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明代雅、燕、俗乐全面废除宫调而随心订工尺七调

 昆曲及文史小站 2013-08-31
谈明代雅、燕、俗乐全面废除宫调而随心订工尺七调
 
●明代俗乐已废宫调
 
明代俗乐不用宫调,改用工尺七调,于尚有宫调名目的俗乐,如南戏海盐腔、昆山腔等,其名目上的宫调和工尺七调之间,无任何对应的关系存在。而明代北曲都已宫调已亡,其名目上的宫调和工尺七调之间,亦无任何对应的关系存在。都『不叶宫调』,工尺七调由唱者自定,见于明代各史料,含正史及明人笔记及戏曲论著,如《南词叙录》《猥谈》《冶城客论》《四友斋丛谈》《度曲须知》等等。更遑论弋阳腔及民间小曲了。详可参见《天禄阁曲谈》。
 
●明代的宫廷雅乐,及燕乐亦废宫调
 
而明代的宫廷雅乐,及燕乐呢,真相是全都是不叶宫调。
 
此即明载于《明史?乐一》之中:嘉靖九年致仕的甘肃行太仆寺丞张鹗应夏言之推廌,上言内有曰:『古人制为十六编钟,非徒事观美,盖为旋宫而设。其下八钟,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是已;其上八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大吕、太簇是已。近世止用黄钟一均,而不遍具十六钟,古人立乐之方已失。况太常止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字眼谱之,去古益远。且如黄钟为合似矣,其以大吕为下四,太簇为高四,夹钟为下一,姑洗为高一,夷则为下工,南吕为高工之类,皆以两律兼一字,何以旋宫取律,止黄钟一均而已。』
 
即明言『近世止用黄钟一均』。即旋宫六十调或八十四调皆废,黄钟又没有再考订,实际上的应用,即是只有黄钟一均,即,并没有旋宫六十调或八十四调,宫中的雅乐或燕乐『太常止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字眼谱之』,也就是,只用工尺之谱字而已。

礼官则上言:『音律久废,太常诸官循习工尺谱,不复知有黄钟等调。臣等近奉诏演习新定郊祀乐章,间问古人遗制,茫无以对。今鹗谓四清声所以为旋宫,其注弦定徽,盖已深识近乐之弊。至欲取知历者,互相参考,尤为探本穷源之论。似非目前司乐者所及。』提到宫廷『音律久废,太常诸官循习工尺谱,不复知有黄钟等调』。

●元、明代沿用大晟律
 
按:明朝初年,因无人晓定律,故虽成祖有意正律,无奈臣下无人知晓,《明史、乐一》已有明载:『文皇帝访问黄钟之律,臣工无能应者。英、景、宪、孝之世,宫县徒为具文。殿廷燕享,郊坛祭祀,教坊羽流,慢渎茍简,刘翔、胡瑞为之深慨。世宗制作自任,张鹗、李文察以审音受知,终以无成。盖学士大夫之著述止能论其理,而施诸五音六律辄多未协,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晓其义,是以卒世莫能明也。稽明代之制作,大抵集汉、唐、宋、元人之旧,而稍更易其名。』。而实际上,明代仍与北宋末、南宋、金、元相同的,使用宋徽宗时所制的大晟律。
 
明代的张敔,于嘉靖十七年的《雅乐发微》里指出:『明兴百七十年。。。惟乐独踵大晟之旧』。

朱载壻《乐律全书》卷十一:『金史、元史乐志所载历代乐律制度,因革损益,来历甚明,然则宋大晟乐即方士魏汉津之所造,取徽宗指寸为律者也....其乐器等,汴京破,没入金,改名大和,金亡入元,改名大成,元亡,乐归于我。国初斟酌元乐用之,虽更制章造器,而未尝累黍验律。见今太常雅乐,及天下学宫所谓大成乐者,盖汉津之律也』。朱载壻明白指出自金、元至明都是使用大晟乐制。
 
故知,明代沿用大晟律制的黄钟,故黄钟相当于西乐的C音,但宫调实已废,改用工尺七调。虽明代有张敔、朱载壻等人复立旋宫体系,但都是纸上兵戎,实没有实施的空中楼阁。清初宫廷亦制旋宫,但实施范围有限。
 
●明清以来,宫调实已灭亡
 
中国天下,自明代起,己全无宫调(旋宫六十或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或一均三宫,同均七宫)等置喙的余地。可以随心取用任一工尺七调,取代了有着严格的均及调定义及结音等规定的宫调。
 
●南宋、金使用大晟律
 
金人灭北宋,『得宋之仪章钟磬乐簴,挈之以归。。。始就用宋乐』。于明昌五年(1194)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礼乐,有司谓:『盖今之钟磬虽崇宁之所制,亦周、隋、唐之乐也。阅今所用乐律,声调和平,无太高太下之失,可以久用』。此金代用大晟律之史证。
 
到了金人亡北宋,将大晟乐钟及乐制引入金邦,而两帝北狩,到南宋,则亦复施行大晟制,并没有如一些学者判定的大晟乐己亡,因为,如《宋史》的《乐五》明言:建炎二年『敕东京起奉大乐登歌法物等赴行在所』,而绍兴元年,『乃访旧工』,十年,周执羔上言:『今殿前司将下任道,系前大晟府二舞色长』,十三年,『下之江浙、江南、福建州郡,又下之广东西,荆湖南,括取旧管大乐』,而写过不少大晟乐府的词人万俟咏,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亦知即大晟府乐官,又江汉亦是。而且南宋不少书目,皆记载当时存在有关大晟乐的乐书,乐论,运谱,及雅乐图、蔡攸的《燕乐》三十四册、徽宗《黄钟征、角调》二卷等等。朱熹《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六所说大晟乐的『至今用之』或『今太学上丁用者是此乐』,《云麓漫钞》亦有『雅乐用用大晟府制度』等等不少史料,全记载着大晟乐于南末活生生的存在及流行中。以上皆南宋沿袭北宋末的大晟制之史证。(刘有恒)(取材自《天禄阁曲谈》,台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