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间往事

 灵魂出窍KKK 2013-09-21
乡间往事

乡间往事

乡间往事

乡间往事


 

土改时,姥爷家给定了个富农。其实不应该定富农,因为那时没分家,姥爷家人口多,四个闺女,六个小子,从来也不雇人。但是人家看见你家的地比地主都多,眼红的不行,非要给定个富农。

听母亲说,解放前,在得胜堡,就是地主家的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地主家比贫农家好在莜面能吃饱,地主家可以吃纯莜面鱼鱼,穷人家就得擀莜面顿顿,蒸山药莞莞,炒莜面块垒,不掺山药粮食不够吃。得胜堡地板子薄,靠天吃饭,一亩地最多打100斤,即便是好年份,也不敢放开肚子吃。母亲出嫁那年,正赶上国共交恶,父亲失业在家,姥姥给了一牛毛口袋莜面,他们吃了足有二年。

解放前,舅舅家在得胜堡算好人家,炕上能铺的起席子。大多数人家就连席子也铺不起。用浆糊拌着草汁,把一盘炕刮浆的光溜溜的。许多人家穷的就连行李也没有,即便冬天也直接睡在光板子炕上,身上盖着随身的衣服。炕烧得热了,只好不停地翻身。到了后半夜炕渐渐地凉了,会冻得瑟缩发抖。

在我的记忆里,得胜堡的冬天非常寒冷,家里的水缸晚上都会结冰,结一层一寸厚的冰,早晨起来要凿冰才能舀出水来。家境好的人家稍许好点,家里还有炉子,炉子安在炕沿边上,火筒直通炕里。为了省炭,炉膛泥的就像一个成人的拳头大小,没有多大的热量。炉盘的中央插一个细桶桶状的穿壶,喝开水倒是非常方便。

一般灶火紧挨炕头,灶火上都有一口七勺锅,做饭、煮猪食,甚至洗衣服都用这口锅。有时候,猪食刚刚煮好,还没有盛到盆里来,猪就拱开门进来了,撵都撵不走。舀完猪食,用一个小笤帚把锅里的残渣往外一扫,再用搌布一擦,就可以给人做饭了。

天凉的时候,有的女人想用热水洗衣服,锅里的水一热,就把衣服泡进去了,也许还有孩子的尿布。我儿时就亲眼目睹看过此事,现在想起来还反胃。

农村里没有好饭食,能吃饱的就算好人家。在得胜堡,早饭一般是稀粥,炒面。喝完多半碗小米稀粥,碗底还剩点,就把炒面舀进碗里,然后就用筷子使劲地拌,办成块垒状,就等于干饭了。炒面是用莜面炒的,炒面放在一个纸筋笸箩里,摆在炕中央。做纸筋笸箩是山西雁北农村妇女的一项特技。把烂纸浸泡后,捣碎,拍在一个倒扣的瓷盆上成型,等纸盆彻底干透,轻轻地揭下来,然后用平常积攒的香烟盒糊裱出来就能用了,在没有塑料制品的年代里,这是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

得胜堡的晌午饭一般是莜面鱼鱼、山药莞莞,莜面顿顿。用烂腌菜汤汤调着吃。有时候是谷面窝窝,烩酸菜。谷面就是谷子磨成的面,得胜堡的谷面都是连皮磨的,吃时拉的嗓子疼,拉时暂且出不来,憋得脸红脖子粗,和妇女的生产过程有点相似。

晚饭一般是熬稀粥,炒块垒。块垒的做法是,把山药煮熟,捏碎,然后拌上莜面上笼蒸,蒸熟了最好用锅炒一下。炒块垒需要油,油小了不好吃。因此许多人家就免除了这道工序。

早晚吃饭都离不开烂腌菜。家家户户地上齐腰深的大瓮里都腌着烂腌菜。舅舅家的烂腌菜主要是用圆白菜的最外层老叶子腌的,俗称“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子菜”,好菜都拉到大同卖了,老叶子舍不得扔,就用来自己吃。即便是这样的咀嚼不动的菜叶子,也一直吃到夏天,里面都起了虫子。也舍不得扔掉。

来了客人,一般是烙油饼,炒鸡蛋,这是传统的待客饭了。鸡蛋家家户户都有,白面没有时还要饶村去借。姑爷上门一般是跌鸡蛋、下挂面。挂面五十年代还没有,进入六十年代得胜堡才有了挂面。

那时不管穷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柜,有钱人家的柜上摆着镜子及女人们用的梳头匣子。条件再好的人家还有掸瓶,里面插着鸡毛掸子。记得在秋天,舅舅总要编两个草圈子,放在大柜上,每个草圈上放一颗西瓜,妗妗每天都要仔细地擦抹这两颗西瓜,据说这样可以放至深冬也不坏。

五六十年代,酒瓶子人们也舍不得扔掉,灌点颜色水水,摆在柜台上欣赏。好人家的墙上还要挂好几个像框子,里面摆满了照片。

大柜是生活必需品,家里的衣物都要用包袱皮子包好放在大柜里。解放后,木材属于国控物资,人们搞不到木材用来做大柜,村里也有聪明人,发明了用水泥来做大柜。水泥做大柜的程序是,在平地上预制好水泥的板材,没有钢筋就用废铁丝来代替。等到干燥固化,再搬到家里组合起来。一个大柜一块底,四块帮,下面还有四个水泥做的腿子。组合时,交接处的铁丝拧在一起,然后把里外缝隙用水泥抹平。里外打磨光后,外面上漆,里面糊纸,就大功告成了。唯有大柜的柜盖是木头的,因为水泥的掀不动。如此制作的大柜可以乱真。

得胜堡的人家,家家门背后都有一口水缸,五六十年代,有热水瓶的人家很少,除非是队干部。想喝热水,只有在吃饭时,能喝点蒸锅水。人们自诩为“原汤化原食”。平常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渴了,就到水缸里用铜瓢舀起半瓢凉水,咕嘟咕嘟地狂饮一气。我见过一个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向儿子要水喝,儿子就从水缸里舀起半瓢,递到了她的手里。

有时,客人来了,需要去有暖瓶的人家去到点热水。农村人没有茶叶,碗里捏点红糖,就算很上档次了。茶碗?得胜堡的人家都没有茶碗,喝水都是那种粗瓷的大笨碗。农村人家也没有椅子,来客人都往炕上迎。“快上炕吧!快上炕吧!”是句最热忱的话。现在城里的人家都有沙发,如果来了客人,主妇说:“快上床吧!快上床吧!”不像话。

那时的农村人都没有内衣,所谓的内衣也就是个红主腰子。裤衩?没听说过。许多人家两代人睡在一条顺山大炕上。黑夜公公下地尿,也是光身子。唉,往事不堪回首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