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入门第一季

 三教九流369等 2013-09-19

 

太极拳入门第一季

    为了养生、强身健体、防身;为了探索太极拳的奥秘;或者仅仅因为好奇……使您开始了对太极拳的结缘,愿太极拳带给您人生的健康与快乐!

 

第一课:中国太极拳起源及主要流派特点 

 


 

 

一、太极拳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始于唐朝许宣平。       2、始于宋朝的张三峰。
3、始于明朝的张三丰 。    4、始于清朝的陈王廷和王宗岳等。
    但经民国时期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考证,社会上当时流传的各式太极拳(杨、武、吴、孙、赵堡和式等流派)均直接和间接地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演变而出。
    2007年3月,面对社会多种说法,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国民协,组织全国武术、考古、民俗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考察验收组,经过对陈家沟的缜密考察,进一步认定温县陈家沟为“太极拳发源地”并挂牌(见2007年6月11日,报日人民海外版第2版《太极拳发源地定为河南温县》的报道);2007年8月,国家武术部门在对社会上多种说法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考察、论证后,命名温县陈家沟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见报日人民2007年8月22日第12版报道)。
    源于河南温县,是一批批学者和武术研究、教学机构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反复认定的结果。在这一考察和研究过程中,虽存有早于太极拳源自温县的传说,但至今未发现经得住考证的翔实论据(详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执行专家康戈武《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文章——载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一期、《中华武术》2007年12期)。至于社会上流传的多种说法,以讹传讹或附会推想都不行,这些问题还有待有关专家进一步考证研究,一切都要靠事实说话,我们要尊重历史,更要尊重事实;关于太极拳起源的其它说法,还需要有证据的支撑以及专家学者的认真考证。
二、各流派太极拳起源与特点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为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年)。陈自幼习文练武,承袭祖传武技,明末时任温县“乡兵守备”,曾“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明朝亡,其隐居家乡,在家传武术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当时流行武术之精华,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指导,融儒家中正和谐之理念、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等文化的精粹,创编了太极拳。此拳术经陈氏后人世代传习、演化,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陈式太极拳大架、小架、新架(均有一、二路之分)和长短器械等诸多套路。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注重以意领气、以气催动下的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的主导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运动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内外相合,节节贯串。其一路拳动作舒展飘逸,以“掤、捋、挤、按”的运用为主,“採、挒、肘、靠”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合,一动全动,突出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拳(亦称炮捶)动作复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採、挒、肘、靠”为主,“掤、捋、挤、按”为辅。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突出刚、快、脆、猛的特色。
2、杨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所创。杨露禅自幼喜欢武术,始学洪拳,后崇仰陈式太极拳,经介绍,历时20余年,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为师学艺,杨露禅勤学苦练,深得所传。由于其拳路娴熟,功夫纯真,当时在京城人称“杨无敌”。杨露禅在京城教拳时适应一般练拳人的需要,将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些刚猛动作加以改动,多以舒展柔化展现。他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改动的套路,经过三代人的研练完善,最后由其孙杨澄浦定型为现在的传统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也有大小架之分,大架以柔为主,舒展简洁,结构严谨,动作和顺,身法中正,刚柔内含,松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有舒展柔美的独特风格。其拳架有高、中、低之分。习练者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运动量。所以该拳既适应于医疗保健,养生益寿,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练习攻防技术。杨式小架与大架相比,动作较为刚猛,发劲较多,主要强调技击作用。
3、吴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吴式太极拳衍变发展于杨式太极拳。北京大兴人全佑(满族,1834-1902年人)在北京随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后又拜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为师学太极拳小架。他吸取陈杨两家太极拳精华,在杨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对架势逐步修订,后经其子吴鉴泉数十年的融化改进,形成了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特点:
    吴式太极拳架势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以善于柔化著称。其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4、武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武式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1812-1880)所创。武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曾先随杨露禅学陈式太极拳大架,后于1852年前往河南温县赵堡镇随陈家沟陈氏第十五世、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学习太极拳,得其精妙,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练拳体悟,创出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武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身法严谨,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伐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迈步时先足尖着地,然后足跟徐徐放下全足踏平。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随。
5、孙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创编人孙禄堂(1860-1933),名福全,字禄堂,号涵斋,河北省完县(今望都县)人。孙禄堂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后从师于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郝为真学习武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集太极拳、八卦、形意三家拳术之长,创立了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
    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圆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6、和式太极拳的起源与特点:
    和式太极拳,始创人为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赵堡镇陈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平学习太极拳,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的影响下,和兆元以理学、儒家、道家和医学理论为指导,规范拳架,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的特点:
    和式太极拳以柔顺圆活、自然本真为准则,演练时不坐腕、折腕、塌腰、翻臀,无缠绕动作。走架时强调身体中正,脊椎正直,动作不贪不欠,轻灵圆活,要求身似活蛇,腰如反弓,动作紧凑顺遂。手足起、行、止规矩端正,身体守中,步活圈圆,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进必至,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第二课:太极拳入门基础训练及要求

