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末倒置的申遗

 啸海楼 2013-10-24

本末倒置的申遗

—— “和食”不适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野島剛 57分钟前

近日,日本政府透露,12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政府间委员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预计将“和食”正式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实话说,我并不赞成日本政府为食物申遗的做法。因为我觉得这跟富士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完全是两码事儿,相差甚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以珍奇建筑物或自然景观为对象的“世界遗产”及以古籍、记录为对象的“记忆遗产”并列,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三大遗产事业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各地的祭祀礼仪、传统技能工艺、社会风俗习惯等登记在册,对它们加以保护。目前,全世界共有257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包括歌舞伎、能乐在内共有21件。

这次日本为“和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大致是:

1.扎根于四季和地理环境的丰富食材在最新鲜的状态下使用;

2.食物摆放装饰体现自然之美,独具特色;

3.体现日本人尊重自然的基本精神,与每年例行活动和人生礼仪密切相关,如正月、种田、收割等传统活动。

可是,看到这些说明后,基本上不知所云。首先确定要申遗,然后想方设法堆砌一些牵强的理由——字里行间充斥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说食材丰富多样,恐怕比不过号称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以外都能吃的中华料理吧。饮食文化与每年例行活动密切相关这一点,在哪个国家都一样吧。尊重自然也不仅仅是日式饮食的专利。南部岛国上的居民们与大自然更是融为一体,他们的饮食应该也符合这一点。

确实,日式餐饮是世界上值得骄傲的独特饮食文化之一。但是,将日式餐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会怎样呢?

比如说,精致细腻的京都料理、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冲绳料理、朴素无华的东北农家料理,如果将目标锁定得更具体一些还好,但将整个日式餐饮都申请的话,似乎忽视了日本各地的特色。毕竟日本是个地形狭长、南北延伸的列岛。

如今日本人平常生活中的三大国民食物有“ラーメン”、“ カレー(咖喱)”、“うどん”。众所周知,ラーメン就是“拉面”, うどん其实是“乌冬面”,而咖喱则从印度传入。日本“原创”的食物一个都没有。然而,这种包容多样的饮食文化也正是日本的优点。

另外,不少人觉得日本的传统饮食有寿司,但寿司最早也就追溯到江户时代,历史只有200年左右。现在日本人每个月也就吃一次寿司。像生鱼片、天妇罗等每周差不多吃一次。每天都吃的食物是味增汤和白米饭这些。就连日本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和食”,却要面向世界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太愚蠢了。

(资料图:寿司。图片来源于网络。)

话说回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存在问题。至今已有四项与饮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法国美食”“地中海料理”、墨西哥传统料理”和“土耳其的麦粥传统”。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完全看不出基于怎样的评审标准。说起地中海,那范围实在太广了。尺度太宽泛了。简直就是谁先出头谁获胜啊。

比如说,中华料理、韩国料理、蒙古料理、泰国菜,每种饭菜都很好吃。它们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差。如果“和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其他国家也不会沉默不语吧。这次日本申遗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中国和韩国申遗动向的刺激。像这样争着比谁能当选世界遗产,究竟有何意义呢?

任何国家的料理都是与时俱进,不断随着外国传入的新食材和新烹饪方法而变化,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样子。100年前的日本料理应该和今天的样子大为不同。“遗产”这种东西应该以100年为单位来衡量,颇具历史维度。把饮食定位成“遗产”的话我觉得不太合适。

最重要的是珍惜自己的文化。将文化好好保存、传承给后世,这种想法也很重要。而且,自豪感这种东西,在每个人的心中共享就好,也没必要劳烦国际组织专门来给个权威认证。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224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