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钦

 悟道参禅学习 2013-10-17

  天一阁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筑。范钦(1505-1585),字尧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即范钦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出任湖广随州知州,入为工部员外郎,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河南等省地方官,后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累官至兵部右侍郎。他的宦迹遍步半个中国。

  范钦爱书如命。每到一处,就刻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购置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兼收并蓄。他把各地搜集到的书籍,寄回原籍宁波月湖之滨的故宅。“东明草堂”为他的藏书处。

  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他在任工部员外郎时,因顶撞皇亲武定候郭勋,郭勋在皇帝面前诬害他,因此含冤下狱,受廷杖之责。出为袁州知府时,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严世藩。严世藩想罗织罪名害他,严嵩劝阻说:“范钦是连武定候郭勋也敢顶撞的人,如此强项,你若参他,反倒让他出名了。”严世藩见身为宰相的父亲尚且忌惮他,只得作罢了。范钦见严嵩当权,朝政日废,就在兵部右侍郎位上卸职归里。他把搜集到的各种奇书带了回来,藏于“东明草堂”。

  范钦辞官回宁波后,与当时从南京兵部尚书退职回乡的张时彻和告老还乡的兵部右侍郎屠大山十分相投,诗文唱和,一时传为佳话,被称为东海三司马。范钦与书法家丰坊为邻。丰坊是江南望族,家有祖传的“万卷楼”,藏有海内珍本甚多。范钦与他研究版本,搜求古籍,并常向他借抄典籍,以充实“东明草堂”,并请丰坊为他作了藏书记。丰坊晚年得心疾,精神很不正常。藏书又多被门生辈拿走,又遇一场火灾。于是,他就将碧沚住所卖给范钦,并且写下了“碧沚园,李氏宅,售与范侍郎为业,南禺笔”。(南禺是丰坊的别号)。“万卷楼”的残余藏书也尽为范钦所有。从此,范钦的藏书更加丰富了。范钦还与江苏太仓藏书家王世贞交换转抄罕见之本,这样又使范钦藏书中增加了不少抄本。范钦藏书当时号称东南第一。

  随着藏书的激增,范钦的“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为使藏书得到永久性的保护,范钦就于明嘉靖四十年前后(公元1516年)“于其宅东月湖深处,构楼六间以为藏书之所。”楼用砖筑成,与住宅建筑不相毗连。楼前开凿水池,使与月湖相通,蓄水备用。范钦对万卷楼失火,许多善本付之一炬,十分惋惜。为了给新建的书楼题个能永久保存古籍的好名称,一次在披览古帖时,看到汉代学者郑玄注解《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话,就把书楼定名为“天一阁”,取以水制火之义。书楼共两层,楼上是一个统间,不置隔墙,合“天一”之数;楼下分为六间,合“地六”之数,象征“天一地六”。池,也取名“天一池”。

  范钦建筑了天一阁,是十分得意的。当时阁内储有藏书七万多卷,多数系宋明的木刻本和手抄本,有的是稀有珍本和孤本,在当时文士学子中颇有影响。范钦也常常邀集当地的名士到天一阁饮酒谈诗。他在《上元诸彦集天一阁即事》诗中写道:

  阗城花月拥笙歌,仙客何当结轸过。

  吟倚鳌峰夸白雪,笑看星驾度银河。

  苑风应即舒梅柳,径雾含香散绮罗。

  接席呼卢堪一醉,何来心赏屡蹉跎。

  范钦为了保护自己一生苦心搜集的藏书,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为后辈制订了许多严格的阁禁。例如,烟酒火烛不许上楼,藏书由范氏族中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并且还规定,违反阁禁,一至三年内不得参加祭把祖宗的大典。这样就防止了书籍个人占有和书籍的分散流失。

  由于阁禁森严,也使许许多多想一登天一阁者望楼兴叹。据清人谢堃《春草堂集》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诗书,听到宁波天一阁有数万卷藏书,欣喜之余,为求得有登阁读书的机会,就托丘太守为媒,嫁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为妻。婚后,钱绣姜满怀登阁希望,对范秀才提出要上天一阁看书时,范秀才为难地说:“范家有‘书不出阁、女不上楼’的家规,你想登阁看书,这是万万办不到的事啊!”钱绣芸听后如雷击顶。竟至郁郁含恨而终。

  阁禁之严,可见一斑。

  范钦为了不使书籍虫蛀、霉变,就用芸草夹在书页中以防虫蛀;又用萤石放在书橱下收湿以防霉变。

  范钦活到八十岁,临终时,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及数万卷藏书。然后把大儿子范大冲和第二个儿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任让两房后代选择。长子范大冲继承了天一阁。为遵奉先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初衷,范大冲又为后辈制定族规,又拨出部分良田,用田租的收入保养藏书楼。

  族规虽是苛严,但也有破禁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宁波主持 “证人书院”,因为他是海内名宿,兼与范家挚交,这位异姓人头一个破例登上了书楼。黄宗羲在阁中读到许多罕见的书,并写了《天一阁藏书记》一文,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事实何尝不是这样,明清以来,单就宁波来说,丰坊的“万卷楼”,全谢山的“双韭山房”,卢址的“抱经楼”,徐时栋的“烟屿楼”,都不复存在,唯独天一阁仅存,成为全国最古老的藏书楼。

