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

 道不在远 2013-10-03
[转载]脉法与针灸的不传之秘
2013-08-17 11:48:02 来源:中医培训,脉诊培训,祖传脉诊培训,脉诊,诊脉,切脉 浏览:16次 
内容提要:我学是中医,那时很不喜欢针灸,只对诊脉开方子有极大的兴趣。毕业后留到某医院的针灸科工作,很少有机会开中药,每天作针灸按摩,又舍不得放弃诊脉,几年下来,总结出一些脉和针配合应用的规律。
        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背部膀胱经针刺或按摩:把脊柱看成一个整体,左手脉代表脊柱左侧,右手脉代表脊
我学是中医,那时很不喜欢针灸,只对诊脉开方子有极大的兴趣。毕业后留到某医院的针灸科工作,很少有机会开中药,每天作针灸按摩,又舍不得放弃诊脉,几年下来,总结出一些脉和针配合应用的规律。
        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背部膀胱经针刺或按摩:把脊柱看成一个整体,左手脉代表脊柱左侧,右手脉代表脊柱右侧,寸 脉范围约是第一颈椎至第二胸椎,关脉约是第三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尺脉约是第一腰椎至尾骨。当患者有寒或热时,常在某个脉点形成一个“积聚点”,通过查找 “积聚点”在脉上的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在背部膀胱经的位置,针刺此点可以使寒或热迅速“释放”。比如一个“上火”牙疼患者,诊脉在右寸关交界处出现一个弦大 的脉点,那么在第二三胸椎右侧的一小片区域可以按到一个明显的痛点,在这个点针刺后,可以迅速治愈牙疼,同时脉象恢复正常。
        用以上方法可以快速解决一些“小问题”,如牙疼、咽疼、胃疼等等。很多的疾病初起都会在脉上找到一个异常脉点,在相应膀胱经上再找到反应点,可以快速治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一个有点小小得意的发现,呵呵,就是诊脉时浮取找到的“积聚点”有时并不是病根点。比如, 有的胃疼患者,诊脉浮取为右关弦大,但当沉取探查时,发现右尺的深部弦大异常,并且在脉的右尺和右关之间有“细线”相连。这就说明右关的弦大是来自于右 尺,右关是“表面的罪犯”,右尺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这时针刺胸椎右侧的膀胱经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只有针刺第三腰椎右侧横突附近的压痛点才能真正根 治。
        背部可以和脉对应,从上到下划分出寸关尺三部,四肢也同样可以:上肢的肘尖上下三寸的范围为关脉范围,之前(就是手 指的方向)为寸脉,之后(就是肩部方向)为尺脉;下肢的髌骨中点上下三寸的范围为关脉范围,之上(就是大腿根部的方向)为寸脉,之下(就是脚趾方向)为尺 脉。这种分法其实就是一个人站立姿势,双手高举,按照上下位置所分的“寸关尺三分法”。
        后来又发现了脉有“上行”和“下行”的区别。“上行”就是脉有一种明显向指尖方向涌动的趋势,“下行”就是脉有明显 向肘部方向涌动的趋势,而正常的脉象并没有上下涌动的趋势。脉象上行,可以在头部或上肢相应区域找到反应点治疗;脉象下行,可以在下肢相应区域找到反应点 治疗。
        如左侧偏头痛患者,常摸到左寸脉明显“上涌”,超过左腕横纹直达大鱼际底部;“其高者因而越之”,这时可以在左太阳 穴或左耳背上部或左环枕筋膜或左手指缝间(这些都是寸上区域)找到反应点针刺,让“内压”从上部释放。又如着凉腹泻的患者,常摸到右关脉有明显下行的趋 势;“其下者引而竭之”,这时可以在右足三里(属于下肢的关部)附近找到压痛点针刺,让“内压”从下面释放。
        以上作个小总结,就是脉象不上不下者,积聚点出现在哪里,就在膀胱经上的相应反应点治疗;脉上行,就在头部或上肢的相应反应点治疗;脉下行,就在下肢的相应反应点治疗。
        这样把应该针刺的范围缩小到三分之一的躯干或手臂、腿,好像还是有点范围偏大,该怎么再次缩小范围甚至直接找到我们 应该针刺的点呢。其实很简单:三个手指分别探查寸关尺,我们把每个手指的宽度再分三份,这样就把躯干和上下肢都分成了九份,这样就和针刺的点很接近了。其 实还可以无限细分,只要你手感够细,完全可以把每个手指分成六份甚至更细。比如食指探察的寸脉代表第一颈椎到第二胸椎(共九椎),那么你把食指探脉的部分 分成九段,就可以直接断定是第几椎出现了问题。还可以和传统经络相联系,比如一个人左侧头部胆经区域疼痛,诊脉是左第三颈椎的问题,那么就可以在第三颈椎 的横断面和左胆经的交点即第三颈椎左横突针刺,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人体很复杂,以上其实只是一个基础,喜欢中医诊脉和针灸又没有入门之法的,可以从以上慢慢深入,不用参加什么专门的 学习班学习,多体会,比如自己或周围人有什么不舒服,马上诊脉并记录脉象,体会加深后可以在相应“积聚点”或“上下涌动点”手指点按,对解剖有一定了解后 可以针刺,慢慢你会体验到很多常见病手到病除的喜悦。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支持很棒找骂搞笑扯淡不解吃惊

上一篇:自学中医者该如何学习诊脉
下一篇:诊脉的几点经验手法(转) 相关文章赵绍琴论脉2013-08-15 18:12:29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6月11卷12期>临床进2013-08-24 18:50:38高允旺:学好诊脉破解难症2013-08-16 17:50:49中医脉诊,诊脉,切脉知识知多少2013-08-15 17:11:57缪希雍医案-诊脉2013-08-16 17:49:56脉经卷第三(理论书籍 > 脉经 > 正文)2013-08-23 18:19:39脉经卷第二(理论书籍 > 脉经 > 正文)2013-08-23 18:18:04读名著品中医——《西游记》之悬丝诊脉2013-08-16 17:49:08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网速测试濒湖脉学祖传脉诊诊脉脉诊切脉号脉脉诊培训诊脉培训中医培训中医脉学脉学培训脉学贴吧  最近更新
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国社区医脉经卷第三(理论书籍 > 脉经 > 脉经卷第二(理论书籍 > 脉经 > 脉经卷第一国医大师朱良春访谈录【转】学好中医必先学习诊脉仲景当年如何诊脉?---古脉法整理我是怎样学诊脉的,号脉(转载)如何学习诊脉,如何自学中医号脉如何学习把脉,如何学习脉诊,如何 赞助商链接
 点击排行
中医脉诊,诊脉,切脉知识知多少魏长春论脉法《诊脉须识常与变》张锡纯脉诊赵绍琴论脉如何学看脉和脉诊的经验中医脉诊 古书详记载我是怎样学诊脉的,号脉(转载)学好中医必先学习诊脉仲景当年如何诊脉?---古脉法整理高允旺:学好诊脉破解难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联系邮箱:1064726518@qq.com - 在线QQ:1064726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