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师临证经典医案(16)

 学中医书馆 2013-10-26
肺脓肿与脓胸
1.但知寒凉解毒,不知过凉冰郁,热毒壅郁,脓肿不除。
卫××,女,49岁。
寒战高热,汗出神疲,咳唾脓血。某院诊为肺脓肿。经用西药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1个月后,寒战高热,汗出已大见好转,体温也由4l℃降至37℃,但继续应用上药1个月后,症状不再继续改善,胸部x线拍片数次均未见改变。细查其证,除咳吐脓痰之外,并见胸满胸痛,头晕头胀,心烦易怒,纳呆食减,舌苔白腻,脉弦细涩。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久用寒凉重剂,阳气被郁,肝肺之气难于升降,脓液不得排出所致。正如仲景“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同一意耳。因拟疏肝解郁,宣肺化痰排脓。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瓜蒌15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橘叶10克,当归10克。
服药6剂后,头晕头胀,胸满胸痛,咳嗽吐痰均好转,继服20剂后,诸证消失,胸部x光片已正常,又服10剂,愈。
2.正虚邪实,热毒壅郁,脓汁不泄,但用解毒清热,其病不解
胡××,男,49岁。
2个多月前,在过度劳累之后,突然发现寒战高热,胸痛,咳嗽。某院诊为肺脓肿,脓胸。先用抗生素等治疗20多天不见改善,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20多天仍然不见好转。并在3天前从第三肋间肿痛处发现一溃破口有脓汁排出,吸气时有气泡出现。细察其证,除咳嗽气短,不断地咳吐黄稠脓痰,其味腥臭外,并见其精神极度疲惫,汗出,烦躁不安,时时恶心欲吐,头晕难于坐立,右腋下第三肋间有一黄豆大溃破口,随吸气而不断地有脓汁和气泡排出,周围皮肤不见高起,仅见青紫色,面色皓白而微透青色,舌苔白而厚腻,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肺痈高热乃热毒壅滞为患也,治宜清热解毒,然久用清热解毒何故不效也?再思其证,汗出,神疲,且面色皓白,溃破处但见青紫之色,乃气血俱虚之证,虚者宜补,不扶正焉能祛邪。又思其脉沉弦滑数,肺虚之脉当见浮而虚,而本证却见沉弦肝脉,必因寒凉过用而肝木被郁所致也。因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化痰排脓以治标。处方:柴胡18克,桔梗18克,瓜蒌30克,枳实18克,赤芍15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青皮15克,橘叶12克,白芥子1克,麦冬10克。
昼夜连进2剂,次日寒战高热大减,体温由40.2℃降至38℃,继服4剂,寒战发热消失,体温正常。气短、咳嗽、吐脓痰,汗出均好转,胸部溃破口已愈合,局部皮肤色变浅,食欲增加,继服60剂,果愈。
3.气阴俱虚,热毒壅盛,脓不得排,但予清热解毒,正不胜邪,其病不愈
郜××,女,63岁。
发热汗出,胸满胸痛,咳吐脓血20多天。医诊肺脓肿、脓胸。先以大剂抗生素治疗10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大剂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治疗10天仍不效。细审其证,除胸满胸痛外,并见其高热汗出,体温40.1℃,神疲乏力,气短难于接续,左乳外上方微肿,并有一破口不断随吸气而脓汁外出,且有气泡,舌苔黄白而腻,脉虚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而汗出,神疲气短者,气阴俱虚也;脉滑数者,痰热痈脓也。前用解毒清热,化痰排脓之剂不效者,乃因正虚而邪不却。治当补气养血以扶其正。处方:黄芪2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白芥子1克。
服药3剂,发热明显好转,体温降至38.5℃,其他诸证亦明显减轻,继服7剂,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大增,胸部疮口愈。宗效不更方意,服药40剂,愈。
肺不张
正虚邪实,始不扶正,后不活络,其病不解
俞××,女,39岁。
胸闷气短,咳嗽低热1个多月。医用抗生素等药治之不效,又用中药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治之亦不效。某院经过多方检查诊为肺不张。细审其证,除气短胸闷,咳嗽低热之外,并见疲乏无力,时微汗出,舌苔薄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弦滑者,痰也。合之与证,乃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热蕴肺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清热化痰以治标。《济生》桔梗汤加减:桔梗10克,防己10克,桑皮10克,浙贝母10克,瓜蒌15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生薏米18克,杏仁10克,黄芪15克,百合15克。
