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风流意万象

 任良元 2013-10-03

翰墨风流意万象

——沈泽华书法作品欣赏

符春盈

 

中华国学书画研究院院长沈泽华先生的书法作品是久负盛名的,姑且不论他的作品为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美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陈香梅女士、纽约华人公所陈玉驹主席等名人珍藏,仅是观其运指凝思、濡墨挥毫亦足以令人慨叹书画大家之笔法自然、气象万千。

历来对书法艺术的品鉴,多是鉴赏者凭借成品之视觉印象揣测创作过程以及作者的艺术理念,有了留白想象天马行空之意趣,但仍是欠缺了亲见笔法龙蛇纵横之奇妙。笔者有幸,日前于书画墨堂亲眼目睹沈老泼墨运笔,横幅尺牍一气呵成,乃窥笔法之妙,得瞻墨迹隽逸。姑且借此交流对沈老书法作品之鉴赏心得。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刘熙载在《艺概》一文有云:“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而对于以点捺线条为“艺术语言”的书法而言,笔法就是构成书法线条的直接途径,毛笔的起落转换、提按疾徐,莫不是字形线条组合变幻万象的基础,正是由此,观笔法而评书法才是最完整的品鉴过程,才可最真切地把握书家之风骨气韵,感通神会作品不可端倪之妙处所在。

沈老善书行草,使转宽绰自由,字形恣纵流逸;因此他执笔约三寸,悬臂高提,双钩回腕,掌虚指实,倚笔有力。待其凝神举笔,以通身之力纵送毫锋,铁画银钩布局从容,墨迹浓淡、起落转换、大小向背、疏密长短、高低疾缓,或昂藏郁拔,或神闲意秾,或奇异跌宕,或沉着痛快……品观赏玩,竟颇有晋韵唐法之笔意。

一 《天道酬善》

题词:

天道酬善,地道酬勤,国道酬忠,家道酬俭,父道酬尊,母道酬贤,子道酬孝,师道酬德,学道酬谦,商道酬诚,友道酬信,人道酬爱。

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书画委员会主席沈泽华书

书法的发展不会静止在某一个点上,尤其发展到达了成熟阶段之后,书法家独特创作意识的发挥成为个体独有的书风特质。就书法的表现力而言,行草成为了富有个性的、极具张力的艺术视觉图像,它不仅透露了创作者本身的精神气质,而且蕴藉了跨越文化和地域的感染力。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透过这幅行草载体,我们可以感受到沈老自身才性的演绎发挥,就以一个“道”字为例,全文12处“道”字繁简大小、肥瘦轻重、锋面腾挪变幻莫测,结体行气活泼洒脱,章法布局参差错落,犹如一阕旋律跌宕高潮迭出的交响乐。这种形式自由的独特书风,使得沈老每一幅书法刚一结笔即成孤品,或许这也正是沈氏书法的别树一帜吧。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庚寅年间,适逢湛江二中建校六十周年庆典,沈老为母校题词贺寿。两幅书法题材大体相同,但结体疏密、行气呼应、欹正扣合却是神采各异。

品校庆贺词,小可统观全局,目见“道”为行首,“酬”若中宫,天道运行,忠孝仁义辐照四海。无处不见沈老尊师重道、回报母校的赤子之心。

再观壬辰年日前沈老惠赠之墨宝,章法墨韵透露的却是他如师如父,提携后进,循循善诱的“仁爱”之心。

“书为心画”,忠烈之臣,笔翰雄特;品高之士,笔法端庄;慷慨之人,笔意洒脱。观书品意,足以想见书家其人,“学”、“才”、“志”尽显于点画线条、形质神采之间。

 

二 《难得糊涂》

题词: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平似镜是一种修养,顺其自然是一种超然,威武不屈是一种品格,贫贱不移是一种情操,富贵不淫是一种道德,常笑就是健康,快乐成就人生。

壬辰年  沈泽华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尺幅聚焦落于“种”字,春耕秋实、广种薄收、顺应天命的哲理尽藏于笔锋之正侧、隐露、虚实、半全之中,人生如字,字如人生,正如罗丹所言:仅凭线条与色彩,无法触动人心。艺术之美,当缘起作者于宇宙中所得之感悟。

想及沈老上一幅因笔误漏写一字之书帖,似乎更为恣意纵横,字中有笔而似无笔,挥洒运转自然生姿,“威武”二字尤见恢弘。观者顿足叹惋,恐是当时一叶障目,不懂得西子捧心而颦,亦自成妍。

不过盏茶柱香功夫,沈老已搁笔钤印,先后两幅行草各具风貌,这绝非单纯技巧演练可得,观其点画线条,而能感会神通,乃因书家笔意取诸自然,存乎于心,融之于字,方可引发观者独特的移情感应。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最爱咀嚼“难得糊涂”四字,下笔厚重着意变化,刻意回锋未求藏颖,犹骏马扬蹄回首嘶鸣;世事难料,人生不平,随缘随喜,或是超然,或是自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本来就是不同境“界”,所以“田”“分”楚汉,亦是此幅妙处所在。

 

三 《一身正气》

题词:

一生正气,一世清贫

纪念父亲沈斌一身忠心为民  丙戌年  沈泽华书

陈庆雯工作室2012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3 <wbr>书法家沈泽华 

 

此幅墨宝乃载自沈老网站书法作品,笔法截然不同于他作。字字方正端雅,拙朴敦厚,一笔不苟,似乎取法颜鲁公之沉稳,笔画间又见苍凉多情。

沈老先父——沈斌先生,乃南路革命将领,解放后担任湛江第一任副市长,后在文革中受冤枉迫害,平反后赴任省地震局局长一职,一生清廉,忠心卫国,一心爱民。

点、捺、横、竖、撇、挑,结字方整而气势流动,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令人肃穆景仰。这仿佛是用灵魂饱吸了虚无的墨汁,在克制内敛地吐纳张举间,耗尽生命的激情呐喊、舞动。这里有命运的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这里有际遇的狂风骤雨和云卷云舒……看似平平正正、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让观者体味出万事万物的息息相关。

 

    

古代书法家取法自然,笔法运作方能出神入化,性随人意。朱光潜先生曾经谈及:中国讲究书法者在一点、一划之中都要见出姿韵和魄力,也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沈泽华先生不仅文学修养深厚,而且书画传统功底坚实。犹记得他回忆幼年练习书法,竟是始于折枝画沙。这让我不由想象,这一片孕育了书法名家的沙,应该就是沈老血脉的根——湛江东海岛。在东海皓白的沙滩上,有位少年观察到了波涛浪花之离合、聚散、进退、俯仰,观察到了禽鸟鱼虾之轻灵、滩涂礁石之沉稳、水天一色之博大……于山水的雄浑怪谲之中,于天籁的音响殊异之间,感悟到了书家章法布局动静相生、虚实相映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