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病从肝辨治--读书有得

 中医360 2013-09-08
 

   近日读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系列丛书,其中对《陈良夫专辑》颇有体会。

  陈良夫,名士楷,号静庵,(1868~1920)。世居魏塘(今嘉善县),清代光绪十三年中秀才,后弃儒业医,师从名医吴树人,传授希白、云峰之书,后辑成《延陵医案》。业成之后,悬壶城中,以善治时病、肝病及疑难杂症而得誉,医名远震,嘉兴、平湖、金山、上海等地,行医三十余年,门人孙凤翔、徐石年、陈昌年等随诊记实而成《颖川医案》十二册,后再由其子陈可南整理,部份医案秦伯未先生曾选入《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氏弟子先后达三十余人,遍及上海、平湖、嘉兴、嘉善等地,其学术思想一直影响浙北医家。

                                                

论肝病

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而司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郁怒则伤肝,肝气郁滞则化火生风。郁则为肝气,发则为肝火,盛则年为肝风,三者同出异名。故肝同虽多,气、火、风三者已。夫肝气、肝火、肝风三者皆从厥阴而来,而阻滞于内都属气;冲扰于上都属火、若升及头巅则为风阳。诸经之病,胀满而已,惟肝能作痛。郁不离肝,痛亦不离肝。攻冲于胸腹者多属气,升浮于头面者都是火,头眩耳鸣、筋脉抽惕皆风阳窜扰之征。气郁火升、风阳内动,或走窜经脉而为肉瞤筋惕;或冲扰少阴而为心悸少寐;甚或气郁于内,为嗳为为矢;火升及巅,为眩为晕。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旺太过,肝亦自伤。所谓旺者,气与火也;所谓伤者,阴与液也。肝气有余,即是肝火,气火上逆,耗精伤血,肝血失养,肝阴亦亏。肝主一身之筋,为风木之脏,赖血液以养之,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火与相逼而来。血为阴属,所以奉养百脉者也。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则复归于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昼则听命于心。心肝失养,君相之火,亦易化风浮越,火盛则生风,血虚亦生风,所以风阳因此而翔越矣。

肝与肾为子母之脏。肝赖肾水以涵之,肾水内亏则肝木失于灌溉。于是肝气动而肝火浮矣。所以肾阴不足,风阳亦易于上越。

肝属木,与土为仇。厥阴之脉,挟胃而贯膈。胃居中脘,性喜和降。若肝经气火冲扰阳明,胃气势必失降而为嗳为呕、为胀为痛,即肝升太过,胃降不及之候,宜和中抑木治之。胃主受纳,而转运之权惟脾经操之。脾弱则木从而侮之,脘腹易于胀闷,或少腹作痛,便薄随之,宜运中泄木治之。

与脾土的关系十人密切,同属中焦,经络相关,运化有赖升降与疏泄,太过与不及均影响运化转输功能。

肝病亟宜舒畅情怀,药始有济。肝气宜疏,肝火宜清,此一定之理也。肝宜平,亦宜养,肝气上逆者主乎平,肝阴不足者法当养,实火者平其气以降其火;虚火者,欲平其火,当养其阴。肝阳宜潜,肝风宜熄,惟治郁之法,古人以逍遥散为主主,若施于肝阴素弱之体,究非所宜,只可施于肝阴充旺之体,素体阴弱而阳浮,只得宗其旨,不宗其方,此亦临证者所宜注意也。

 

体会一、临床症状多样性:

    肝因其所处位置和功能,在人体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临床上诸多症状关乎于肝: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症状如:嗳气呕吐、中脘胀痛、脘腹胀闷、少腹作痛、大便溏薄等也与肝有相当关联。高血压相类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则是肝火上升及巅所致;患者自觉症状如筋脉抽惕、肉瞤、麻木、蚁走感等症状,也归属于肝风;情志症状:如忧思郁怒,心情不畅,两胁胀痛,更与肝气阻滞于内所致。

 

体会二、病性病机有区别:

    肝风之病机是由血虚而令心肝之脏失养,导致化风浮越;而肝火过旺生风则也伤阴伤血生风;而肝肾之关系是水与木的关系,肾水充足,肝木得涵,肾水不充,水不涵木,肝阳始亢。临床上有遇中年之后,情绪波动为多,初不一定有高血压表现,但常遇事激动,凡事耿耿于怀,除了更年期妇女见多此类症状外,不少中年男性也常有此症,按说四十不惑,但却常在此惑而又惑,详析原因,当是中年之后,肾水充盈度有所下降,水不涵木,而令肝阳上扬,易怒动火。久则先是血压上升,再久伤血伤阴,生风者不在少数。如肢体麻木、眩晕、甚至出现中风(脑梗塞)。可见,不少老年之高血压、中风等病,其起因当是缘于中年之期肾水不足肝阳渐亢而起的。

体会三、治则治法需谨慎:

    治法方面,治肝之法,总宜平宜养。

    所谓平者,平气,平熄肝风,平肝潜阳,针对实火;高血压表现为眩晕、烘热、烦躁、易怒、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者,当先平熄肝风,选择镇肝熄汤之类,药以钩藤、白蒺藜、珍珠母、龙骨、牡蛎、赭石等。

    所谓养者,养阴柔肝,针对虚火而言,如同样高血压表现为眩晕、耳鸣、口干、心悸、少寐、五心烦热,治之“欲潜其阳,先充其阴”“欲熄其风,先养其血”之法,以生地、阿胶、杞子、白芍、潼蒺藜、稍加重镇类药如石决明为治。

    而对于肝郁,则宜疏宜解,注意宗旨慎方,当详辨症而施治,如对于阴虚而郁之人,逍遥散并不十分适宜,在以郁金、佛手、青皮之疏肝之后当投熟地、女贞子、杞子、白芍等滋养肝肾以固下虚之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