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物流发展的评价指标

 武汉鸿 2013-09-16
湖北物流发展的评价指标
字号:T|T 2013年09月13日10:03     长江商报
  • 如今许多地方都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有的地方提出要建设“物流大市”、“物流大县”。那么,一个区域的物流发展,什么样才是好?

如今许多地方都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有的地方提出要建设“物流大市”、“物流大县”。那么,一个区域的物流发展,什么样才是好?

一般来说,区域GDP和物流成本都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后者比前者低才好,即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例是下降的,这样的物流发展才是好。因为物流业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优化服务来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一位司机跑运输追求的是“吨·公里”最大,而物流则追求“最短运距或避免不该发生的运输”;一位仓库老板希望货物储期越长越赚钱,而物流则追求“零库存”运营。所以物流的系统优化是采用合适的运具和包装,选择便捷的联运和最短运距,用尽快的信息沟通和仓储周转,在用户满意的条件下降低物流成本而创造价值。

一个区域的物流总起来可分为到达、发出和区域内物流三大块。到达即发出的物流叫中转物流,以中转物流为主的区域,将物流业务规模及其增长作为考核指标,也是可以的。这是物流经济价值的新发现。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发现多数地区经济负增长,但以物流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新加坡具有较强的抗御经济危机的能力,1998年还实现了1.5%的正增长。

至于物流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在地域上能够国际到达,在形式上能够多式联运,在特色上应该智能化,在服务范围上应该更扩大等。结合目前湖北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指标:

一、规模指标。1、物流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GDP同类,是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物流业的规模和贡献可用物流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重来表示。我省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为1363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7.0%,而同期全省规模以上汽车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76亿元,这说明物流业在规模上已超过汽车产业。2、社会物流总额,反映的是社会物流活动的规模和物流需求的变化。关键是同期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要大于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物流发展才是好的。

二、结构指标。1、专业化程度,即专业的物流公司业务收入占区域物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这是个导向指标,这个比重达到50%以上则说明该区域物流市场成熟。它取决于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的水平,我国现阶段的外包水平大约在20%-30%,并且外包深度往往不够。2、市场集中度,即前几名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整个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在美国,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约1600-1700家。湖北应重点发展几十家物流企业并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

三、效益指标。1、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从1982年到1999年,美国的GDP增加了193.9%,而物流成本仅增加了78.8%。结果是物流在GDP中比例从16.35%降低到9.9%,并且降低速率趋缓。由于我国初级产业占很大比例,总体上还不到或者接近美国1982年的物流效益水平。所以,我国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很大。2、单位GDP物流额。如我省2011年每亿元GDP所需要的物流额为2.34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100万元,这就说明全省物流效率在下降。按照这一数据估算,全省有上千亿元的物流额可以优化与节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