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览约取 取精用宏

 凝心室 2013-10-25

 

博览约取  取精用宏

-----感悟书艺之道

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几千年,是它的古朴幽雅,博大深邃令人无限追思和景仰,是它那独具的神韵、百读不厌的气质,令人倾倒和陶醉。从甲骨文的雄强、纤丽,篆隶的庙堂气象,行草的潇洒飘逸,真楷的沉着刚柔,这些都带着先祖的智慧,从千年时空中延绵过来的古老文字,在浩如烟海的灿烂文化长河里,仿佛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至尊书圣王羲之,热血书家颜真卿,尚意领袖苏轼,悲情书家赵孟頫,淡笔尚书董其昌,浓墨宰相刘墉等,在书法史上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遐想。也正是漫长的积淀让中国书法传统艺术浸透在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才使得先贤们的“中和之美”“气格之美”在中国书法史上筑起一座座丰碑,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很深的玄妙。直到今天,书法艺术时刻都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然而,对于每一个书家来说都必须真正懂得,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为此,在每个时代,随着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就不难看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更为精辟,让我们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就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直以来,书法学术界提出如何实现书法创作由继承传统到不断创新及书风嬗变和审美探究的话题,今天依然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远没有结束,能够真正代表时代精神的作品依旧没有出现。执意地传统书写似已不合时宜,一味地追摹时风又迷失自我。确切地说,书风的时代嬗变和多元化审美实际就是书法的时代笔墨精神的再体现和再创造。从书家个体来说,如何在多元的书法语境下,找准自己的切入点,不断深化个性艺术语言,博览约取、取精用宏,是当下青年书家求学问道的关键所在。 即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追求都是建立在前人传统基础之上的一个传承关系然而又均是在进行着滤择,批判性的扬弃。每个时代都是在统观前人所有遗产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需要取舍着、选择着新的艺术道路。通观书法历史长河和历代书家的成长,无不是在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才进入创作、创造的最高境界。可以说书法创作是在继承中求得发展,是在临写古人优秀碑帖中灵感萌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当代新的有生命的东西运用超意识的审美眼光,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提高悟性,充实底气,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方能创作出发人觉醒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如既有晋唐风韵又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和时代效应,在古老的国粹艺术中注入新的血液,使之符合新时代文化的审美标准和要求。领时代风骚方为大幸也。

书法艺术需要创新,就要很好地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时代脉搏,通过探求字形、用笔的变化强化书内与书外相结合。必须强调指出,杜绝一味的玩涂鸦的“技巧”处理,不要刻意的画字去追求拙朴,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如果连基本的楷书都写不好,你去创新,只能是“做”字,做使人不认识,只能是刺激人们视觉地墨块。创新只需率真地展现自己的性情,如李白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才是真正的“返朴归真”。弘扬书法艺术要尊重历史,跟上时代,师古为根,师法自然。哪一位古人不曾是今人?哪一位今人不终将成为古人?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为此,我更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学书取法乎上,要取法晋唐经典,不要过早确立个人风格。写风格书,对年轻人而言,容易将路走窄,容易走死胡同。说实话,对于这一点,有时我又很矛盾,不追求风格,写得温文尔雅,又容易成为写字匠,与艺术表现力相距很远。真的,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惑我很久。主要是不能将继承与创新割裂开来。我以为,我们要向古人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古人的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的精神。综观历代有许多有成就的艺术家,哪一个不是具备这种精神的。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深入,还没有深入就想着出来。真正深入的含义是具备清醒的主体意识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清醒的主体意识,你以为自己深入那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在麻痹自己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主体意识,临写的过程,承传的过程,是消极主体意识的过程。可是主体意识始终在起着作用,和它纠缠在一起,和它搏战。不是让它消灭你,而是在与它的交流,不断磨合、对话、搏斗的过程中,自己也是在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你不需要的,你这一主体也渐渐在形成。这个自然过程,什么时候走到一个面貌上去,走到风格上去,是自然而成的,而不是你过早地设计什么风格或晚些形成什么风格。过早设计风格,肯定是很粗浅的、丑陋的东西。所以说,研习书法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当朗月在天,清风入怀,雅室书斋,挥毫展素,追汉魏雄浑之气韵,明清之朴拙,读二王之儒雅,苏米之俊逸,与先人共语,与星辰同眠,不是很浪漫很有诗意吗?我坚信,只要按照自己对艺术、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真诚理解去把握作品的气质,以信心和虔诚,去给予,去奉献,去感动,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我,不断地有所作为,即不陈习于古人,亦不受束当代,而是融会贯通、深入精微、大胆突破、另辟蹊径,因而才能使自己的书法风格强烈而又独具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