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于石斛的功效认识---肝、眼良药与增胃肺阴液

 刘曦谦 2013-09-28

对于石斛的功效认识,《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石斛其说不一,……石斛味甘而实淡,得土味之全,故其功专补脾胃,而又和平不偏也”。《本经疏证》:“凡水土媾乃生木,草木类也,未有草藉水石而生,不资纤土者,有之则石斛是。凡水石相渍,纵千百年,水不烂石,石不耗水,惟既生斛,则若石挹水以灌斛,斛因石以引水,石属金,内应乎肺,水则内应乎肾。是石斛者,引肾阴以供肺,通调下降者也,斛以五月生,其时则阴姤后于下而势浸长,阳拔队而浮于土。以十月实,其时则阳复于下而力颇厚,阴连引而际于天,是其功用,究竟为助肺降而泄阳使下,引肾升而交阴于天。夫阴沉于下而不动,阳痹于中而不散,气结于上而不降,其中之伤为何如?但使阴济于上,相和而下交,阳归于下,成化而上济,斯可谓主伤中除痹下气否耶。脾肺肾既受益,则心与肝自不能不受益,五脏皆受益,斯虚劳羸瘦,何能不复。而其归著则尽由于强阴,盖斛固得金水之专精,而茎生青干黄花红,原具五脏之全也。益精补内绝不足除脚膝冷疼痹弱,此其故皆在肺肾不连,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定志除惊,此其故皆在热气中痹,得别录一证,本经益明,而用者遂有可遵循,此古人用意深处,所宜细绎者也。要之石斛自是补剂,然其调处阴阳,交联上下,有扶危定倾之概,遂不得但目为补剂,故施之于外感,凡火痹于中,气结于上,阴伏于下者,尤见收功莫测,以意消息而用之也可”。

   4、石斛究竟有没有“清热化湿利胆”作用?

        回到石斛能否清热化湿利胆这一问题上来,据我所知今人善用石斛治疗肝胆病是上海曙光医院王灵台教授。翻翻王教授的肝病医案,十有七八都用石斛,但并没有单味石斛治疗肝胆病的例子。肝胆病常常需要清热化湿、利胆退黄,这是肝病临床医生最常用的一个治法,但都是以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等为基础加上石斛、女贞子、旱莲草、垂盆草、鸡骨草等。那么,为什么要加石斛,是否表明石斛也有此作用呢?

       显然不是,考《神农本草经》谓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再综徐、邹两家认识,我想石斛的功效在于:清肺胃之热、滋肺胃之津、补脾肾之精,交通上下,尤其是能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且不呆滞助邪,诚为良药一味。临床常用石斛滋阴、清热、生津,可惜其“交通上下”作用一般较少有人提及。我曾用石斛加在左金丸等药治疗一患者口干,但服药后即发现口水增多,停用石斛口水即减少,颇有意味!

        现代各家对石斛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包括有降糖、降压、提高免疫、抗氧化、止痛、改善微循环、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其降糖等作用仍然与滋阴清热生津这一根本作用有关,自然不能因为其改善微循环就认为石斛有活血功效,实际上许多滋阴药物都能改善微循环,其道理在于阴津伤必有血行异常(血粘度增高、血瘀)——尽管可能还没有血瘀的外在表现,当然,喝白开水也能改善循环——老百姓都知道早上起来喝白水的啊!

        肝胆病用石斛,一方面,肝胆病本身就容易出现热毒伤阴而肝肾阴虚,久病和年长者尤是如此!另一方面,清热化湿利胆以及理气化瘀药物本身容易伤及肝肾阴津,即使临床未见有明显的阴伤表征,也即肝肾阴伤、瘀热阻滞是各型慢性肝病的共性基本病机,石斛正能切合这一特征。临床采用复方君臣佐使,杂合以治,正是其妙处所在!至于药理学上所说石斛对肝胆病有什么作用又另当别论,不能混为一谈!

        行文至此,东拉西扯,杂说而已,或许对初学中医者认识中医中药有一丝启发!


附注:历代本草专著对石斛功效认识汇总: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雷公炮炙论》记载石斛:“石斛锁涎,涩丈夫元气。如斯修事,服满一镒,永无骨痛。”

《名医别录》:“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气,脚膝疼软弱,健阳,补肾积精。”

《本草经集注》:“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日华子诸家本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轻身,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药性论》:“石斛,君。益气,除热,主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虚损,补肾,积精,腰痛,养肾气,益力。

《千金翼方》:“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

《本草衍义·卷七》:“真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证类本草·卷六》:“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

《开宝本草》“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

《药性赋》“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滇南本草》“平胃气,能壮,元阳;升托,发散伤寒。”

《本草纲目》“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智除惊,轻身延年。益气除热,健阳,逐皮肤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冶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肾二经。补虚羸,暖水脏,填精髓,强筋骨,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疗脚膝冷痹,久服厚肠胃,定志除惊。去根,酒浸一宿,曝干酥炙用”。

《本草通玄》“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

《本草蒙筌》“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壮筋骨,补虚羸,健脚膝,驱冷痹。皮外邪热堪逐,胃中虚火能除。厚肠胃轻身,长肌肉下气。”

《药品化义》“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

《神农本草经疏》“石斛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故其味甘平而无毒。气薄味厚,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足少阴,亦入手少阴。甘能除热,甘能助脾,甘能益血,平能下气,味厚则能益阴气,故主伤中,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者,以其入胃,入肾,入心、脾,补益四经,则四经所生病皆得治疗。盖皆益脾、益胃、益肾、益心之功力也。又主除痹逐肌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者,兼能除脾胃二经之湿故也。”。

