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老城厢(一)【图文】

 還舊樓主. 2012-10-26
 
 上海老城厢(一)
 
        上海老城厢,周长七公里左右,城里面积约二百公顷。就在这面积不大的老城里却有着路、街、坊、里、弄等大小道路数百条。在这里,大路连着小街、大街横穿小路、街上有坊、弄中有里、弄通里、里通街、街通路……。老城厢似一幅“清明上河图”,将它悠长的历史风情和风貌展现在你的面前。

        很难找到一张能比较全面反映上海老城厢的生活照片来,是的生活的内容是形形式式的,又哪能

        是一两照片包含得了呢?

        这两张照片算是一天的开始吧。

         在上海的老西门,那里是人民路和中华路交接的地方,现在如果你站在那里,那不管你是沿着中华路还是沿着人民路走,大概走2个多小时你就又回到了原来开始走的地方。

         如果你不愿意走路,那你可以做11路电车,它就是这么兜一圈的,起点就是终点。上海人把这一圈叫环城圆路。

         在这一圈上你经过了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新开河,小东门,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尚文路 ,(老西门)。

         这四个方向大大小小的门围成的一圈就是上海的老城厢,老城厢在上海开埠之前是上海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这种集中到现在也还是如此。

         在老城厢的这一圈内还包括了城隍庙,沈香阁和文庙,它们分别管了信仰,平安和文化。于是生活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展开了。

         先看看城隍庙: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本来,道教才是中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宗教。

           说了道观的城隍庙再说一个也是建于明代的佛教庙宇——沈香阁。

         在明代的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上海豫园的主人潘允端在进士及第后官拜四川的布政史。他奉命办理漕运,在一次疏浚淮河时竟意外的打捞出一尊沈香观音佛像。

         这尊观音佛像是隋代的物品,是马来半岛赤土国王赠送给隋炀帝的礼物,不料在运经淮河时遇到风浪,佛像沉入河底。

         潘允端事母至孝,知道母亲敬佛,便将沉香观音塑金后供奉在潘家祠堂前的佛阁内。

         到了清代潘氏门第渐渐衰落,祠毁阁朽。康熙年间上海的士绅捐资修缮。嘉庆六年(1801年)上海巡道,知县发起募捐在在现在的位置修建了慈云禅寺,并供奉了沈香观音。

         到文革年间,寺院罹难,沈香观音竟下落不明至今。而现在供奉的沈香观音佛像是由海外的佛门信徒进献泰国沈香古木按原佛像雕就而成的。

        接下来说到的老城隍庙是一个地域上的意义,它包括了城隍庙,沈香阁,九曲桥以及其他数不清的商场和食铺。

        在老城隍庙的后半部(从人民路一带进入)集中了数不清的珠宝黄金店,那里还有好几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吃的,穿的,用的反正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东西在那里基本能找到。

          有许许多多的小路小巷可以进到老城隍庙的,现在穿过这条小巷就到城隍庙的里面了。


        在老城隍庙的这里,豫园和九曲桥是老城厢的名胜,各式各样的建筑,各式各样的上海小吃甚至全国的小吃,各种民间艺人,各式小商铺中部集中的在你眼前铺开。最叫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峥嵘嵯峨飞檐斗角雕梁画栋油光重彩是这里建筑的风格

         九曲桥是城隍庙的名胜,走上弯来弯去的九曲桥,走到尽头就是豫园,城隍庙最负盛名的小吃南翔小笼店在桥的入口,上海第一茶楼则坐落在桥中。

 
        九曲桥全长18米,宽2米。全桥由花岗岩和草白玉构成,桥下为放生池,桥体雕刻精美,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每逢晴天,澄清空明,桥倚碧水,曲桥如玉带浮水、桥水空蒙、水桥一色,水波微动,鱼翔浅底,景色蔚为精彩。
 

        桥上的湖心亭茶楼也算是老城隍庙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一座多角组合形的湖心亭,原来是专供经营青蓝大布的商贾聚会议事的地方。湖心亭边为九曲桥,桥亭相配,构成了豫园一大景色。民国年间,湖心亭才成为啜茗清读的好场所。

          你不得不在那些小吃面前停下来。


           当然在这里你还能看到不少老字号的商铺。


        小的时候看过西洋镜,现在是五块钱看一场,他的说词实在好听,抑扬顿挫,带一点山东口音,站在一边欣赏他的说词也很开心的。


          那些的地方也会叫你停下你的脚步。

         走得累了到这里坐一会,老一辈的上海人就是这么生活的。

        现在这里就留下一个豫园待你去好好欣赏了,克林顿和伊丽莎白女皇都来过这里。

        豫园,是永乐年间上海人潘允端在四川任布政使发了迹,为了“愉悦老亲”他修造了一个花园,故名豫园。。乾隆年间,豫园卖给了城隍庙,改为它的“西园”。豫园始建于明嘉靖38年(1559年),万历5年(1577年)又加扩充,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园主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建造此园是为“愉悦老亲”,故名豫园。全园擅江南园林之胜,有萃秀堂、仰山堂、三穗堂、玉华堂、点春堂、万花楼、会景楼、快楼、鱼乐榭、大假山等胜景。

        豫园正门盘陀石后面就是宽敞雄伟的“三穗堂”。乾隆年间在“乐寿堂”旧址建“三穗堂”。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典和“宣讲圣谕”,地方文人绅士聚会之所。

        “三穗堂”匾之“三穗”,典出《后汉书。蔡茂传》中“梁上三穗”的故事。(蔡茂生于西汉和东汉交替之际,未发迹时,一天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三穗,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郭贺解梦:大殿是朝廷象征,“梁”是栋梁之材,“禾”寓意俸禄,取中穗指“中台”之位。果然不久,蔡茂任中台官职。)这一典故表达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祈望。

         大假山是豫园的镇园之宝,小的时候花一角豫园,那时是能爬上假山的,现在门票涨了三百倍,但你只能围着大假山走一圈了。

        点春堂为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

         小刀会事起后欧洲列强不再向清政府缴纳海关关税,中国海关由外国人控制是从这时开始的。

 

        到了老城隍庙的前部(前门)已经贴着生活着的老城厢了,因此你能看到的东西就更繁杂了,现在前门那里辟了一条“上海老街”,旧货,古董,小贩,小摊,吃的,用的,玩的都在那里。

        但是站在这里看上去有点乱,没办法,这里确实是最贴近生活。

        在老街上一路走来看到的就是这些。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唱道: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前门这里有一个位置可以拍到这样一张照片,老城隍庙里的两个角,一个钩住了金茂,另一个钩住了世贸。

 
        对了前门这边ZARA来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在ZARA的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