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binglunnongying 2013-10-12

[导读] 摘记,理解为本。课外阅读,不仅要读有所思,更要读有所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以强化读书效果。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中小学设置的对学生进行言语教育的基础课程,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必须对学生在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读书内容及读书要求等方面进行培养与指导: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阅读的兴趣;二、用好自读课本,交给阅读的方法;三、课内外阅读互补,吸取丰富营养。经过实验证明,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受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切切实实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一天一节语文课,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微乎其微,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呢?

语文学习有句行话“取法于课内,得力于课外” ,语文课本是教学之本,所选文章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以名家名篇为例子,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这便是“取法于课内”。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读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必须广博地阅读一些高品位的书刊,运用课内需所学的方法,主动猎取知识,积累材料,这便是“得力于课外”。 

1.鼓励质疑问难,培养阅读兴趣

美籍华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在中国科技大学针对中国的教学必须改革问题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中小学阶段是老师提问题要学生回答。大学是学生提问题,请老师回答,直到大学毕业后,才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所谓科研能力,就是要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讲,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呢?

1.1 从文章题目中发问。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时,可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学生在接触题目后,围绕题目提出“谁在散步?散步的时间、地点?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等问题,再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样自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1.2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

在学习说明文、议论文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自己提问题的同时,把全班分为三个组,三个组分别轮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判对错,所提问题不能重复。这样对一篇相对比较枯燥的文章学生也有了阅读兴趣。

1.3 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这样引导学生:小说直到结尾处我们才知道项链是假的,但在小说当中有三处做了铺垫及暗示这天项链是假的,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学生阅读的注意力立刻高度集中起来,仔仔细细阅读起课文。最后汇总为三点:一是主人公马蒂尔德没有项链,所以她不识真假;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没有卖出过这挂项链;三是马蒂尔德借项链时朋友“不屑一顾”。这些都为项链是假的提供了可能。

2.用好自读课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朗读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朗读课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形式。读书有精读、略读、朗读、默读、自读、速度、品读、美读等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过:“就阅读而言,精读才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阅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1 自读课文,吸取语言材料。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内而外的吸收语文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明白:自助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再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方法可以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了点拨和引导。

2.2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和点睛之笔,这就需要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其语言的魅力。

2.3 摘记,理解为本。课外阅读,不仅要读有所思,更要读有所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以强化读书效果。摘记,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性地摘记。这样的摘记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提高能力。摘记哪些内容呢?可以摘记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

3.学生课内外阅读互补,吸取丰富营养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去选择思想健康而又适合自己所要看的书,积累自己所要积累的东西,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获得真知。教师还需要做好几项工作:

3.1 提供书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兴致再高也无济于事,平日里给学生推荐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班内学生的家庭藏书是解决书源的又一个渠道,发挥这些图书的作用,鼓励学生互相借阅,从而扩大阅读量。

3.2 保证阅读时间。学生一天的学习紧张又忙碌,怎样帮助学生安排课外阅读呢?首先,可以在自习课上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或知一消息,或晓一奇闻,或明一道理。另外,中午也是阅读的良机。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量,把课外阅读规定为每天的家庭作业,促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3.3 检查促读。人都有一定的惰性,特别是中学生,常常把课外阅读抛之脑后,视它为一项可做可不做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后查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以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例如进行“巧对成语”、“比一比谁积累的名言警句多”、“图书交易会”、“谁是读书小博士”等活动。

总之,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书内容、读书方法和读书要求等方面进行详尽指导,结合学生的自觉能动作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   

[2] 林伟彤主编《语文教育论著与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