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9-04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证之一,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其临床特点为心率缓慢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可见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现代医学常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作为应急治疗,尚无长期应用、安全有效的药物。病情严重者需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但因其费用昂贵,且为有创治疗,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经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病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现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简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祖国医学中“心悸”、“胸痹”、“迟脉证”、“结代脉”等范畴。其病因较为复杂,既有体质因素,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亦有因感受外邪或药物中毒所致。既往认为,其主要病机是心脾肾阳气亏虚,寒湿痰饮之邪阻滞心脉,心失所养。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多以温通心阳为主,代表药物如“心宝丸”。此类疾病以脉迟或缓或结代为特征,应属阴寒证,温阳为大法。但经临床观察,很多病人疗效不明显,而这些病人中,辨证多兼有痰瘀内阻。此类兼证的产生,据笔者观察分析,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汽车等的普及,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坐少动导致了气血运行迟滞;冰箱、空调在带给人们凉爽与舒适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损害着人体阳气,阳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常处于紧张或压抑的状态,可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经济条件的改善,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摄入增多,损伤脾胃,久则运化失健,痰湿内生。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痰瘀体质的人越来越多。痰浊瘀血阻滞心脉,络脉不通,气血不荣,心失所养。甚者可致胸痹心痛;微者阻塞细小之络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之传导被扰,则发为心悸、胸闷、脉迟缓或结代等症。由此可见,痰浊、瘀血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 治法方药

  针对痰瘀阻络的病机,在温通心阳基础上,辅以化痰通络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更易取效。本院自制的化痰通络汤(瓜蒌薤白桂枝枳实厚朴半夏、菖蒲、云苓、补骨脂丹参川芎鸡血藤水蛭白芥子细辛黄连炙甘草)即是以化痰通阳、活血通络为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方中薤白、桂枝通阳散结;更加细辛辛温行气通络,《本草正义》曰:“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瓜蒌、枳实、厚朴化痰散结、行气宽胸;菖蒲化痰浊开窍;半夏、云苓化痰降逆,健脾利湿,调理中焦以绝痰浊生化之源;白芥子辛温搜剔胸膈寒痰;丹参、川芎、水蛭、鸡血藤活血通络,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于血中行气;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药性平和,行血而不伤血;“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本草经百种录》)。诸药合用,可使胸阳展,痰浊化,气血通,脉率复。用诸临床,取效甚捷。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间断性胸闷、心慌、气短2年,加重3天。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2年前出现明显胸闷、心慌、气短之症。心电图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50次/min。曾口服心宝丸5粒,每日3次。诸症稍缓解,心率增加不明显,始终未达到60次/min。3天前因过食肥甘油腻之品,胸闷、心慌、气短之症加重,并伴头晕、恶心、纳呆、寐差多梦,口干不欲饮,舌质淡暗,苔白腻微黄,脉沉迟。查体:BP 160/90mmHg,形体偏胖,心音低钝,心率48次/min,无杂音。心电图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四诊合参,本病属中医“胸痹”范畴,辨证为痰浊痹阻,胸阳不宣型。法予化痰降浊,宣痹通阳。方以《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化裁:瓜蒌15g, 薤白10g, 桂枝6g, 枳实6g, 厚朴6g, 竹茹6g, 半夏10g, 云苓10g, 菖蒲10g, 远志10g, 珍珠母20g, 丹参10g, 炒山楂10g, 炙甘草3g。服药3剂后病人心慌、头晕诸症减轻,无恶心,食纳好转,夜寐改善。心率升至52次/min。但仍感动则胸闷、气短。细察舌质偏暗,乃瘀血阻滞不通之象。且病人属久病,古有“久病入络”之说。遂原方去远志、珍珠母,加细辛3g, 白芥子10g, 鸡血藤20g, 水蛭3g。服药6剂,病人心率升至58次/min。又巩固服用10余剂,心率65次/min左右,诸症已不明显,心电图已无房室传导阻滞。巩固治疗2周,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综上所述,痰瘀阻络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因素,化痰通络应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本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常是忽略了络病病机的存在。《内经·经脉》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组成一个以经脉为主干,络脉联络各经遍布全身的网络结构。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跌仆损伤均可致络脉瘀阻不通,而致机体功能障碍。心主血脉,营养全身。其本身脉络丰富,亦需靠气血的温煦濡养以维持其正常的传导和舒缩功能。一旦痰瘀之邪阻于心脉,气血不荣,心失所养,则可见心悸、胸闷、脉沉迟结代等症。且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病邪易入难出,导致疾病缠绵难愈。故笔者在临床中除辨证用药外,综合运用多种通络药,如辛温行气通络药细辛,化痰通络药白芥子,搜剔破瘀通络药水蛭,养血和血通络药鸡血藤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心之细小脉络,去除凝痰败血,使络脉通畅,心之传导系统功能恢复,遂能使脉律如常,至数增加,疾病向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