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关福 2013-10-07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1:在“北上”(闸北、虹口、吴淞等地)、“西延”(静安寺、卢家湾、徐家汇、虹桥等)的一百多年里,与外滩、十六铺仅一江之隔的浦东,却一直处于半梦半醒之间,远远落后于浦西的现代化步伐。图为1930年代依然寂静的浦东。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2:浦东人到外滩盖大楼,或到杨浦做纱厂,或去十六铺卖土产,面对上海(浦西)巨大的城市变化,深感压力在身。诸乡贤,如黄炎培、杨斯盛等曾努力服务桑梓,旨在推进其现代化,但浦东囿于不宽不窄之黄浦江,变化甚微。图1:外滩、陆家嘴方向鸟瞰浦东,一马平川;图2:昔日之浦东一派田园景象。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3:其实,浦东现代化起步并不晚。浦东和虹口、杨树浦一起,同是上海修造船业、轮船运输业、烟草加工业、火柴制造业、纺织业的发源地。1864年之前开办的九家外资船厂,浦东就占了五家,大多集中在陆家嘴地区。图1:地处浦东的英商耶松船厂设立的渡口;图2:大华火柴公司设在浦东六里桥的工厂;图3:1937年,“八一三”事变,陆家嘴一带船厂、工厂和码头遭日军炮击。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4:面对日新月异的浦西,近代浦东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一种文明转换过程中的落差,一种西式的城市文化对中国传统工商业生活的巨大冲击。中国人一直尝试振兴浦东,但终因战乱和政府腐败,而壮志未酬。图1:民国政府设在浦东的税务稽征处;图2:上海特别市公用局船舶管理处。1938年上海特别市公用局船舶管理处设浦东办事处,浦东的税务稽征处设立时间也接近,两处地址不详。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5:浦东的公司、工厂、码头沿江一字排开,然而人员、物质和市场都在浦西,流通必靠轮渡。早期轮渡处于自发状态(图1为早期塔桥渡口)、至清末,方归人市政公用事业,得以快速发展。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机动船渡江业务。是年九月,浦东塘工善后局“经禀准县道立案”,租赁小轮附载旅客酌收渡费。航线为铜人码头(今南京路外滩附近)至浦东东沟,是上海第一条正式渡江线。后来,商界和各市政机构合作,成立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市轮渡。图2:舢板、划子作为市轮渡的补充。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6: 塘董线(塘桥—董家渡)。清康熙年间,先后由张、朱、孙、曹4姓捐田置船设义渡。西岸渡口建有屋宇,岸滩砌以长石。有“翼翼四艇刻无停晷”之誉,官府亦为之铺筑石路,以“永济”名渡(董家渡之前身)。1913年,浦东塘工善后局在浦东塘桥路口建筑木质码头,方便渡客,有摇橹渡船12条,船工59人。20世纪20年代,日渡客约万人。192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公用局拟建市办轮渡。1933年11月,上海市兴业信托社投资20万元,添双叶两端行驶的钢壳柴油机渡轮2艘,浦西码头建外马路董家渡街南首(图1),浦东码头建塘桥路口。1936年3月1日塘董线开航。渡轮每班江面行驶6分钟,上下分道,秩序井然,渡资铜元5枚。兼运汽车过江(图2塘桥汽车渡口)。1937年上海沦陷后停航。抗战胜利后,浦西原码头沿江泥沙壅塞,另在北首公义码头辟建轮渡码头,1946年7月完工,10月1日复航。上海解放前夕停航。1949年6月12日,借用中华码头公司码头复航,6月22日塘桥码头修复,恢复航行。8月28日,遭国民党飞机轰炸,泊码头的市轮渡21号轮中弹沉没。1958年,设非机动车辆过江业务,最高峰时日渡1500余辆,成为全市非机动车辆过江的集中点。1990年,常备渡轮3艘,日均渡客5.3万人次。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7:西闵线(西渡—闵行)。设于清末民初,有1条手摇渡船。1922年,沪闵公路通车后,增为2条。西渡渡口设横泾西渡至轧花厂,闵行渡口位置在浦江路闵行港监站地点。1932年,车辆渡经航号投运,客、车混装。1937年上海沦陷后,车辆渡轮及浮码头均遭破坏,恢复手摇船渡。1946年4月,闵行镇35人集资购1条木壳轮船(俗称乒乓船),取名顺风1号,可载乘客60人,经营闵行至西渡白天渡运。是年,增华泰轮,作备用,并成立民营闵渡公司。1952年,闵渡公司改为闵渡轮运行,1953年并入沪南轮运行。1958年4月1日,划属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经营,定名西闵线轮渡。1990年,有候船室2个、对江渡码头2个、对江渡船3艘,日均渡客量2.7万人次。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8:东东线(东昌路—东门路)。原系民渡。浦东借用鸿升公司码头,浦西借用招商局新江天码头。1929年4月,迁移十六铺粪码头,腾地用作建市轮渡浦西码头,次年竣工。浦东陆家渡渡口1座浮码头略加修理,先行开驶东门路至陆家渡航线。1932年2月23日,东昌路码头建成,渡轮改靠东昌路码头。1933年2月23日,命东东线,备渡轮2艘。1937年上海沦陷后停航。渡轮改自东昌路码头北驶停靠浦西北京东路码头,为上海沦陷时期仅剩的官办市轮渡对江渡航线。1945年12月1日,东东线对江渡复航。上海解放前夕停航,1949年5月26日复航。1981年,东门路轮渡站扩建,1983年9月20日启用。1986年扩充为双线。1990年,常备渡轮4艘,日均渡客16万人次。现浦西码头设在金陵东路,仍在运营。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9:上定线(上川路—共青路),即原庆定线(庆宁寺-定海路)。始设于民国初年,为民营济渡。浦东渡口为庆宁寺路,浦西在定海桥内侧。1931年春,在定海桥建码头,次年5月16日开航,渡资铜元4枚。民渡照常行驶,1934年12月停航。1937年上海沦陷后,渡轮也停航,1946年3月下旬,复航,1949年5月18日停航,6月22日复航。1958年,浦西轮渡移址复兴岛共青路。1966年1月1日,浦东庆宁寺路改上川路,同日航线改为上定线。1982年12月1日,扩建两岸轮渡站。1990年,有常备渡轮3艘,日均渡客6.4万人次。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10:北高线(高桥—北京东路)。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设东铜线,租赁安泰号小轮行驶东沟—南京东路外滩铜人码头,附载乘客,酌收渡资,后经禀准县道立案,是为官办黄浦江轮渡之始。1929年,浦江轮渡管理处在黄浦江东沟港口外,建轮渡码头。1931年3月,航线延伸至高桥(图2)。1934年初,在吴淞镇外马路原检船码头旧址建成轮渡码头,航线延伸至吴淞。次年1月28日,北京东路双层浮码头(水上饭店,图1)落成,成为北京东路—吴淞航线专用码头,渡轮不再停靠铜人码头,航线改为淞沪线。1937年上海沦陷后,剩长渡3、5号2轮,1945年6月因燃料中断断航。7月1日,委托上海市内河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解放前夕,北京东路至吴淞航线全部停航。1949年6月2日,航线恢复。1950年2月,因陆上开辟公共汽车,撤销吴淞站,改走北京路—高桥,称北高线。1958年11月,撤销高桥、东沟2站,并改走北京东路—庆宁寺,称北庆线。1960年9月19日撤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