  要步入太极拳的锻炼,学好练好太极拳套路,首先要学习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方法,通过基本动作和基本功法的练习,可以掌握理解太极拳的运动方法与规律,对习练太极拳套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太极拳基本动作和功法的练习:

一、健身功法(视频教程主讲老师:宋长平)

  太极健身功法是一套舒展筋骨、调和气血、活动身体各部位关节的热身功法。此套功法共分十二个动作,简单易学,既可健身练气,也是一种习练太极拳很好的热身辅助功法。

1、热身的必要性

(1).提高肌肉温度和体温,保证运动安全性。

(2).血流量增加,氧气的扩散加快,肌肉供氧增加。

(3).物质代谢和能量释放过程加强,加速燃脂。

(4).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升运动效果。

(5).调节心理状态,快速投入运动。

2、太极热身功法练习

  练习此套功法应注意的事项:在做此功时,要求立身中正,周身放松、舌尖顶上腭;做完此功后,立身中正、两脚并立,气血还原后----收势。每个动作的运动次数,可因人而定。

太极健身功法名称

(1).抓指:立身中正,两脚开立,以肩同宽,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两臂自然放在大腿两侧;两臂内旋,两手中指领劲平举,以肩同宽、同高,松肩坠肘,以肘帯手自然下落,胯前座掌;两手外旋,左右展开向上托起,以胸同高,松肩坠肘,掌心斜朝上;然后做匀速屈伸十指运动,反复数次。(做屈伸十指时,要心静慢数、指快抓。)【活动十指关节,促使末稍神经血液循环、益健脑。】

(2).绕腕:接上式,松肩坠肘,两手在胸前十指交叉相握,手腕放松,以手带腕进行旋转,反复数次即可。(此动作也要心静慢数、腕快绕。)【活动腕部关节,可刺激腕部内关、神门两大养身穴位,具有缓解心血管系统不适,缓解失眠、睡眠质量不好等症状的作用。】

(3).旋肘:接上式,两手自然分开下落,胯前两手左右分开,向外向上弧形上绕,当绕至与胸同高时,两臂开始弧形向内,掌心向下按;向内做弧形画圆旋转运动,要求以手带动小臂,反复做数次;然后再以两手带动小臂,向外做弧形画圆旋转运动,反复数次即可。(两手画圆时,要求走手不走肘。)【活动肘关节,能够刺激曲池穴,促使手臂气血畅通,预防治疗皮肤粗糙、手肘疼痛、高血压、贫血等症。】

(4).转肩:当上式动作结束,两手自然下落到跨前时,两臂开始外旋,与肩同宽,两掌向上托起,当托至与胸同高时,曲臂沉肘,两手自然收回放在胸前,掌心微贴胸部;接着两肘做向前画圆旋转,同时,以肘带动肩关节向前旋转运动,反复旋转数次;然后以肘带肩,再做向后画圆旋转运动,反复数次即可。【活动肩关节,可以刺激肩关节周边穴位;肩井、肩髎、肩髃等穴位,可预防治疗肩酸痛、肩周炎、头痛、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病症。】

