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艾灸,一般5岁内一个穴位5分钟即可,根据病情做调整,程度重的可以10分钟。
只需要用以下不到10个穴位,即可处理大多数的小儿问题。
大椎
低头最大的骨头下是大椎,即摇头时不动的第一块骨头下。
一般的受寒,鼻涕、鼻塞、咳嗽,只灸这里即可,灸到鼻尖出汗,有症状就灸,一两天就好。
涌泉
脚掌(除脚趾)的前三分之一正中间
受寒脚凉的加灸涌泉
环跳
就是屁股大腿那个窝窝那里。近髋关节,差不多就是屁股打针的位置;
如果上半夜(肝经或胆经时间)干咳,就摸下这里,如果这里凉,说明胆经受寒或胆经不通,要灸这里,灸大椎没用
中脘
中脘在肚脐上4寸即五个手指的宽度,小孩的手指。也就是心窝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小孩肠胃系统的虚寒问题都可以灸,比如不消化拉稀、受寒拉稀等。
拉稀臭不可闻的属于实症积食,不能灸,参见
神阙
神阙即肚脐
肠胃问题,如非实热症的积食引起的肚子痛等,可以中脘、肚脐一起灸,上下晃动即可。
关元
关元在肚脐下3寸即四个手指宽的位置,手指指的小孩的,不需要太准确
命门、肾俞
命门在肚脐正对面,即平肚脐的背部脊柱位置,肾俞在命门左右与命门齐平,旁边两个手指;
这3个穴位可以一起灸,左右晃动即可。
小儿因抗生素、挂水导致的虚寒体质,艾灸可加关元、命门肾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