《景岳全书》:“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而诸家谓其厚肠胃,健阳道,暖水脏,岂苦凉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本草汇言》“培养五脏阴分不足之药”。

《本经逢原》“石斛足太阴、少阴脾肾之药。甘可悦脾,故厚肠胃而治伤中。咸能益肾,故益精气而补虚羸,为治胃中虚热之专药;又能坚筋骨,强腰膝,骨痿痹弱,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之。”

《本草崇原》“石斛生于石上,得水长生,是禀水石之专精而补肾。味甘色黄,不假土力,是夺中土之气化而补脾。斛乃量名,主出主入,治伤中者,运行其中土也。除痹者,除皮、脉、肉、筋、骨、五脏外合之痹证也。夫治伤中则下气,言中气调和,则邪气自下矣。除痹则补五脏虚劳羸瘦,言邪气散除,则正气强盛矣,脾为阴中之至阴,故曰强阴。肾主藏精,故曰益精。久服则土气运行,水精四布,故厚肠胃。”

《神农本草经读》:“石斛甘能补脾,故能除痹。上气肺病也,火气上逆,则为气喘,石斛平能清肺,故能下气。五脏皆属于阴,而脾为至阴,为五脏之主,石斛补脾而荫及五脏,则五脏之虚劳自复,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阴者,宗筋也,精足则阴自强;精者,阴气之精华也,纳谷多,则精自储也。”

《本草求真》“入脾而除虚热,入肾而涩元气。但形瘦无汁,味淡难出,非经久熬,气味莫泄,故止可入平剂以治虚热。补性虽有,亦惟在人谅病轻重施用可耳。”

《本草经解》“久服厚肠胃”,石斛气平入肺,味甘无毒入脾。甘平为金土之气味,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阴者,中之守也;阴虚则伤中,甘平益阴,故主伤中。痹者,脾病也;风、寒、湿三气而脾先受之,石斛甘能补脾,故能除痹。上气,肺病也;火气上逆则为气喘,石斛平能清肺,故能下气。五脏皆属于阴,而脾名至阴,为五脏之主。石斛补脾而荫及五脏,则五脏之虚劳自复,而肌肉之消瘦自生矣。阴者宗筋也;精足则阴自强。精者,阴气之精华也;纳谷多而精自储。肠者,手阳明大肠也;胃者,足阳明胃也;阳明属燥金,久服甘平清润,则阳明不燥,而肠胃厚矣。”

《本草备要·草部》“石斛平补脾肾。甘淡入脾,而除虚热,咸平入肾,而涩元气。益精,强阴,暖水脏,平胃气,补虚劳,壮筋骨。疗风痹脚弱,发热自汗,梦遗滑精,囊涩余沥。

《要药分剂》“味甘。性平。无毒。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主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入胃肾二经。兼入心脾二经。为除热益阴之品。”

《本草撮要》:味甘咸。入足阳明太阴少阴经。功专清胃热。兼益肾精。得生姜治囊湿精清,小便余沥。同川芎为末搐鼻。治睫毛倒入。去头根酒浸用。

《冯氏锦囊秘录》“石斛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主,故其味甘平而无毒。气薄味厚,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足少阴,亦入手少阴、足太阴,脾、胃、心、肾四经药也。宜择其形长而细,其味不苦而甘,中坚实者良,酒洗晒干用,勿误用木斛,味大苦,饵之损人。石斛,却惊定志,益精强阴,壮筋骨补虚羸,健脚膝,驱冷痹,皮外邪热,胃中虚火,厚肠胃轻身,长肌肉下气,但气力浅薄,得参便能凑功,专倚之无捷效也。”

《本草分经》:“石斛甘淡微咸微寒,清胃中虚热,逐皮肤邪热,虚而有火者宜之,味苦者名木斛,服之损人。”

《本草思辨录》“石斛为肾药、为肺药、为脾药、为肠胃药,诸家论说纷如,而咸未亲切,兼有疏漏。兹节采诸说,补其不足。……是故肺胃得之则下气平气,脾得之则长肌肉,肠得之则厚肠,肾得之则益精,大凡证之恰合夫斛者,必两收除痹补虚之益。若专以之除痹,专以之补虚,则当弃短取长,而制剂之有道可矣。”

《本草便读》“石斛味甘咸。微寒。入肺胃肾三经。清虚热。以其甘多寒少。故能悦胃厚肠。入阳明之力为多。然毕竟气轻味薄之品。非可以御病也。”

《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甘芳降气。

《百草镜》“石斛,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本草从新》“甘淡微咸微寒。平胃气。除虚热。安神定惊。疗风痹脚弱。自汗发热。囊湿余沥。长于清胃除热。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不得混用。”。

《本草述钩元》“味甘淡微咸。气平。味厚气薄。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经。主治伤中。除痹下气。平胃气除热。清气益气。补肾暖水脏。壮筋骨。强阴益精。补五脏虚劳羸瘦。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冷疼痹弱。”

《本草正义》“必以皮色深绿,质地坚实,生嚼之脂膏黏舌,味厚微甘者为上品,名铁皮石斛”。

《施今墨对药》“石斛养胃阴,生津液,清虚热,止烦呕,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烦渴,干呕,饮食乏味,胃脘疼痛,舌干而红,或光剥无苔等症;石斛也治热病后期,阴液亏损致虚热微烦,口干口渴,食欲不振,自汗等症;石斛还能涩元气、强腰膝、坚筋骨,用于治疗腰膝软弱无力,阴囊潮湿,精少,小便余沥等症。”

《中国药学大辞典》“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

 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