(5).扩胸:立身中正,松肩坠肘,两手平放在胸前,掌心向下;然后两手向外旋转,向前打开,掌心向上,同时以手带臂向两边往后运动;也就是做扩胸运动,反复做数次即可。【做扩胸运动,可扩展胸部,增加肺活量。】

(6).转腰摆臂:立身中正,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放在大腿两侧;以转腰带动两臂左右摆动,先左后右,由下往上依次拍打身体部位;1、先用两臂摆动的惯性,用手掌拍打小腹,同时用另一手背,拍打后背的肾俞穴,左右转腰摆臂,两掌反复拍打数次;2、然后拍打肩前部的云门穴,转腰摆臂,两掌左右反复拍打数次;3、再以转腰摆臂的惯性,用手掌根敲打,两肩上方的肩井穴,左右摆臂敲打数次即可。【此动作主要活动腰椎与任督两脉。1、拍打小腹气海、阴交两穴具有;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2、拍打云门穴具有;预防治疗肩周炎的作用。3、拍打肩井穴具有;预防治疗颈椎病及畅通气血作用。4、拍打后背刺激肾俞穴具有;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等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诸虚百损等病症。】

(7).转跨: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立身中正,两手叉腰,拇指朝前,四指在后;两胯先向左,逆时针方向做画圆旋转运动,反复数次;然后再向右,顺时针方向做画圆旋转运动,反复数次。【此动作主要活动腰胯关节,蠕动大、小肠,预防治疗腹胀、便秘等症。】

(8).弓步压跨:先做左弓步,弓步注意:两脚横向距离以肩同宽,两胯端平,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先前腿撑,重心后移,接着后腿蹬,重心前移做弓步,做弓步时要求:两胯端平,收胯根,向下坐压,弓步压垮反复数次,然后做右弓步压胯运动,动作要领与左弓步压胯相同,以同样方法做右弓步压胯动作数次即可。【具有开胯、舒筋活血作用。】

(9).旋腿:两脚开立,稍宽于肩,屈膝下蹲,两手掌放在膝盖上,手扶膝盖,两腿向内进行圆弧旋转运动,反复数次;然后,两手扶膝盖,再向外做圆弧旋转运动,反复数次即可。【可舒经活血,预防腿、膝关节疼痛。】

(10).揉膝:两脚并立,两膝并拢,屈膝下蹲,两手轻放两腿膝盖上,手扶膝盖向左,逆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反复进行数次;然后手扶膝盖再向右,顺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反复数次。【具有舒筋活血、预防延缓膝关节骨质老化等作用。】

(11).转脚踝:立身中正,两脚并立,两手叉腰,姆指在前,四指在后;右脚踏实,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在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向外做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反复数次;然后换左脚,全脚踏实,重心移向左腿,右脚在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向外顺时针方向做旋转运动,反复数次即可。【此动作具有活动踝关节韧带、刺激周边穴位的作用,可抑制高血压,预防老年前列腺炎、健肾等功效。】

(12).踢腿甩臂:两脚开立,稍窄于肩,周身放松,两臂自然放在大腿两侧;右脚踏实,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右腿微屈,左脚提起向前、向上踢,同时两臂放松随踢腿向上甩;当左腿与两臂自然落下时,左脚全脚踏实,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微屈左腿;然后用同样方法,踢右腿甩臂运动,左右动作交替,反复做数次即可。【具有对身体各部位活动后,进行气血疏通、调理作用。】

二、松(视频教程主讲老师:张见)

