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森 一、 “活”一词,普通得很,古已有之,其义颇多,这里取其“灵活、活泼”的意思,切入到语文教学,我是这样界定它的: 对这个界定,我是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 第一,从宏观上说,它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指导我们教学的一种观念,一条教学原则。 第二,从中观上说,它是一种教育科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理论。 第三,从微观上说,它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涵盖了教材的组织处理,教学过程与步骤的设计安排,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法”,它不是指某一种单一的方法和技巧,而是指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以及用来教学的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上述界定及理解,活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以下诸方面: 1、教学思想的活 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两个热点问题是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教育现代化,要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从传统的旧的教育思想到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思想。 由于市场经验决策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活跃灵活,人们的思维必然要从教条和本本中走出来,从封闭到开放,这客观上为教育教学思想的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为推动,活必能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现代化教学以贯通的能力。由此,每一位不甘落伍的教师首当其中要使自己的思想活起来,无疑是时代的要求和未来的召唤。 2、教学内容的活 由于现代生活的日益丰富与发展,客观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丰富起来,反映生活要活起来。这对已有的教材体系提出了挑战——教材的固步自封,选材的传统狭隘已越来越成为教与学的误区。所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改中力注教材改革,创制出具有鲜活特色的实验教材,功不可抹。 同时,教学内容的活要注意开拓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兴趣,有利于适应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提高实用价值,有利于与时代,国际接轨。 3、教学方法的活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一名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多种教法没道理,更不是糊里湖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这段话无疑包孕着活的灵魂。同样,吕叔湘先生对此也有精彩的论述。而且更直接更鲜明,他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可见,教学方法的活多么重要,它是教学艺术的突出体现。 4、教学手段的话 教学手段是借以运载知识进行教学的物质媒体,它服务于教学方法。按照历史的进展,教学手段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两种状态。传统教学手段表现为语言、粉笔、书本、黑板、挂画、照片、标本、实物等,这些在今天特别是在落后的中小学仍有现实意义。同时,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一大批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语文教学现代化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教学手段的活不止停留于拥有,更注重于运用。如何扬长避短,把诸多教学手段和谐运用于语文教学,将是活的重大课题。这里首先有个选择的问题,就是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选择哪一种或向种教学手段;其次是配合问题,就是几种教学手段的互补同步使用。如学习《海燕》一文,有MTV光盘自然比只有三幅暴风雨过程图强,有语言实验室自然比录音朗诵带强,而如果这几种教学手段都有,可以通盘利用而侧重点不同:MTV光盘侧重用于整体感知,挂图侧重于教学段落的分步使用,语言实验室有地点的限制性却能体现语言的历练,而录音朗诵带灵活便捷有助于随意品赏。这样,多种手段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5、教学过程的话 满堂灌式的教学,其过程死气沉沉,自然与教学过程的活格格不入。充溢活的教学过程讲究教学结构的动态流程,善于全理安排时间,注重学生兴奋点的刺激,课堂气氛表现为团结活泼又不失紧张,严肃。 依据心理分析: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在一堂课的45分钟中,前20—25分钟是他们注意的最佳时间。这样,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中,教者就要研究如何把握好前半节课学生注意的最佳时间,以便出现最佳刺激,引起学生的最佳兴奋;又要注意,如何调度后半节课,变换刺激手法(如故事法,游戏法等),引起学生再度兴奋,这也就是研究者所总结的课堂教学学生兴奋点的“双峰”模型。 就一堂课而言,学生亢奋点的出现,并非越多越好,越密越好,过多过密只能导致学生精神疲劳,适得其反。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节奏必须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尤其要精心设计,安排好第二“驼峰”的出现,务必使活落到实处。 6、教学评估的活 教学评估是教师造就成功感获得鼓励与催发的关键。简单生硬的升学率的评估已成为教师发展的严重阻碍。我们提倡教学评估的活就是要同片面追求长学率划清界限,建立多角度全方侠的评估机制,纳入到素质教育的系列中去。一批优秀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特别重视语文教学中拓展德、智、体、美、劳等多项领域,即是与他们心中立定的活的评估标准分不开。所以,教学评估的活在活的内容中不可或缺。 二、 (1)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出路。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机械唯物的漩涡里打转。由于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的影响,语文教学固有一种模式,长期处于恹恹欲睡的状态,再加上狭隘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不知造就了多少短视的莘莘学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语文教学有可能也有希望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但是一些学校乃至一些自诩科技含量较大的名牌学校,语文教学并不尽心如意。笔者曾亲见一所中学实施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为媒体而媒体的形象,这实在是对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误解。类似的情况只要有心人稍稍耳闻目睹,总能寻到许多。 何此如此? ——活缺乏也!一旦有了活,可就不同了。鲜活的血液贯注强大的科技躯体,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有望沸腾在今朝!所以说,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出路。 (2)活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每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封面,镌刻着代表该杂志创办宗旨的“求新、求活、求实、求精”八字,看此常常遐思良久:这八字再加“求广”二字,岂不就成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基本纲领。 “新、实、精、广、活”,说的多好呀,它们犹如兄弟联袂铸就了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博大精深,而它们之间相辅相承相互渗透的关系亦让人叹为观止。 五兄弟之中最活跃最跳动的因子莫过于活。这里让我们看看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意义:语文教学现代化不是某一方面的附属物,它应是一个整体,应是一个由思想、目的、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诸多因素组成的系统。如何促进系统内诸多方面诸多因素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发展,必要靠活打通各个关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活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灵魂,它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基本原则之一。 (3) 澄清活的错误理解 其一:活即乱来。 此实质是自由主义。持此看法的人认为活即是不尊重语文教学的本质,忽视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所欲为,忘乎所以。课堂教学或表现为狂飙突进的“大撒把”,或表现为鸡飞蛋打似的“乱七八糟”,不一而足。 其二:活即花哨。 此实质是形式主义。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活是所谓“粉饰课堂”的工具,他们心中的现代化是一种花里胡哨的拼盘游戏,追求表面上一团和气,而恰恰丢掉了对语文实质的把握。 今天我们提倡语文教学要活起来,就必须同这两种错误作坚决的斗争,否则活的本身势必为活挖了一窟绝好的坟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