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茶香飘万里 2013-10-12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

    河南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夏、商至北宋,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殷朝建都于安阳小屯,三国曹魏建都于许昌;西有"九朝古都"洛阳,东有"七朝古都"开封。周朝建都洛阳之后,饮食制度已初步形成。到了北宋时期,河南菜已发展成为色、香、味、形、皿五性俱全,具有宫庭风味之豫菜体系。随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河南的烹调技术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河南菜的发展,除其历史原因之外,还和本省盛产珍贵烹饪原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河南的西部山区,盛产猴头、鹿茸、拳菜、羊素肚和蘑菇;在豫北出产有全国著名的怀庆山药、宽背淇鲫、百泉白鳝和清化笋;豫南的鱼、虾,平原的禽、蛋,其资源都相当丰富。"洛鲤、伊鲂,贵似牛羊","黄河鲤鱼甚佳,以开封为最多",这些历史佳话,早已流传全国。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河南的厨师们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在选料上,如:"鲤吃一尺,鲫吃八寸","鸡吃谷熟,鱼吃十","鞭杆鳝鱼、马蹄鳖,每年吃在三四月"。在刀工上,河南省有"切必整齐,片必均匀,解必过半,斩而不乱"的传统技艺。另外,河南菜有长年配头与四季配头,有大配头与小配头,素有看配头下菜的传统习惯。河南对于制汤是非常讲究的。河南在制汤上,分头汤、白汤、毛汤、清汤;制汤的原料,必须"两洗、两下锅、两次撇沫"。遇到需要高级清汤时,还要另加原料,进行套和追,使其达到:清则见底,浓则乳白,味道清醇,浓厚挂唇。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河南菜的烹调方法,共有50余种。扒、烧、炸、熘、爆、炒、炝别有特色。其中,扒菜更为独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另外,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质地脆嫩,汁色乳白。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经过“豫菜”大师和专家从近百种“豫菜”传统菜品中挖掘,推选出豫菜十大名菜、十大面点、十大风味名吃、五大名羹(汤)、五大卤味,为河南省首批“品牌菜肴”。十大名菜为:软熘鱼焙面、煎扒青鱼头尾、炸紫酥肉、扒广肚、牡丹燕菜、清汤鲍鱼、大葱烧海参、葱扒羊肉、汴京烤鸭、炸八块。十大风味名吃为:郑州烩面、高炉烧饼、羊肉壮馍、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博望锅盔、羊双肠、炒凉粉、油旋。十大面点为:双麻火烧、鸡蛋灌饼、蔡记蒸饺、开封灌汤包、韭头菜盒、烫面角、酸浆面条、开花馍、水煎包、萝卜丝饼。五大名羹(汤)为:酸辣乌鱼蛋汤、肚丝汤、烩三袋、生汆丸子、酸辣木樨汤。五大卤味为:桶子鸡、道口烧鸡、五香牛肉、五香羊蹄、熏肚。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洛阳水席是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之一,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或浓或淡,亦奶亦稠,干稀有致,汤随菜走,因汤多,即显得汤汤水水,故叫水席;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行云流水一样,故称水席。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两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牡丹燕菜原称为“假燕菜”,是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此菜制作十分精细,它以白萝卜切细丝,浸泡、控干、拌上好的绿豆粉芡上笼稍蒸后,入凉水中撕散,码上盐味。再蒸成颇似燕窝之丝。此时配以蟹柳、海参、火腿、笋丝等物再上笼蒸透,然后以清汤加盐、味精、胡椒粉、香油浇入即成,其味醇、质爽,十分利口。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访问,洛阳的名厨为他们做了一道清香别致的“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周总理也风趣地说道:“菜里开花了”。所以人们后来又把燕菜称为“牡丹燕菜”,名声更大了。

豫菜与河南饮食文化(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