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碑之美

 鸿墨轩3dec 2013-09-24

魏碑之美  

 

魏碑之美 - 盐湖人 - 盐湖人

 

我写魏碑,其实非常偶然。
  “文革”前的小学,每日都有半小时的大楷描红课,每学期都会有一次展览。第一次描红,特觉得新鲜、好玩,故而非常认真。没想到,受到班主任的特别表扬,我写字的自信心也由此而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部队,我的字一直都受到好评。1982年退伍后,正赶上全国“书法热”兴起,凭着对写字的兴趣,我也加入了这股热潮。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临帖和无师指点,仅靠手写体越来越难以与时俱进。重温唐楷时,不仅兴致索然,手上功夫也远远达不到平正,茫然和沮丧时刻堵着心头。一次在一个旧书摊上我偶然看到一本《张猛龙碑》,顿时被碑中字的开张、大气、雄浑及丰富的变化所吸引。我初次入手写魏碑,尽管有些生嫩,但感觉明显比唐楷好,直觉告诉我这才是我的最爱。于是我一头扎进了魏碑中。在主攻《张猛龙碑》的同时,兼及其他魏碑名刻,并于1996年在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上获铜奖,使我尝到了写魏碑的甜头,从此魏碑再也没离开过我。
  但真正使我脱离唐楷并在魏碑上产生质的飞跃的是三次至关重要的学习历程。第一次,是2004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硕士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学习。第二次,是2008年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李松导师工作室学习。第三次,是2010年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赵雁君导师工作室学习。
  第一次学习历程使我开阔了眼界,触角旁及与书法相关的领域,拓宽了知识面,使我对书法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审美观念也由此更新,可以说是茅塞顿开。
  第二次学习历程使我在魏碑的专项训练中技法得到了全面提升,无论是笔法、墨法、章法、字法,都受到完全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因而对魏碑的认识和书写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第三次学习历程使我在线条的质感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魏碑的书写性、观赏性获得了可喜的改观。
  魏碑其雄强的魄力、浑穆的气象,犹如张飞横长矛立马长坂桥,一吼天为之颤,一跺地为之抖,其粗、黑、方、密,坚如磐石。其跳越之笔法、飞动之精神,犹如赵子龙之大战长坂坡,入万军之中如游龙,浑洒自如,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纵横欹斜,飘逸恣肆,写意自然。
  魏碑之结构,既是天真烂漫、点画峻厚、骨力洞达,又不失汉字之规矩,奇趣妙生,血肉丰美,遒丽天成。它给我的感觉是,一会儿仿佛置身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一会儿游弋于幽静之港湾;一会儿跌宕起伏、电闪雷鸣、险峻异常,一会儿小桥流水、轻歌曼舞、闲庭信步。
  总之,魏碑之美,难以表述。多年的临帖与创作实践,使我有些体会。其一,从笔法论,魏碑以方为主,若一味追方,则满目直线、斜线,火气旺、棱角多,形同排笔刷字,毫无生机。启功先生有言:“透过刀锋看笔锋。”应合理运用方圆、粗细、曲直、正斜之线条。
  其二,从字法论,魏碑结字与唐楷之规矩方正迥异,但不能理解为写得歪歪扭扭的就是魏碑,写得错落、跌宕、造型怪异的就是魏碑。在字形处理上,适当地夸张变形,根据上下字的关系,适当地进行中轴摆动,才会有动感。正如李松老师所说:“字字动等于不动,偶有动才是动;个个直不等于直,偶有歪才显得直。”这充满辩证的比喻,用在结构上再恰当不过了。
  其三,从墨法论,当下所谓的“三一”作品也好,乾隆体也罢,其主要病症在于,墨色一样浓、个头一样大、笔画一样粗。许多学魏碑的人始终摆脱不了唐楷的束缚,其症结就在于此。不注意用墨,不思考个头,不研究粗细,因此不管怎样弄,还是“唐猛龙”。时下魏碑的创作特征,既有传承的又有创新的,所谓创新就是在用墨上符合了现代的审美需求,讲究视觉冲击,以显“笔墨当随时代”。
  其四,从章法论,无论小章法、大章法,都渗透了许多行书的理念,单字线条的粗细、斜正、长短、枯润、曲直,以及笔画的粘、穿、搭、跳的合理运用,到通篇的墨块安放、细笔枯笔的选位分配、中轴的如何摆动,都要深思熟虑。加之,现代理念下的做旧、拼接、大小字穿插、不同字体合用,使魏碑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俊美异常。
  我用魏碑书写的古人咏兰花诗,在用笔上以方为主,兼有圆笔,方圆并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搭配穿插。线质的厚重与轻灵、肯定与飘逸我都力求去表现;字形的大小、长短、正斜、动静进行互补;墨色的浓、淡、轻、重的选取,都用了心思,力求静中有动、粗中有细,正中有斜、密中有疏,尽可能表现魏碑的多种技术含量。此作章法取简单的加宽条幅打格,使之灵动中取安静。正如洪厚甜先生所言:“以线条的枯湿迟涩,点画的顾盼呼应,线与线的排列错落,字形的斜正对比、大小参差,章法整体的动态变化,来传情达意。”(赵恩,195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96年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铜奖;1998年获浙江省第二届书法大赛铜奖;2005年获“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铜奖;2006年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08年获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大展铜奖;2009年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2010年获浙江省第七届书法大赛铜奖,获中国首届“孔子艺术奖”书画大展书法一等奖)

中国书画报2011年第090期 > 第0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