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是病,因为内脏供血不足而加大心泵输出力度,西药降压虽降下血压,但对于内脏器官供血不足得不到改善,日久必造成内脏器官衰竭,造成并发症。对于肾、脑、脾、脉问题按照侧重造成的高血压,有如下几个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子可以参考。 一、脑肾型 黄精四草汤 药物组成:黄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豨莶草15克。 适用证: 高血压病 。证见眩晕头痛,手麻、肿胀,兼有高血压。 点 评:补脾、平肝、通络、利尿。 二、心脑血管型 益心健脑汤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 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 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三、 经络不通型,该病型多数无症状,起病隐匿,查体或脑血管意外才发现。 调络饮 调络饮 【组成】桑寄生15g 生地15g 丹皮15g 白芍15g 黄芩15g 菊花15g 夏枯草30g 杜仲15g 牛膝15g 桑枝15g 桂枝15g 生石决明30g 甘草15g 【功效】调和脉络,降压清眩。 【主治】缓进型血压高病,属肝阳上亢者。症见头晕目眩,甚则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恼怒而加剧,脉象弦数有力,严重时手足麻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牛膝补肝益肾,引血下行;生石决明镇逆潜阳;寄生、杜仲补肝益肾;生地以平血逆;丹皮、白芍凉血活血,生血和脉;黄芩养阴清热;菊花治头目眩晕;夏枯草补肝血,除虚烦;桑枝、桂枝调营通脉,以防偏风;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补肝肾,平肝阳,降血逆,调血脉之效,使阴平阳秘,血脉调和,而适用于缓进型血压高病。 【加减】手足麻木加黄芪30g,桂枝15g。 【点评】缓进型血压高亦称良性血压高,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近半数病人可无症状,血压增高常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得发现,少数病人则在突然发生脑血管意外时发现,由此可见本病与肝阳上亢,血气上逆相关,即与“血脉”直接相关。王老用“调络饮”调和脉络,使血脉协调平衡,故对缓进型血压高病确有一定疗效。 四、综合型 八味降压汤 组成:何首乌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川芎5克,炒杜仲18克,黄芪30克,黄柏6克,钩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益气养血,滋阴降火。 主治:凡表现为阴血亏虚,有头痛眩晕、神疲乏力、耳鸣心悸等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加减运用:伴失眠烦躁者,加炒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栀子9克;便稀苔腻、手足肿胀者,加半夏9克、白术12克、泽泻30克;大便干燥,加生地黄30克、仙灵脾18克;上热下寒、舌红口干、面热足冷,加黄连5克、肉桂5克。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18.高血压病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