  自黄宗羲登楼后,能登此楼者,亦是屈指可数。宁波著名史学家全祖望也可算是其中之一。他在《久不登天一阁偶过有感》诗写道:

  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藏独此家。

  为爱墨香长绕屋,只怜带草未开花。

  一叙追溯风流旧,十载重惊霜鬓加。

  老我尚知孤竹路,谁来津逮共乘槎。

  天一阁珍贵书籍的遭劫是与天一阁誉满全国同时降临的。清乾隆帝久闻天一阁盛名,在他下旨营造置放《四库全书》的书楼时,特地派人到天一阁考察并测绘构造图样。以后分列的全国文渊、文源、文澜、文津、文溯、文汇、文宗七大阁都按天一阁图样仿造。乾隆帝还下旨各省采访遗书,进呈备用。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只得呈了天一阁六百三十八种珍贵的书籍。乾隆帝为嘉奖范氏进呈之功,特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共一万卷。以后又赠天一阁《平定回部得胜图》、《金川得胜图》各一套。从此,天一阁誉满全国。

  树大招风,从此天一阁屡遭劫夺。清道光庚子之役,英军袭扰宁波,闯进天一阁,掠取《大清一统志》及地理书籍数十种而去。

  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进驻宁波的前后,当地窃贼乘乱,捣毁天一阁后墙,窃运大批藏书,论斤卖给奉化一个制纸作坊的商人。

  公元一九一四年,惯偷薛继谓,受书商指使,潜入书楼,晚间用小舟偷运,至少有一千余种珍贵书籍被偷。据说,被偷书籍,被奸商以高价售给洋人。

  此外,还有地方上的父母官借书不还,以及零星散失和保管不善,到解放前夕,天一阁藏书只剩下一万三千多卷,只有原藏书的五分之一。许多珍籍成了断简残篇。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香辟蠹鱼。今日椟存珠已去,我来翻撷但欷歔。”

  但是,历三百余年保存下来的这一万三千多卷古籍,仍旧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遗存的书籍,宋元版本已为数甚少,绝大多数为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以各地方志和明朝科举题名录为最名贵。宁波解放前夕,周恩来指示南下大军要保护好宁波的天一阁,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郭沫若到天一阁视察时,抚今思昔,在天一阁“兰亭”中挥笔题律诗一首:

  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琅环信不虚。

  历劫仅存五分一,至今犹有万卷余。

  林泉雅洁多奇石,楼阁清癯类硕儒。

  地六成之连解放,人民珍惜胜明珠。

  解放以后,天一阁管理部门,经多方访求,收回了散失在各地的天一阁原藏书。宁波许多著名藏书家和他们的后裔,都把自己珍藏的书籍捐赠给天一阁保存。基中有冯孟颛“伏跗室”藏书;朱赞卿的“别宥斋”藏书;孙翔熊的“蜗寄庐”藏书以及张秀言的“樵离”藏书,杨容林的“清防阁”藏书等等,可谓百川归海。由此,天一阁藏书已逾三十万卷,其中善本书为八万卷。藏书独具特色、为国内各大图书馆所少见的有两大类:一是明嘉靖年间刻印的全国各地方志二百七十四种;二是明朝乡试、会试登科录四百十一册。这些古籍都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胜地、人物,风俗以及各地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等宝贵资料。此外,还有不少名贵的手抄本,如明代正德年间吴氏撰辑的大型类书《三才广志》手抄本,据说从未刻印过,至今也没有发现第二部手抄本,被誉为“稀世之珍”。

  天一阁不但以藏书之丰誉满全国,还以园林构筑奇特而闻名遐迩。范钦在建造藏书楼时,在楼前开有一方水池。到了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曾孙,做过礼部主事、陕西学政的范光文,请了良工巧匠,将藏书楼前的花园作了精心安排。他请名匠在天一阁周围凭借墙院,垒成一座玲现透剔的假山,遍植竹木,立一半亭于绿荫深处的白墙之隅。上有楹联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景致幽绝。泉石林园,占地半亩,山重水复。盘陀起伏,曲径通幽,形成耐人寻味的景致。全座假山堆成福、禄、寿三个字形,其中可看出九狮一象,移步换形,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结构疏疏密密,色彩浓浓淡淡,成为江南独具风范的园林杰作。一九三三年,在宁波热心人士的赞助下,对天一阁进行了一次大修,将原在文庙中的“尊经阁”迁建至天一阁后花园边;并把宁波拆城筑路时出土的一些碑石,移置于此,定名为“明州碑林”,与天一阁浑成一体,组成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庭院。随着天一阁藏书的增多,在天一阁毗邻又新建了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三层新书院。用于储藏二十余万卷一般性古籍,与天一阁形成珠联璧合。

  天一阁内“明州碑林”,嵌置于“尊经阁”四周平砌的高墙中,有八十多块古代石碑。其中有珍贵的宋碑《赵隐居墓志铭》绍兴丙子《施饿碑》、楼钥《耕织图诗》等七方;元碑十六方。在明清碑中,有明著名书法家丰坊临王羲之《兰亭集序》,以及民族英雄钱肃乐、张煌言、陈良漠等遗墨、石刻等,成为天一阁的组成部分。天一阁海内外学者向往之地。正如郭沫若所题“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作为全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