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白菜

 一个没用的老人 2013-10-07

大白菜

大白菜

40岁以上的北京人记忆里,大白菜是和冬天连在一起的。北京的冬天漫长寒冷,田野里光秃秃的一片黄色,菜园子除了几根随风摇晃的竹竿,不会见到一丝绿色的影子。没有绿色,也就没有了新鲜的蔬菜,于是一到初冬,北京人便会买上几百甚至上千斤(视家里人口多少而定)的大白菜,作为从冬到春四个月时间里的主要菜蔬了。

大白菜好吃,可这并不是它成为北京人冬天餐桌上的主角原因,是因为北京的冬天没有别的菜,是因为那时候最好的大白菜只卖几分钱一斤,一百斤不过几块钱,一千斤不过几十元而已。

 

 

提起白菜,胡同里的居民、筒子楼里的住户,谁没有过孩提时穿着棉袄棉裤,揣着手吸溜着鼻涕,站在寒风中排队买大白菜的经历呢?那时天气是真的冷,排队时间长了,手脚冻得不行,耐不住寂寞的孩子用白菜帮子互相丢着玩,白菜帮冻的硬硬愣愣的,打在脸上,生疼。可是谁也不敢离开那支长长的队伍,因为副食店定的规矩是:“离队不算,队尾重排。”

 

 

好不容易轮到开票交钱过秤买好了菜,还要等着三轮车。几百斤菜自己是扛不回家的,只好等着副食店的三轮车。三轮车来了,大家一起动手一棵棵码好,运到院子门口,邻居们谁看到了都上来搭把手。说是几百斤,其实也没有多少棵,一棵白菜八九、十来斤重,力气小的一次抱一棵,大人们抱上两到三棵,几十棵白菜一会儿就搬到自家的窗沿底下了,三轮车走了,又是一个新的目的地。

 

 

 

大白菜原本是名贵的菜肴,历史上白菜在民间有着“百菜之王”的尊称。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六朝时文惠太子问周顒什么蔬菜最好吃,周顒答曰:“春韭秋菘。”春韭,初春的嫩韭菜;秋崧就是今天的大白菜。称白菜为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做了解释:“菘性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白菜经霜历雪不失其本质,品性可与松齐。大白菜至此,彰显尊荣。

 

 

社会变迁、百姓迁徙,南北融合,大白菜也随着人们经历了从南到北在从北到南的迁徙过程,从而南北皆有,种植区域遍及九州。不过各地有各地的叫法,各地有各地的吃饭。京津、华北、东北地区叫做大白菜,只是品种上略有区分,有山东胶州白、北京青口白、天津青口麻叶白、东北的低桩白菜等;到了江浙一带,吃的是白菜的鲜嫩,天气也比北方温暖许多,于是有了新的品种黄牙白,白菜的叶子称嫩黄色;到了粤语地区,则用绍菜统称北方的白菜,无论是黄牙白、天津白菜或山东白菜统统变成了北方人莫名其妙的绍菜了。

 

 

早年间北方人一个冬天都靠着白菜过冬,虽然说白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的美称,有排毒养颜的功效,但是不变换吃法早晚也会吃腻的。也因为如此,白菜菜路宽、不拦味,适合于多种烹调方法的特性便被人们充分的利用开发出来了。白菜可以单独成菜,又可与多样食材搭配,炒、炝、蒸、煮、拌、腌、溜、烩皆可成菜。上得高档宴席,进得员工食堂,更是做馅和火锅的上好原料之一。

 

 

 

大白菜在北京人的厨房里花样可真是不少,做饺子、包包子可以,炒个醋溜白菜它是主角;拌个白菜芯可以清火,做个芥末墩能够解腻;煮个汤、炖个豆腐,加点肉片炒、放到骨汤里熬,都是冬日里不错的吃食。到了东北,除了上述菜式之外,渍酸菜可少不了大白菜,酸菜渍成了,白菜的吃法平地里又增加了不少:酸菜炒粉丝、酸菜汆白肉、酸菜炖粉条、酸菜馅饺子,酸菜炖海蛎子等等。到了南方,白菜的吃法精致了许多,淮扬菜中白菜的菜式不少,鸡汁白菜、虾干咸肉蒸白菜、把白菜心、花菇、蟹味菇、白灵菇、火腿片放到高汤中炖煮的四珍大白菜,讲求时令的蟹粉白菜,号称天下羊汤四绝之一的码头羊肉白菜等,这些菜名看上去就比北方精致了许多;川菜中的开水白菜、粤菜中的花腩(五花肉)焖津白、白贝咸鸡淋绍菜、绍菜双丸煲(牛肉丸、猪肉丸)、绍菜海鲜卷等都是当地很有名的大白菜菜肴。

 

