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干部考核新机制引入独立民意调查

 竺言小聚 2013-09-13

河北干部考核新机制引入独立民意调查

2013年09月13日01:59  燕赵都市报 我有话说(743人参与)

  本报记者 张清华

  把中央明确要求的“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从目标设定、目标分解、目标监控运行、目标绩效评估着手,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新机制。日前,省委研究通过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省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四个专件。

  9月12日上午,第二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干部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古江,对我省创新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紧扣重点,注重质量

  干部考核新机制紧紧抓住实绩考核这个关键,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优先地位,坚决防止简单以GDP论英雄,强化对民生改善、生态质量的考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事,不做华而不实、劳民伤财、寅吃卯粮的事。

  在考核内容上,紧扣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重点,对市、县重点考核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环境质量的增量和增速,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县城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环境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对直接承担推进“四大攻坚战”任务的省直部门,重点考核促进设区市、县(市、区)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及环境质量提升等重要事项。

  在具体考核指标设置上,注重发展质量和速度,突出考核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在考核分值中的权重,加大了对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排放物削减率的考核;设置了政府性债务率降低量这一阶段性指标,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留一屁股烂账”的现象。

  关键词:群众满意是刚性约束

  部分领导干部在施政和决策时,缺乏群众观念,“四风”问题突出,接受群众监督不够,群众没有发言权。为进一步扩大考核民主和增加透明度,干部考核新机制实行了由独立第三方或中介机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意调查的方式,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倾听群众声音。开展民意调查时,把作风问题、民生改善、环境质量、社会和谐、党委政府承诺事项落实情况等作为重点内容,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评价在考核中的分量,体现“干部干得好坏,由群众来评判”。把群众满意作为干部考核的刚性约束,促进干部抓大事、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

  关键词:突出重点,缩减定量

  针对有的地方在干部考核中倾向“大而全”,考核方式复杂繁琐,指标过多过滥,操作有难度,导向不明确,群众意见大的问题,干部考核新制度新办法在指标设置上,坚持突出重点、少而精,可测量、可计算,大大地缩减定量指标数量。对设区市考核的定量指标,由原来的27项精减为15项;对县(市、区)委书记仅设置了8项定量考核指标。

  关键词:一定量,五评价

  围绕“怎么考”更科学合理,着力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建立了“一定量、五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一定量”即对领导干部工作的实绩和成效进行定量考核,量化计分,体现注重实绩;“五评价”即德和作风反向测评、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评价、民主测评、党委全委会成员评价、社会民意调查,形成“上评下”、“下评上”、“第三方评价”的360度评估反馈。同时,建立干部考核综合研判制度,着力破解干部考核视野不宽、综合不够的问题;健全经常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巡视、一线督考、延伸考核、跟踪考察等方式方法,对全局性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考核。

  关键词:三考合一,减轻负担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对各类专项考核、“一票否决”项目过多过滥,基层负担沉重的问题反映强烈。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不利于依法行政,加重了基层负担,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干部综合考核实行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三考合一”的机制,着力破解“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一票否决”过多过滥等问题。

  关键词:分类考核,抓住特点

  我省各个县(市、区)资源禀赋、发展定位、现实条件等差别很大。新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的考核不搞整齐划一,在具体指标上不搞一刀切,实行分类分级考核。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定位等,将县(市、区)划分为区域发展重点县、区域发展推进县、农业生态县和市辖区等4个类别;同时根据不同县(市、区)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资源条件、产业特色等情况,在每类中划分3级。针对不同类别县(市、区)特点,设置各有侧重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使每个类别县(市、区)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更加明显。

  对省直部门的考核,根据业务职能特点,将各部门(单位)划分为党群政务、经济发展、执法监督、社会服务4个类别,除共性指标外,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重点考核内容。

  关键词:综合量化,结合选任

  坚持真考真用,形成了考核结果运用的常态机制。干部考核新机制全面推行综合考核量化提名制度,在领导班子换届和日常干部选拔任用中,不仅看推荐票,还要看近三年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将考核与推荐得票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计分,作为确定初始提名人选、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在计算综合量化得分时,考核情况占到40%以上的权重。实现干部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结合,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避免“一次推荐,决定终身”,突出了选拔干部看平时、看一贯和工作实绩的导向。

(原标题:我省干部考核谋新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