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该病随病程的进展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 该病多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喘证不解,每可由喘致脱。喘证常为多种原因引起,概要而言包括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成。 中医认为本病病变脏腑主在肺肾,涉及肝脾。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若肺虚,气失所主,亦可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肾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入少出多而为喘促。另外,如脾经痰浊上干以及中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不足;或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均可致肺气上逆而为喘。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而尤以气虚为主。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者补之”。而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填精、补津,以及补养各脏的精气阴阳等,均是扶正治则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在具体治疗手段方面,除内服汤药外,还可有针灸、推拿、理疗、气功、食疗、形体锻炼等。 扶正增强了正气,有助于机体祛除病邪,即所谓“正胜邪自去”;祛邪则在邪气被祛的同时,减免了对正气的侵害,即所谓“邪去正自安”。扶正祛邪在运用上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①攻补应用合理,即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 ②把握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证,应根据虚实的主次与缓急,决定扶正祛邪运用的先后与主次; ③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扶正法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