服药18剂后,精神明显好转,但气短、咳嗽。胸满等不见改善。细察其舌苔薄白,脉沉。因思脉由大转沉,此正稍复而气滞血瘀之证反著耳。治拟理气活血,宣肺化痰。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瓜蒌皮15克。
服药4剂,胸满气短咳嗽均好转,继服16剂,诸证消失,x线拍片:心肺膈正常。
一友云:前用化痰活血何故不效?后用活血化痰何故有效?答曰:本病始见脉大,其证以虚为主,治当扶正,其后证见脉沉,气滞血瘀为主,治宜活血理气,宣肺化痰,故始予祛邪不效,后以祛邪得效,此仲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义也。
结节病
从脉辨证,因证施方,其效即著郝××,女,59岁。10年来,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口干汗多。医诊糖尿病。最近4个多月,疲乏无力日渐加重,且伴有咳嗽吐痰,平卧时呼吸困难,坐起后好转,胸满心烦,纳呆食减,结节性红斑,肺门淋巴结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医诊结节病。住院4个多月,先用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中药止咳化痰之品不但不效,反而出现右臂浅静脉炎。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咳而遗尿,头晕脑胀,舌苔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本病既有气阴之虚,又有痰热之滞;既有肝肺之郁,又有风邪之入络。治疗之法,必分先后,否则难治。今脉虚大弦滑,治应先以补气养阴以扶正,理气化痰止咳以除其邪。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黄芩10克,紫菀10克。
服药4剂,胸满心烦,汗出乏力,咳而遗尿均减,然咳嗽气短,身痛,静脉炎不见改善。舌苔白,脉弦滑稍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者风寒人络也;滑者,痰热内郁也。治宜疏风散寒,化痰通络。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3克,白芷3克,川芎10克。
服药12剂,咳嗽气短,身痛,静脉炎,肺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均消失。继服6剂,除汗出口渴之外,诸证均失。
某医云:结节病吾未闻之也,然其应用中药却治愈者何也?答曰:结节病一名,中医著作中未见明确论述之病也,然其何以治愈?微妙在脉者一也,随证治之者二也。其脉原为虚大弦滑,故先予补气养阴以扶正,理气化痰以祛邪,后为弦滑而紧,故以疏风散寒。又问:方中仅用羌活、白芷、威灵仙至3克,其故何也?答曰:痰凝、血滞之证不可重用风药散之也,过散则血燥,痰凝难化也,故用小量以防伤正助邪。
结核性胸膜炎
1.胶于悬饮,泥于结核,久久不效
宋××,女,成。
胸满胸痛7个多月。医诊结核性胸膜炎。先以抽水、抗痨药、激素治之,胸水已明显改善,但至今仍不见全部吸收。为此曾反复穿刺以抽水,但只能抽出少量胸水。后又邀中医以攻逐水饮法治之,然10天后,诸证非但不减,且出现恶心泄泻。细审其证,右侧胸痛,气短,舌苔白,脉沉弦涩。综合脉证,思之:此久病已人血分也,不可但从气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白芥子10克,陈皮10克,降香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服药2剂,胸满胸痛,气短均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包裹性胸水竞如此之速效,其故何也?答曰:其久治不效者乃病在血分但治气分之故也,今从血分论治,故速愈也。
2.胶于悬饮,不思辨证,久治不效
高××,男,22岁。
持续高热,汗出,胸满,气短50多天。医诊结核性胸膜炎。先以西药治疗30天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攻逐水饮等治疗20多天亦不效。细审其证,寒热往来,体温39.9℃,胸满气短,恶心欲吐,舌苔白,脉弦数。因思寒热往来者,少阳之证也,宜予和解少阳。处方:柴胡28克,厚朴10克,草果10克,摈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苏叶10克,甘草6克。
