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史上的今天——9月30日

 老庄. 2013-09-30

  • 1994年9月30日

    法国微生物学家安德列?米歇?利沃夫逝世


  • 1994年9月30日,法国微生物学家安德列?米歇?利沃夫(André Michel Lwoff,1902-1994)逝世。1965年,由于他发现了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菌时的基因调控机制,而与方斯华·贾克柏及贾克·莫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43年9月30日

    德国生物学家约翰?戴森霍费尔出生纪念日


  • 约翰?戴森霍费尔(Johann Deisenhofer,1943年9月30日- ),德国生物化学家,他和Robert Huber、Hortmut Michel由于成功地解析了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阐明了其光合作用的进行机制而共同荣获了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 1939年9月30日

    法国化学家让-马里?莱恩出生纪念日

    让-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1939年9月30日-),法国化学家,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超分子化学 ,尤其是穴醚的合成。

         



  • 1905年9月30日

    英国物理学家内维尔?莫特诞辰


  • 1905年9月30日,内维尔?莫特(Nevill Mott,1905-1996)出生,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 1882年9月30日

    物理学家盖革诞辰

    1882年9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盖革(Johannes (Hans) Wilhelm Geiger,1882-1945)出生纪念日。他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助手,从事关于α粒子研究实验。卢瑟福1908年获得诺贝 尔化学奖时做的报告就是有关他与盖革共同从事的α粒子研究工作。

                                   

    当 时,他们用肉眼借助一架显微镜计数α粒子射入硫化锌薄膜时发生的闪烁,来计数α粒子。这是非常艰苦的工作,需要长期在暗室中进行枯燥的观察和计数,对眼睛 的劳损很严重。为了克服这个困难,盖革发明了第一个探测单个粒子的计数器——盖革计数器。卢瑟福用来证明α粒子是氦核,以及那个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都得力于盖革计数器。

                                 

    盖 革计数器也称盖革-米勒计数器,他的工作原理是:与正比计数探测器类似,统称为“气体电离探测器”,但所加电压更高。主要结构是一个充气的圆柱形容器,使 器壁上为负极,管的中心轴线金属丝为正电极。带电粒子射入气体,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向 阳极飘移,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管中形成自激放电。为了使之能够计数,计数器中充有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吸收光子,起到猝熄作用。盖革-米勒计数器优 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缺点是不能快速计数。


  • 1846年9月30日

    第一次采用乙醚麻醉剂给病人拔牙获得成功

    1846年9月30日,美国医生威廉·托马斯·摩根第一次采用乙醚作为麻醉剂给病人拔牙获得成功。为了争夺“乙醚麻醉剂”这一发明的专利权,摩根与他的老师杰克逊以及他的合作者霍勒斯·威尔斯发生了持续20年的争执。结果三人当中有两人死于非命,一人精神失常。



  • 1807年9月30日

    法国物理学家让?佩兰诞辰


  • 1870年9月30日,法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出生,1926年,因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热的分子运动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654年9月30日

    威廉·哈维当选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英国医生,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哈维生于英格兰福克斯通镇的一个自耕农家庭,1593年进入剑桥大学的康维尔和凯厄斯学院学习文学和医学,后来转到帕多瓦大学学习医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英国在伦敦行医。1654年9月30日,哈维当选为英国皇家医学院院长。

    1628 年,发表《关于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简称《心血运动论》一书,提出了血液循环学说,指出血液由左心室泵出,经过动脉系统从静脉泵回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泵入肺部, 在肺部血液由蓝变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并进入左心室完成循环,环流不息。如此循环使机体保持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该书同时总结了心脏运动的特点并证明 了心脏的肌肉收缩时血液循环的动力和机械原因。将生理学的发展引导到实验与观察的道路上来,从而使立足于科学实验的近现代医学与此前巫术的、经验的古代医 学模式区别开来。

                       

    1651年发表《动物的生殖》等。这些成就对生理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晚年,哈维还用自己的钱建造了皇家医学院的评议厅和图书馆,并用世袭遗产设立了演说基金会,奖励那些在医学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哈维曾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没有虚度”。

    血液循环的发现标志着一场生物科学的深刻革命,昭示着现代生理学的正式开端。恩格斯说:“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直到今天,《心血运动论》的研究仍然是解剖学、医学界的范本。哈维的理论促进了科学界摆脱蒙昧与经验哲学,为生命科学开创了实验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