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佾舞樂中 找回孔子的身影

 海倫娜 2013-09-30
台灣每年逢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這一天,各大城市的孔廟都隆重的舉行祭孔大典,並且由地方行政首長擔任正獻官,表示對這位中國至聖先師的崇高敬意;祭典後即行表演佾舞,通常由國小或國中的學生擔任佾生,在破曉的晨曦中,鐘鼓齊鳴,佾生身著儒服,左手持籥右手秉翟,東西班佾生左右對稱的動作,隨著獻禮的進行循環舞動,翟的龍口上飾有三支雉尾毛,隨著舞蹈而擺動,行獻禮時舞樂並起,韻律優雅,莊嚴肅穆,這是祭孔大典的高潮。

台灣還完整保留雅樂 彌足珍貴

專攻雅樂的文化大學教授陳玉秀,也是台北孔廟委員之一,根據她對佾舞的研究表示,佾舞強調的是慎終追遠,不管是身體、聲音或動作,都在表達對祖先的崇敬之意。

陳玉秀說,佾舞用的是雅樂,雅樂裡維持一種「靜」的存在感覺,因為人的本質是中規中矩的,包括身體結構也是中規中矩,現在中國大陸已經沒有雅樂了,只有台灣還完整保留,非常珍貴。

陳玉秀還強調,雅樂不同於俗樂,俗樂如流行音樂,快樂的聲音使人產生快樂的感覺,悲傷的聲音使人悲傷,讓人陷於七情六慾中,喪失本身的自主性,但雅樂強調的是人的原創性。

孔子制禮作樂

遠在孔子那個時代,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制度衰敗,《詩經》、《書經》等典籍也散失了,孔子就追尋夏、商、週三代的禮樂,上至唐堯下至秦穆公時代,把那期間所發生的事情都整理出來。

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倡聖道,並以《詩》、《書》、《禮》、《樂》教弟子,立教範垂道統。

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將孔子與學生及當時的人,有關「做人、求學、為政、施政、文學」的言論及對話,記錄在《論語》裡,其言辭簡潔精練,內容博大精深,風格溫柔敦厚,充滿睿智先見;孔子的思想千百年來影響著整個中國社會,後世尚且流傳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

在這個教師節也就是孔子誕辰紀念日的時刻,讓我們翻開這一部影響中國人精神並進而影響中國歷史的《論語》,重溫孔子溫柔敦厚的性情,以及他關懷百姓的深沉智慧。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一天問孔子,你能給我一個字讓我終生奉行嗎?孔子回答說,如果有這個字,大概就是「」吧。「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裡仁》)

孔子跟學生說:「曾參啊,我作人作事有一個貫徹始終的觀念。」曾參為他的同學解釋說:「老師這一生作人作事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忠、恕兩個字。」

自己願意作的事,假如也能幫別人作到,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而自己不願意作的不要強加於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曾參受到孔子教誨,也向內心反省自己,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誠信是儒家思想核心

誠信是儒家思想核心理念,孔子提出了信的原則,「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信譽,好像車子徒具橫木,沒有關鍵的木銷,也是走不動的。

孔子也說過這樣的話:「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論語.壅也》)就是說,一個人要能心胸坦蕩、為人正直,才能安身立命,他的人生的道路才能走的長遠,而不正直的人,雖然僥倖脫逃災難「幸而免」,終究也要遭受懲罰的。

儒家以德政為治國的理想

儒家的治國理想,就是行德政,孔子如何為政,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就是說,治理國家,如果用刑法來約束,百姓為免去刑罰,當然會遵守法律,如果用道德來誘導,用禮制來教化人民,那麼百姓就會有廉恥心,自然會遵守正道,這是孔子的治國理想。

開私人興學之風 有教無類

孔子終其一生精研學說,並確立治國平天下的準則,必須從正心、誠意、修身、齊家做起;以禮義廉恥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維八德維繫世道人心,使中華民族之道統,賴以不墜;孔子的豐功偉業足為萬世之表率,因此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孔子三十歲左右,即首開私人興學之風氣,他是以私人身份擔任教師的第一人,教不倦、學不厭、有教無類、諄諄善誘;他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只要肯送上乾肉做學費的人,不問其出身是貧富貴賤智愚,賢或不肖,一律可以當孔子的學生;這對當時受教育是貴族權力的專制時代,是前所未有的創見,廣開了平等受教之門。

啟蒙讀經 孺慕中華傳統文化

台灣近年興起一股兒童讀經熱潮,對象是國中、小學及學齡前之兒童,學習內容包括國學啟蒙、《大學》、《中庸》、《論語》等,政府為了推廣文化經典教育,提倡善良純樸禮俗,發揚傳統尊師重道精神,以及將六藝文化融入生活,自二零零零年起聯合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各縣市讀經學會,每年共同舉辦「全國經典總會考」,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兒童讀經評鑑活動,迄目前累積報考人數已超過四萬人次,合格學童超過一萬五千人次,對國內讀經風氣及推廣中華傳統文化有正面的作用。

教師節當天,台灣各地孔廟佾樂揚起,人們追懷著一代偉人的智慧哲思;至聖先師孔子,兩千五百年來春風化雨著神洲的子民,在這個莊嚴的日子裡,我們期望兩岸的人民都能在佾舞肅穆祥和的舞樂裡,重新喚回儒家的道德精神,走向富而有禮的社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