一些白菜菜式

鱼腐大白菜,旺顺阁财富中心店出品。大白菜到了广东又叫绍菜或者津白,吃法和北京也不相同。虽然都是炖煮,粤菜则用了鱼腐,也就是把鱼肉做的豆腐状和黄嫩菜心一起在高汤中炖煮。汤汁醇厚香美,鱼腐鲜美嫩滑,菜心清甜脆嫩。三好合为一好,看似家常,实则精细,是一道很不错的大白菜菜式。

大白菜
渍菜粉。渍菜,就是酸菜。白菜经腌渍后味道一变,吃的是那股自然发酵的酸鲜。北方冬季漫长,渍酸菜是保存白菜的方法,也是丰富白菜吃法的有效途径。一点点粉丝,一点点肉丝,一点点猪油,和酸鲜爽口的渍菜快火炒制,便有了脆嫩酸鲜的渍菜粉。几口下来胃口便打开了。
大白菜

码头白菜羊肉:码头是个地名,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此菜成名于码头镇,因此得名。码头白菜羊肉是道汤菜,据说是汉朝的韩信家厨创制的。羊肉秘制后放入高汤内和白菜一起混煮,上桌时一半汤,一半菜,汤肉并美,羊肉入口骨离筋化,酥烂入味;汤汁似薄实稠,粘嘴滑肚;白菜软糯鲜美,回口清甜。白菜的介入,去了腥膻加了清鲜。分而食之鲜香酥爽,适口盈腔。制作上颇显淮扬菜之神韵,寻常食材的不寻常味道。羊肉、白菜虽然都是寻常食材,因制作的精细、用料的讲究,有了嗅之夺魂,食之酣畅,思之神往的韵致。

大白菜
拆骨肉白菜豆腐,科力淮扬村出品。又是一道家常的白菜菜式,精心制作后,味道自然香美适口。俗话讲贴骨肉最香,但较为零碎;白菜豆腐是保平安的养生佳品,混搭上贴骨肉的油脂与香气,清鲜不寡,油润不腻,汤鲜菜美,腴润芬芳。
大白菜
炒白菜嫩豆小时候:嫩豆,产自浙江上蒋村。是豌豆将成未成之时、内瓤呈似凝未凝之状的最是鲜嫩的状态,小嫩豆焯水,全程不沾刀具用橄榄油炒制;白菜取嫩叶撕成片,葱油蒜米炸香调味,出锅时烹醋提香,南之嫩豆、北之白菜,各取细嫩于一盘。成菜小巧可爱颇具童趣,食之清鲜爽口志趣盎然。

大白菜
白菜双墩:芥末白菜墩和糖醋白菜墩的组合,也是老北京白菜吃法的升华版。芥末白菜墩是是老北京家常吃法,家里的主妇每到过年时都要做上一些,很受北京人喜爱。糖醋白菜墩则是大董先生的家传,是当年白菜的奢侈吃法儿。一棵大白菜去掉白菜头、白菜根只取嫩芯,放入糖醋汁加入辣油泡12小时取出备用。糖醋汁的用料虽然只是白糖、米醋、酱油和辣椒油,但油和白糖当年都是凭票供应,谁家都是稀罕物。现在原料是没有问题了,但会做的人也不多了。这道白菜双墩造型美观如诗如画,食材虽然低廉,滋味却不平凡。清爽、利口、冲鼻、醒酒当作宴席的前菜,颇有醒味之功效。

大白菜
红花汁栗子白菜:红花汁在白菜烹调中的运用,是这道菜的点睛之处。用红花汁调味是董氏三绝之一,成就了此菜,也成为红花汁在中式烹调中的滥觞。传统的栗子白菜用大油烹制,调味使用鸡汤。大董的红花汁栗子白菜不再使用猪油,也减少了鸡汤的分量,用藏红花汁的香气和颜色取代了鸡油的浓香和艳黄。保留了传统的口味,在饮食健康又做到了与时俱进。成菜色彩浓艳,形制雅洁漂亮,栗子酥糯甘甜,白菜鲜糯浓香。滋味醇厚不油腻,回味悠长香美适口。
大白菜
蟹粉白菜:蟹粉是名贵的大闸蟹的蟹膏,白菜是田里黄牙白的嫩心。一个是钟鸣鼎食的贵物,一个是巷陌百姓的家常,二者的结合好似传说中仙女与庄汉的姻缘,一经结合便演绎出千古流传的爱情佳话,俯身向下,生活因此而美满。蟹膏取其至极之浓鲜,白菜要的是脆嫩之清甜,鲜、甜相遇犹如天作之合,嫩黄顶上的几点鲜红晶莹,让白菜也有了几分雅致。轻抿入口,唇齿间感受着应时应季蟹粉与白菜的爱情。

大白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