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吗

 半道上 2013-10-20


⒈吹气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需要重新抽血检测?

不需要再抽血检测。吹气检查幽门螺杆菌(HP)也就是我们临床所说的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不用经过胃镜,安全、简单、快速、无痛苦的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它的原理是胃内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成NH3CO2CO2吸收入血后随呼气排出,那么口服一定量的13C-14C-标记的尿素后,通过特定的仪器测定呼气中13CO214CO2的量,则可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呼气试验是目前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准确率最高的方法之一,其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93%。而抽血检查是指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的抗体。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数周后人体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HP根除后体内抗体仍可维持6个月以上,所以血清中HP抗体阳性不能判断患者现在有无感染,阴性也不能排除初期感染,故抽血检测HP抗体的方法其实是不主张用于临床诊断的。换而言之,呼气试验可以用于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治疗后的复查,而抽血做血清抗体检测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提示曾经感染,不用于治疗后复查。当抽血检查HP抗体阳性时,尚需其他的方法如呼气试验等检查进一步确定是否有现症感染。

⒉幽门螺杆菌能否自行转阴?是否需要治疗?治疗是否有转阴的可能?

HP阳性自行转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朋友都需要进行杀菌治疗。在临床上,大部分医生主张对于没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胃癌家族史、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果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不一定要杀菌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只有10%15%的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还有更少的人可能发展为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和胃癌。有些朋友发现自己幽门螺杆菌感染,害怕得胃癌,要求治疗,其实意义不大。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能否发展为胃癌,与患者的自身许多因素相关,如胃癌家族史、基因多态性的改变、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所以世界胃肠病组织制定的《发展中国家HP感染临床指南》中的实践要点指出,应根据适应症进行HP检测,不应任意扩大检测对象。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的适应症包括:⑴消化性溃疡;⑵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⑶早期胃癌术后;⑷有胃癌家族史;⑸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⑹计划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对于以上患者根除HP的益处是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发生胃癌的风险等。对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和没有治疗要求的朋友,可不行杀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经杀菌治疗后可行呼气试验或粪便HP抗原等方法检查,了解是否得到根除(转阴)。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上单独使用一种药是绝对不行的,目前经典是根除HP的方案仍旧是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或四联疗法(质子泵+铋剂+2种抗生素)。近年来,由于临床不规范的用药及不必要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耐药越来越多,根除率越来越低,所以规范治疗对大家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初次治疗,应选择敏感抗菌素,精心设计,规范疗程,提高根除率。

⒊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有传染性?跟朋友、同事一起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

目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尚不明确,可能存在口—口传染、粪—口传染及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途径传染。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家庭成员的儿童感染率,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家庭成员的儿童。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在和朋友、同事一起吃饭时,分餐会好一些。

⒋应该怎样监测病情?是否需要做胃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出现症状、发展为严重疾病的只是少数,千万不要因为此感染,而担忧自己将来得胃病或胃癌。如果没有胃部不舒服,并且家里人没有胃癌病史的,不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平时就有上腹部不舒服,饮食注意了仍旧不缓解的,应进一步检查。

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止痛片等非甾体消炎药,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时,在排除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可行胃镜检查。如果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有胃癌发生的,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并定期检查胃镜。对于年龄大于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痛、食欲下降、持续呕吐、消瘦、贫血等)不予支持先根除HP,需及时就诊,先行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摘自《大众健康》  2012年第11   梁晓梅/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