    初练太极者,在身法中正的前提下,必须要松,习练太极拳松可以让你的气达四梢(毛发为血稍、牙齿为骨稍、舌头为肉稍、指甲为筋稍),可以触动你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你才能练习自己皮肤的敏感性,松到什么程度,手抬起来,这是一个掤劲,天上掉下一个羽毛,可以把他压下去,手抬到这儿不掉下去为标准,主要的目的是让气贯通全身,气达到梢上去,这是松的必要性。

    太极拳中,首先应知道腰带以上为松,腰带以下为实,这叫太极。松,首先从大脑放松,大脑90%要休息,只留10%要工作,耳听八方,意守丹田,从百会穴往上领起,脖子往上领,两肩往下放松,两肘往下垂,意守丹田,这种长期习练放松,松到什么程度,有根羽毛落到你手上可以压下去,平常手的掤劲不能丢,不能过,如果太过了就叫丢劲,这样就错了,身法中正,八面支撑,在这个情况下进行放松,放松自己的大脑,放松自己的心理,放松自己的皮肤,放松里面的五脏六腑,都要进行放松,彻底做到完全松下来,长期习练,会得到一定的效果。

详解:太极拳是一项放松的运动,如何放松练好太极拳,首先要了解松与静的关系,正确掌握习练太极拳放松的原理和方法,才能达到练功与健身的最佳效果。

1、松与静的必要性:习练太极拳时,要求身体各部位要充分放松,这是练好太极拳的第一关。太极拳的松分为内松和外松;也就是“心要静、体要松”;“先松心、后松身”;所以,习练太极拳首先心要静下来,心静思想才能集中,用大脑神经去支配身体的放松。太极拳注重心静用意,要求练拳过程中心里活动平衡,用意识支配动作,使人的思想活动集中在练拳上,“心静体松、心平气和、气血畅通”, 中医学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太极拳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从而达到强心健身的作用。所以说,太极拳是一项放松的有氧运动,太极拳的松与静有着必然关系。

2、松与静的方法:前面讲了太极拳松的必然关系,“先松心、后松身”,心静才能够体松;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条件,松是习练太极拳的过程,达到松沉是练太极拳的目的。下面讲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如何在意识的支配下放松身体,达到太极拳松沉效果:

(1).心静用意,在意识的引导下,全身放松。练松要从基础桩功开始练起,静桩可练心静及身体各部位的彻底放松,是身体能尽快去僵求松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练功要达到松,首先要心静,也就是“先松心,后松身”,“心静体松”;把心静下来,排除杂念,思想才能够集中,用意识去支配肢体各个部位的放松。放松练习要求:两脚开立,立身中正,下颚微收,下颌两侧到后脑勺轻轻往上领起,使得脊柱上下对拉(像似衣服挂起来一样),两胯端平,松胯圆裆,命门微后撑,尾闾自然松垂,两腿直中有屈,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后背有平滑饱满之感。这时候 ,虚领顶劲,用意念将脊柱一节节拉开拔长,这样就能做到身体的支柱——脊柱放松。脊柱放松是全身松开的关键,所以说意念虚领是第一要义,脊柱松开以后,身体就灵活了;接下来,就需要用意识支配身体,从上到下的各个关节放松;先松肩与胯关节,接着松肘、膝、腕、踝、指等关节,最后松手掌与脚掌,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轻轻拔长松开,随之身体肌肉也得到自然放松,而达到全身放松。

(2).体松有度,行拳要轻。在练习身体放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追求松,全身如果松过了,那么就会产生懈、软的现象,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练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不能不松,但不可过松;松不是不用力,而是用最小的力支撑身体各部位的重量,不懈不软即可。人体就像一个气球,向外有一定的张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掤劲不能丢”。第一阶段的静态练松基本掌握以后,当进入习练太极拳套路放松阶段时,往往由于初学太极拳者,对套路动作不熟练,还没有很好掌握太极拳动作中的虚实转换关系;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僵劲。如要达到太极拳的松柔圆活,舒展大方的效果,必须要从轻入手;太极拳有“迈步如猫行”“迈步如临渊”之说,所以要练好太极拳要从轻入手,由轻到松,由松再到柔,最终到松沉。也就是有轻才有松,有松才能柔,由柔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松沉。遵循规律,反复练习,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好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第三课: 初练太极拳的呼吸(视频教程主讲老师:张见)

