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

 看看那天 2013-09-0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

刘建荣

2013-07-18 14:56:00   来源:《哲学研究》(京)2013年1期

  

  信仰是人对自己和社会未来的期许,是人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是对描述未来生活的一种思想、理论和行为模式的信赖。自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许多有识之士从中获取精神源泉,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为人类美好社会的实现而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今天,经过无数先烈的奋斗牺牲,马克思主义指引的社会在现实中初见端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新情况、新挑战,因而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与困惑,甚至抛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风起云涌,更使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迷茫。因此,澄清是非,进一步阐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是非常必要的。

  1.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从真理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验证的科学真理;从价值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探求的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揭示了人类活动的最伟大价值。因此,信仰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现实基础。

  (1)实践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人类社会理想目标——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现实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表明:“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页)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首先是一种社会的实践运动,即“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丰富的共产主义实践成果,它不仅指导世界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迫,而且指导世界人民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争取到了更多的民主自由;共产主义运动正在一步步接近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2)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高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的科学基础上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社会的预设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认为人类社会也是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并据此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爆发经济危机,致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无产阶级及其革命人民的革命运动蓬勃爆发,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

  (3)终极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诉求。人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统一的生命体:人活着并不只是为了当下自己的生命存在,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的人文精神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及终极关怀自始至终是现实的社会的人。它追问属人的世界的存在状态、运动发展的依据、规律与方向,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社会运动的本质、规律与方式及变化发展的动力与手段等,最后得出属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是要实现人的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使人从自然压迫、社会压迫、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仅是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而且是为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前途,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注入了精神的生命与力量。

  (4)群体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基础。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生活,而且是人的精神意念中的一种群体意识。它不仅是个体对人生追问的认同,更主要是个体对社会发展的追问与意向统一。群体意识是人类组成社会并发展的思想导向,是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的期愿与观念认同。人的群体意识是对一种思想理论导向的自觉选择,是人的个体意识的共同取向。马克思主义探求的终极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而是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开端,是人类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社会基础。这一理论不仅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与追求;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终极指向,也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科学认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几个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发展必然归宿的科学建构,是人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具备成为人类群体意识的思想条件,是为人民群众所认同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实质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核心和本质的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超越了全部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确立了人的实践活动在全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实践是主体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客体的能动的改造活动。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是在一定的意识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同时,任何实践活动又受到客观实际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同上,第17页)实践的过程就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一致。实践发展了,理论也需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要反映实践并为实践服务。马克思还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同上,第16页)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能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工人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在为资产阶级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它自身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同上,第257页)他们认为共产党人就是要在无产者的斗争中,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并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同上,第284页)也就是说,不仅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还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在运动中不断为共产主义奠定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需要。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的初稿中曾分析了巴黎公社的特点,指出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从政治制度看,“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13页)二是从行政机构看,“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因为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同上,第414页)这里指出无产阶级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自己的力量管理国家,其中的工作人员是随时可以被人民罢免的勤务员,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之分,他们必须肩负起真正的责任并在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下工作,只有这样的政府才是无产阶级的政府、人民的政府。

  当然,马克思也认识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故要建立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无产阶级政权,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过程。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工人阶级并没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迹。他们并没有想靠人民的法令来实现现成的乌托邦。他们知道,为了谋得自己的解放,同时达到现代社会由于本身经济发展而不可遏制地趋向着的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环境和人都完全改变的过程。”(同上,第379页)

  (3)人能够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属人世界的深入探究,科学地揭示出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能够摆脱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人自身的束缚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他们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页)

  马克思还在分析其他理论和批判宗教的过程中,认识到人才是人的最高本质,人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与发展。他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同上,第9页)马克思还认识到一个人的解放与发展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解放和发展水平,更不能代表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水平,只有整个人类社会的解放和发展才能使每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说来却一直是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们的力量。”(同上,第4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探讨了怎样才能使人类获得自由和发展的问题,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如在国家等等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同上,第82页)“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4页)只有使人类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和相互发展的条件,人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和全面发展。

  (4)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观。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深入认识整个世界的发展规律、发展手段及发展目标,指出人类社会最终必然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结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无产阶级开展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来实现,并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质内容:“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这样,共产主义者实际上把过去的生产和交往所产生的条件看做无机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78页)这就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为树立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奠定了思想基础与目标。

  3.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建议 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决裂,深入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尤其需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要提高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提高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革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很大意义上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的品格和勇敢顽强的意志与牺牲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并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三是要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环境。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同上,第9页)因此,需要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和实践示范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为人民群众所认识,而且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使共产主义事业成为群众自觉的实践与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