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艺术之管见

 H笑对人生 2013-10-05
   书法者,乃习字之法也。上溯古人皆以毛笔记事。日月更替,虽成定法,时人谓之书法。广泛承袭,加以变化而自成一家。或书联;或手札;或中堂;亦或应用文字,多付诸于实用,此乃传统书法,亦或实用书法。   而今人之书法,上承先贤,然后加以升华,干湿浓淡,美丑秀拙,揉于一炉,而后书焉。或鸿篇巨制;或诸体兼杂;或拙劣丑怪;或恣肆放纵,千变万化,不一而足。楷则不横平竖直;隶则不蚕头燕尾;现代派,实力派,追星派摩肩接踵,大家层出不群。作品堂而皇之悬置壁堂,谓之艺术。展厅亦色彩斑斓,拼凑补接,无白而皆色,这可谓艺术书法。  而鄙人愚钝,不能深谙书中三味,虽习书廿年而难登大雅之堂矣。我之思维,与时世相隔焉。悲夫。
                  线条散论

    1、在每一根线条中都要有速度快慢的变化。

    2、杀纸,要求在中锋的情况下吃进纸去,此时手要拎着笔走,要有紧张感。线条因纸与笔的摩擦,自然地摆动前行。

    3、线条一味直爽,则太平。线条须处处发力,滑者不可取也。

    4、线条要如扭动的钢筋,前穿后绕,方见精神。

    5、线条的抖动,不是手的问题,一味手抖,则不自然,也不精神。要如鱼鳞,远看极平,近观则有起有伏。

    6、每一根线条都要力含其中。

    7、当人在思考时,线条会产生一些不自然的运动,此时的线条也具有思想。故书家书写,边想边写。

    8、禅性线条,不讲变化,中锋入笔,一味走去,不求世俗之变,无个人喜好。此时,线条厚重无波澜,为高手之作。

                       书法线条——如锥画沙的理解

   古人说:如锥画沙。初不甚理解。

    前数日,得悟。知线条之厚重如锥画沙,用笔要如用锥,愈钻则愈深入,愈深入则愈宽博,愈宽博则线条愈厚重,如刀刻石,如锥钻孔,可解软弱之病。如锥画沙非平动,平动则油滑、无力,系拖笔,大忌。

    线条得变化在于用笔之轻重,轻重变化要自然过度,不得突兀。

    今观古人书作,得此者:王羲之、张旭、怀素、祝枝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