    呼吸,对于太极拳非常重要,现在在网上传的各式各样,非常乱非常多,很多习练太极拳的人对呼吸有种错误的认识、错误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太极拳的呼吸。

    太极拳是在大自然生存的,它是天与地、黄帝内经,结合身体,结合中医学说,是一种自然的科学。所以我们讲呼吸,一定要自然呼吸。很多书上和网上都讲到自然呼吸,什么叫自然呼吸?实际上,自然呼吸就是用鼻子忘掉呼吸,不要要脑子考虑它,正常人睡着的时候是自然呼吸。呼吸,也就是讲,不要去配合,一接一呼一吸,这使刚学太极拳的人容易把气练得很短,我们习练太极拳,在习练当中尽量把这气拉得很长,很慢,很幽,不断,这样才能达到健康,才能达到我们习练太极拳的真正目标。

    我们太极拳大家知道藏于内而不露于外形。呼吸,在技击方面,对方看到就是你的呼吸,如果你呼吸非常急促,说明你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如果你的呼吸很慢,对手看不出来,证明你是一个高手,所以我们练习呼吸的时候有意识把自己的气练慢练长,绵绵不断,这是通过呼吸习练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详解:作为初练太极拳者,首先要掌握的是太极拳基本动作、要领和方法,不能过多的强调呼吸;因为初练太极拳者在太极拳套路动作要领还不完全熟悉掌握的情况下,如过多的强调呼吸容易在运动中造成动作与呼吸不协调,产生憋气呼吸不顺畅等现象。所以对于初练太极拳者,不宜过多的去强调和要求呼吸,练拳时应自然呼吸。因为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缓,是呼与吸缓慢自然的结合,是人体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方法;而练拳时的呼吸是拳势呼吸,是动作与呼吸的自然结合;不管自然呼吸还是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指的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涨,和自然状态下的呼吸呈相反状态),都应因人而异,顺其自然,不宜规定更多忌屏气。对初练太极拳者,最好要求把意放在形上,把注意力放在太极拳动作的规范上,采取自然呼吸,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呼吸上,呼吸从自然到必然慢慢过渡,让太极拳的动作开合与呼吸有机自然的配合。

 

第四课: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视频教程主讲老师:宋长平)

一、手形与步型

(一)手形:是指手掌的形态。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太极拳听劲、化劲、发劲都是直接通过手完成的,这首先要有正确的手形作基础,手形主要是掌,其次是拳、勾手,共分为三种。

1、掌与掌的类型

(1).——太极拳对手掌一般要求,五指自然分开,手指舒松,自然微曲,掌心微凹,很多太极拳前辈称其为荷叶掌。而陈式太极拳对掌型的要求稍有区别,要求五指自然分开,四指微微合拢,大拇指微开,中指微向后仰,掌心要虚,称其为瓦隆掌。在运行过程中,要求小拇指和大拇指有相合之意。

(2).掌的类型:

①立掌:手掌心向里,四指向前,拇指朝上,为正立掌。

②反立掌:手掌心向外,四指向前,拇指朝下,为反立掌。

③上立掌与下立掌(垂掌):手掌心向里,五指向上,拇指在内,为上立掌或叫直立掌;太极拳套路中的金鸡独立挑掌就是直立掌。相反如五指向下,拇指在外,就为下立掌或叫插掌;如太极拳套路中的海底针的插掌。

