的竞争者;大学毕业后,他拒绝父母安排的工作选择北漂,做了5年编辑,终于等到晋升机会,却被副社长推荐的关系户挤掉;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山西,在父亲的庇护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系统,再次用关系挤掉了别的竞争者。

  虽然很多受访者有“拼爹”的想法,但调查中,70.8%的人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有“靠自己的实力奋斗”的心态,仅有11.7%的人希望自己孩子有“靠老爸把关系铺好”的念头。这种矛盾想法反映了父母在面对子女需求和客观现实间的张力:一方面,父母会为孩子过上幸福生活,动用各种资源;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孩子养成健全人格和独立能力。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努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要将成功的可能性放在自己身上。对于受过教育、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年轻人,应更多地进入到一些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市场培育比较成熟、规则比较清晰的行业,这样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会使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孙震  黄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