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爷爷叙述我记录7

 惬意碧云天 2013-10-08
老北京鈥斺斠鹗鑫壹锹7

现在回忆起老北京的煤铺,。 摇煤球的。     

现在北京冬天的取暖,包括远近郊区都很少用煤了,特别是市区及近郊区都是集体供暖,烧天然气了,北京的大气也随之改善;然而在老北京城里也是睡在炕上,冬天也是烧炕的,现在这个时段就该叫煤了。提到烧炕就想起北京的煤铺。老北京的煤铺大多是定兴人开的,在齐化门里以北东城根儿,就有个煤铺,里边都是男爷们儿。卖硬煤,大煤球,小煤球,大煤球是烧大灶的,一般用于饭馆,大机关;小煤球都是老百姓家的小煤炉子烧的,天儿一凉,雨也少了,那煤铺就该忙着摇煤球了。先把煤末子过筛子,然后掺上适量的黄土,以增加粘性,和好掺了黄土的煤末子,在平地下洒一层细煤末子垫底儿,然后一锹一锹的把煤泥摊在细煤末上抹平,再用剁子(一种带把儿的家什宽三四寸,长一尺多,嵌在铁锹把上)一下一下的剁,然后再横着剁,剁成方块形,此时煤末子已经半干了,仔细的铲到大筛子里摇,那大筛子底下有个小花盆垫着,边摇边掰开粘着的,这样很快就摇出煤球了,大煤球只要切大点块就成大煤球,摇好了晾在地上,秋高气爽,顶多两天就全干了,堆起来再接着摇。秋风一来阵阵凉。老百姓现在就该叫煤了,那送煤的都是用藤条编的筐,筐两边有提手,每筐五十斤,放在独轮车上推着,这一车就是三四百斤,给您送到家里。那时农村讲究“干柴细米不用愁”就是说到冬天有柴禾,有粮吃就不发愁了;同样在城里提前叫煤预备整个冬天烧的,也是中上等人家,像我小时候每天放学以后也要先去捡煤核(hu)。因家里没钱,捡来的煤核还能再烧一阵子。有的家里炕前边就有“地炉子”,烟囱通着房顶,由炕里通过山墙到房顶冒烟,这样炕就暖和了,炉子前还有个小坑,掏炉灰用。(不像现在都睡床,有暖气)富裕一点的人家冬天升两个炉子;一个做饭,一个地炉子取暖;穷人家白天也用地炉子做饭了。等到来年开春儿,天暖和了,家里未免都存有一些煤末子,该叫摇煤球的了。他们扛着铁锹,大筛子,挂着小花盆,在胡同里吆喝:唉,摇煤球嘞,大多数也是定兴一带的人,说话稍带点口音。有的家管饭,有的家不管饭就多给点饭钱,论堆儿估价,双方商量着给钱。而穷人家叫不起摇煤球的,就自己攥煤球。  

 

现在又到一年中秋时,不过自打解放后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逐渐完善,可以享受“十一”长假了。今年的中秋节和十一长假连着。一到中秋又该吃月饼了。记得我小时候学徒的朝阳门里北钓鱼台口外,就有一家叫做永兴斋的糕点铺,那里买年中秋都做月饼;可我们那儿原是发货屋子,以作烧饼麻花为主。但掌柜的心血来潮,那年要做月饼,少掌柜的先去永兴斋学习,。到了八月初就开始自己做自来红,自来白了。至今我记得那是用两个大饼铛,一个在底下,另一个在饼铛边上打三个小眼,用铁链子串上吊起来。上面糊上泥巴(先用树枝盖上报纸支起个馒头形架子,)泥巴上一个大些的孔烧柴用;另一个小孔冒烟通气用。就是下边烙;上边烤。就像烤箱一样。那面的合法至今我记得是:十斤面放2.5斤花生油,一斤香油,一斤半红糖,半斤饴糖。然后把面堆在案板上,中间挖个坑,把油,饴糖,红糖放在中间的坑里,用开水和面,硬了再加些凉水,那就是半烫面。那馅料是十斤白糖五斤熟面(蒸熟了再擀成面儿)三斤半油,(其中也要放一斤香油)一斤糖桂花,然后就是果料了,所谓五仁,就是各种干果的仁儿,比如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大杏仁,小杏仁还有多种果脯(瓜条,桃脯,,,,杏脯)等,还有碎冰糖,可以灵活调配。包好馅以后用一节竹筒子盖那圆圈印儿,而自来红上面的圆圈是白糖水对碱而成。烤熟了就呈褐色了。这是自来红月饼的做法;而自来白的面里放白糖,不放饴糖,馅料也是这些原料。只是烤熟了是白色的。因里面没放饴糖,红糖,所以不上色。专业的糕点铺还特制整套的月饼——底下的那一个最大,直径大约一尺,往上依次减小,有六个的,九个,十二个的,那是为了给佛爷上供用的。那时一进入八月我们就开始准备做月饼了,而从阴历初十左右就该卖月饼了。那时北京人大多买些自来红火自来白过节。南方月饼或广东月饼以馅大而闻名,那是用木制饽饽壳子磕出来的,凡是用壳子磕的月饼都不能变形,不像自来红一样中间鼓起来。那种面是用发酵后的白糖水和的面,那面稍微有点偏酸;而馅料也相当丰富,如椰蓉,黑芝麻,蛋黄等,不过那会儿的月饼没有现在的品种多,特别是广东月饼,现在也已改机械化生产了。现在又开发出无糖月饼,但月饼本身就是油,面,糖为主。缺了这三元素就没法做了,毕竟是糖大油大,对糖尿病人而言是不利的。不过在早先是不讲究包装,买月饼顶多装个长方盒子,里面四周垫上纸就行了,外面一张红纸上是糕点铺的字号,拿绳捆上提着就走了。记得那时自来红好像是六分钱一块(51年,52年左右。可一个月才挣十六块钱工资)很便宜的。包装也简单。

兔儿爷。每年到了中秋都有卖兔爷的。那都是用泥儿捏出来的。每年立秋后天气凉爽干燥了,就该捏兔爷了,先捏好了坯子,等晾干以后着色,画上颜色,看那兔唇,两个尖耳朵立着,后背上还插有两杆护背旗,大小不等,我小时候就缠着爷爷要买兔爷,因没钱,就给我买个最小的,我就小心翼翼的拿着生怕摔坏了,心里乐颠颠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