④仰掌:手掌心向上,四指向前,拇指朝外,为仰掌或叫阳掌。

⑤俯掌:手掌心向下,四指向前,拇指朝里,为俯掌或教阴掌。

⑥横掌:横掌分为内横掌和外横掌;手掌心向里,四指向左或右,拇指朝上,手掌横在身体前为内横掌或叫内掤掌;如手掌心向外,四指向左或右,拇指朝下,为外横掌或叫外掤掌。

⑦坐掌:坐掌分为坐腕立掌和坐腕俯掌;手腕坐实,五指向上,手掌朝前,为坐腕立掌、前按掌或叫推掌;手腕坐实,五向朝前,手掌朝下,为坐腕俯掌或叫坐腕下按掌。

2、拳与拳的类型

(1).拳——要求四指弯曲合拢于手心,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中节,称为拳。

(2).拳的类型

①立拳:拳面朝前,拳眼向上(大拇指在上、小指在下),为立拳。

②仰拳:拳面朝前,拳心向上,拳眼朝外,为仰拳。

③俯拳:拳面朝前,拳心向下,拳眼朝里,为俯拳也叫平拳。

3、勾手:五指合拢,手腕放松,五指向下自然下垂,为太极拳勾手。

(二)步型:是指身体下肢的基本形态,步行的稳固是太极拳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步行承载全身的重量,关键是立身中正,重心稳定。下面介绍太极拳的步型:

1、弓步:是太极拳使用最多的一种基本步型,一般分为正弓步与侧弓步两种步型。

(1).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两胯端平,身体朝前,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中的弓步前挤、弓步前按动作都是正弓步。

(2).侧弓步——前脚直向前踏一步(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后脚外摆四十五度左右,前后两脚开裆距离与肩同宽;前腿膝盖与脚尖方向对齐和地面垂直,弓腿膝盖不宜过脚尖;后蹬腿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后胯内收,身体斜朝前,肩胯相合,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的单鞭、野马分鬃等都是侧弓步。

而陈式太极拳与和式太极拳的侧弓步与其它门派太极拳稍有区别,如: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是横开步,要求弓腿膝关节与脚跟上下对齐,横蹬腿脚尖稍内扣,裆要开圆,屈腿松腰胯,不同之处在,身体与弓步的两脚尖和两腿横向方向一致;看近似马步,但两腿有弓有蹬,有虚实之分。

2、虚步:虚步在太极拳套路中,也是使用较多的一种步型,拳种不同所以也分为两种,脚掌点地虚步和脚跟着地虚步。

(1).脚掌点地虚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左脚尖虚点地,膝盖微上领,脚跟稍抬起,右腿屈膝下蹲,松腰沉胯,两胯端平,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重心在左腿,右脚尖虚点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2).脚跟着地虚步——与脚前掌点地虚步要领相同,只是脚跟着地,脚掌微翘起,重心在右腿,左脚跟虚着地,为左虚步。如重心在左腿,右脚跟虚着地,要领相同,就是右虚步。

3、插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脚后插过,在右腿后右侧脚掌着地,为左插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脚后插过,那么就为右插步。

4、盖步:两脚开立,重心移向右腿,左脚从右腿前踏出,在右腿右前侧着地,为左盖步。如:要领相同,右脚从左腿前踏出,那么就为右盖步。

5、坐盘步(歇步):插步或盖步两腿屈膝下坐,为坐盘步。分为左和右坐盘步。

左坐盘步:左腿从右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立身中正,为左坐盘步。

右坐盘步:右腿从左腿后插过,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就为右坐盘步。

6、仆步:分左、右仆步。

左仆步:两脚开立,右腿屈膝下蹲,左腿伸直,脚尖微内扣,立身中正,目光向左前平视。

右仆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脚尖微内扣,要领相同,就为右仆步。

7、独立步:分左、右独立步。

左独立步:重心移向右腿,左膝将左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目光平视,如太极拳套路动作中的金鸡独立。

右独立步:重心在左腿,右膝将右小腿领起,膝与胯同高,小腿与脚尖自然下垂,要领相同,就为右独立步。

8、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要求:立身中正,两脚宽不过肩。

9、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腿脚尖在支撑腿脚内侧虚点地。要求:虚实分明,点地腿放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