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受煎熬 今朝享温饱

 网罗天津卫 2018-04-28

http://www.enorth.com.cn  2004-03-16 08:53
【专题】天津设卫筑城600周年

  现如今,住房是人们最关心的大事,买房首先要看面积大小,二看楼层高低,三看房屋朝向,“双气”已经成了房屋的标准配置。

  早年间的天津卫,住房可没有这个条件。有钱人住砖瓦房和四合院,没钱人住的可就太惨了———泥坯房和篱笆房。做饭烧水靠锅灶,冬季用它来取暖,通过烧大灶直通屋里的大炕烟道,增加了炕的温度。烧不起大炕的人家,冬天只有挨冻了。

  旧时,富户不但有取暖的火炕,屋里还放有火盆和取暖的手炉和脚炉。与穷人相比真是一天一地。而在炎热的夏季,就不能在屋里烧大灶了,用的是在院内盘起的锅灶,天津人把它叫做“锅炝子”,是用粘胶泥和麦秸做的,样式为圆肚,上面坐铁锅,下面有柴火的入口,后面有出烟口。讲究一点的“锅炝子”表面有青灰罩的光面,压平后使用,一是美观,二是耐用。

  天津卫老城里使用锅灶最好的要数家庭妇女,做饭时掌握的火候好,又省柴,贴出的饽饽好吃、暄腾,在锅底熬的小鱼又酥又面,天津卫的贴饽饽熬小鱼就是这么名声在外的。

  19世纪70年代,直隶总督李鸿章让招商局唐廷枢设立开平矿务局。1907年由周学熙等人成立了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天津才有了煤矿的开采和使用。从此,人们才使用了煤炭,烧柴火的历史才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煤球炉子。

  天津开埠后,租界的洋人、中国的买办权贵,首先使用了洋炉子。而普通百姓用的炉子是人工打造的煤球,价格昂贵,穷百姓也是用不起的。起初的煤球炉子没有烟筒,时常熏着人,后来才有了烟筒,粗细也只有二寸半。那时百姓没有经济能力储存冬煤,只是烧点儿买点儿,时常在大街小巷里看见拾煤核儿的。穷人家冬季取暖成了大问题,屋里屋外温度相仿,时常是滴水成冰。

  现如今,生活条件大有改观,大多数人家用上了双气,再也不用为烧水做饭、冬季取暖发愁了。(何志华)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刘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