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园》特种邮票表现的四处景观及原地邮局

 mhml 2013-09-02

《豫园》特种邮票表现的四处景观及原地邮局


2013年9月7日发行《豫园》邮票全套4枚,邮票将表现湖心亭与九曲桥、大假山、卷雨楼、玉玲珑四处豫园景观。
    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厢东北部的明代园林,连同老城隍庙和成片仿古建筑的豫园商城,是著名的上海名胜旅游之地,豫园在其中承担并记录着450多年以来的历史沧桑,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59年明代进士潘允端(1525~1601),在世宅世春堂西面数哇菜田上始建豫园,在一片农田上4丈高的大假山拔地而起,成为“奇秀甲江南”的著名园林。


 湖心亭与九曲桥
湖心亭原址是明代豫园中“南山”,即在荷花池中的小土山,上有凫佚亭。
自黄道婆(约1245—1330年),在乌泥泾引导“棉花革命”以后,今上海松江在数百年中位居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和重要的青蓝布产地,通过上海港输往内陆和世界各国,有“衣被天下”之誉。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上海青蓝布豪商祝韫晖,张辅臣等集资购买南山旧址,拆除荒芜残景,建筑高二层由三个亭楼合成的湖心亭,成为清代豫园中结构和外观独特的木建筑,建造中用传统的榫头连接,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又修建了湖心亭通向池东北岸和西岸的九曲桥。全部工程三年后竣工后,湖心亭即成为上海青蓝布行业公所议事之处。
鸦片战争后,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大批洋布倾销上海,中国的青蓝布业受到打击而衰落。清咸丰五年(1855年),湖心亭改作为上海的第一家茶楼,至今仍是高品位的品茗佳地。以后,豫园荷花池周围出现多家茶馆,成为商人和市民用茶听评弹和谈生意之地,1924年湖心亭在茶楼南增加了一个长方形的水榭式建筑,营业面积增加不少,于是从高处俯视,湖心亭就有4个亭子结构。
如今走进湖心亭,可以看到“海上第一茶楼”之匾和1784年立的《湖心亭碑记》,二楼是红木家具布局,身处其境似乎回到明清时代,东端的一个亭子称“宛在轩”就是1986年江泽民同志陪同英国女皇品茗之处,多位国家元首在参观豫园时也登上湖心亭二楼用茶赏景。
九曲桥原为石板木栏杆桥,1925年改为水泥桥。今桥长96米,桥面有15个弯。在每个转弯处的桥面上刻有四季花卉图案,从桥的西南角起依次为1月水仙、2月杏花、3月桃花、4月杜鹃、5月牡丹、6月栀子、7月荷花、8月桂花、9月菊花、10月芙蓉、11月茶花、12月腊梅,桥二头和湖心亭的桥面中又增荷花图案。原本2分钟的路,九曲之后,左右赏景,往往走上十多分钟,乐也在其中也。
湖心亭和九曲桥原本是豫园的景点,其南面和西面也是豫园的范围。所以是一个地标式的景观,自开埠以来,国内外游客从这时寄出不少的九曲桥旅游明信片。

大假山
豫园中太湖石并不少见,但用浙江武康黄石垒成的大假山却让这座明代园林获得了“城市山林”的雅称。今见到的大假山高约14米、宽约60米,纵深约40米。山顶有望江亭,在明至清代中叶当时四面一片农田之时,在此亭可以东眺黄江浦江上数以百计的帆船壮观,北望吴松江(今苏州河)的两岸景色,特别到重阳节更是城里人登高望远之地。
大假山是上海垒山名家张南阳之作,潘允端在《豫园记》中称此山“累武康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
今天见到的豫园大假山是其主体。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清政府请英法洋枪队入城防守,在豫园内建造西式营房时大假山受到破坏。清代中后期商业迅速发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填大假山后的河浜筑福佑路时其北麓被拆掉一块。第二年大假山西边筑“豫园老街”时西麓又被拆掉一块。所幸的是山的主体还是保住了,让人们能看到明代园林的假山园艺的高超水准。

卷雨楼
大假山南临一个池,池南就是卷雨楼。
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仰山堂,上层即为卷雨楼,与大假山隔池相望,组成豫园景色精华之一。仰山堂共5楹,有曲槛建筑在湖面之上,游人至此可作小憩,并临池观鱼游,仰望大假山而感心旷神怡。卷雨楼为曲折楼台,飞檐高翘,精雕细刻,名取唐诗《滕王阁》“珠帘暮卷西山雨”。

玉玲珑
玉玲珑景区因玉玲珑石命名,此石为隋唐遗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宋徽宗修建皇家园林艮岳时的花石纲遗石。玉玲珑是高约3.5米的太湖石,具有“漏、皱、瘦、透”之特色,有72孔,其“漏、透”程度位居园林太湖之石之首。
玉玲珑北是潘允端的书斋玉华堂,抗日战争时毁于日军的炸弹。玉玲珑南为明代的青石单孔拱桥环龙桥,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在修复豫园东部景区时,先后重建玉华堂和环龙桥。

 原地邮局
    1,九曲桥邮政所,位于豫园出口处豫园老街128号。
    2,豫园邮政所,位于方浜中路193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