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系心理学:你只要做到信任和喜欢自己

 青衣问道 2013-10-12


建立良好的关系,大概有两个原则:


一个是要信任,另一个是喜欢。


信任是建立在父母或早年重要关系基础上的。如果你在生命的早期没有得到父母或扶养人的无条件接纳和关爱,就不可能建立起对人的信任系统,所以,在0--3岁的母爱才是那么珍贵,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心甘情愿地压抑自己的很多意愿。0--3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来源,而安全感几乎决定了孩子的命运,有安全感的人,他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别人是可以信任的,人和人之间是互助的,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这样的人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人都敢见,什么事都敢做。



喜欢和我们自身的价值趋向有关,如果你必然要和谁打交道,想办法让你喜欢他,良好的关系就成功了一半,然后让他也喜欢上你,那你们之间关系就搞定了,事情也多半能成。


要做好信任和喜欢这两点,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会喜欢自己。即:尊重人性,尊重自己,对自己的一切需要不区分好坏,合理不合理,只是关心怎样合理满足需要就是行。这里的合理是对自己有利,不伤害别人。


喜欢自己的人,理解、包容别人时是真诚的,不是勉强的,因为他就是这样理解和包容自己的。他允许自己的所有需求表现出来,并且能运用自己所有的资源,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喜欢自己的人会真诚的赞美别人的努力和成功,是因为他经常这样赞美自己,习惯了,这样的人就是天使,他让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他和别人的关系都处在良性循环的状态,他从容、平和、喜悦,他走在开心愉快的人生旅途中,想活得不好,恐怕都很困难。



憎恶自己的人,必然也憎恶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在情绪上常常显得很不稳定,不是有意表现优越,便是相当自卑。这种内心的摩擦,使得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同样也会憎恶他人。

  如果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如何。先调整自我关系,然后改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的途径。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差异。

  既然能够自主,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要由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换句话说,一切的言行,事实上都要先通过“自己”这一关。自己认可的,才说得出来;自己认同的,才做得出来。所有接触的对象,也由自己来决定。人,最先也最多接触的,应该就是自己。

  接受自己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过分地爱自己,有时会成为可怕的自恋狂。自恋狂最大的特征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不但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从来不怀疑自己很可能具有某些缺点,以致自认为十分可爱。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客观地反省自己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发现自己有缺点,只要实实在在努力去改善就可以了,不必过分憎恶甚至嫌恶自己,造成自我否定,反而容易成为坏人。

  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就能够把它变成优点。接受自己有某些缺点的事实,尽量不要让它发展,进而将它转变为自己的优点,才是最好的办法。贝多芬后来变成聋子,照样谱写传世名曲。人都不是完人,有缺点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没必要变成完人,“完人”表示把人做完了。对于自己的缺点,固然不可忽视,却也不必紧张。因为紧张无济于事,并不能解决问题。

  把缺点变成优点,听起来有一些奇怪,怎么会这样?其实任何言行,配合时空的变迁,调整到合理的地步,便是优点。离开了具体的时空,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劣可言。

  尽量减少缺点增加优点,并不意味着让所有人都说你好,想得到所有人的赞美本身就是贪心的想法。大家都说好,未必真的好;大家都说坏,也未必真的坏。特别是多元化社会,同样一件事,有一个人说好,就可能有五个人说坏。我们不能够单凭人家的论断来判定这件事情的好坏,却应该看看赞成的是哪些人,反对的又是哪些人,然后再谨慎地进一步判断。

  不要太过在乎别人的批评,听到有人说自己的坏话,要看看说的人是谁。希望每一个人都说自己好的人,往往过分害怕得罪人而成了乡愿,并不是大家所喜欢的对象。

  因此,听到不同的声音,要先明辨是非,因为不同的人立场常常不一致。凭良心,不讨好,也不刻意为了凸显自己的好而得罪小人,这才是上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