服药4剂,诸证大减,体温37.5cc,继服4剂,体温正常,饮食增加,胸水明显减少。审其脉弦紧小数。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白芥子6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服药30剂,诸证消失,愈。某医问:何不用攻逐水饮法?答曰:本病证见少阳,当以和解。仲景在《伤寒论》中列述少阳有三禁,其中即有禁下一条,今所以不用攻逐者即宗仲圣之训也。
3.三阳合病,反与清解,表里不和,其病难愈
于××,男,2l岁。
持续高热胸痛40多天。医始终未确诊,与西药抗生素等治疗20多天,体温一直持续在39℃左右。又于某院住院检查治疗,发现大量胸水,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继续应用西药,并配合中药大剂清热解毒之药治之,20多天后,体温仍然不见下降。细审其证,除胸痛胸满,咳嗽气短之外,并见寒热往来,头身疼痛,口苦咽干,恶心欲吐,脘腹胀满而痛,按之更甚,大便不畅,小便微黄,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乃太阳、少阳、阳明俱见之证。急予达原饮加减,外散风寒,中调肝胆,里攻实滞。处方:厚朴10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柴胡10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大黄3克。
服药4剂,头痛身痛,寒热往来,胸满胸痛、脘腹胀痛等证俱减,体温降至37.8qC,饮食稍进,精神好转。某医问:结核性胸膜炎,中医称为悬饮,悬饮当予攻逐,如仲景《金匮要略》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而先生却不用何也?答曰:邪结少阳者必予和解,此仲景之意也。且《中医内科学》亦主张“邪犯胸肺,证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治法和解宣利。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而本证复有太阳、阳明之证,故不用十枣汤而用达原饮加减。继服16剂,诸证消失。停药1个月后,又因感冒而复发,经胸透又出现少量胸水。细审其证,除胸水胸痛而外,并见寒热往来,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予柴枳半夏汤加减。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白芥子6克,桑皮10克。
服药4剂,其效不著。再审其脉弦紧,胃脘有压痛。因思证见阳明腑实。改予达原饮加减为方:厚朴10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大黄4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柴胡10克,白芷10克。
服药2剂,诸证果减,继服16剂,愈。
4.久病入络,但予祛饮,血络瘀滞,病邪不除
邢××,男,成。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7个多月。医用抽胸水、抗痨药,氢化可的松等进行治疗后,虽然胸水已明显减少,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全部吸收,为此曾反复进行胸穿,但只能抽出少量胸水。不得已,又以中药逐水之剂治疗,一周之后,诸证仍不减轻。细审其证,除包裹性胸水外,并见右侧胸痛,气微短,舌苔白,脉沉弦涩。综合脉证,诊为肝肺气郁,痰瘀共存。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处方:柴胡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白芥子10克,陈皮10克,降香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
服药2剂,胸满胸痛,气短等症好转,继服10剂,诸证消失,胸水消失,愈。
某医问:包裹性胸水反复治疗而不愈,而采用理气、化痰、活血即很快治愈者,其故何也?答曰:脉沉弦涩乃气滞、血瘀、寒凝之脉,气滞、血瘀、寒凝者,必予理气、活血、温经、化饮同施方解,因此应用理气、活血、温经、化饮而速效。
充血性心力衰竭
1.少火当益,反助壮火,耗气损正,水气不化
郝××,女,36岁。
2l岁结婚,结婚后不久发现心悸气短,偶而咳血。某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3年多以前,怀第二胎后,病情突然加重,至产后病情更加严重,反复咳血,乃急至北京某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之后,虽然咳血已经停止,但却出现心房纤颤,心力衰竭,气短,心悸,浮肿,腹水,尿少。医以强心苷、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以及抗生素等进行治疗,约两年不见减轻。乃嘱患者转请中医进行治疗。察其证见呼吸极度困难,不能平卧,心悸心烦,全身浮肿,胸腹积水,发绀,口干口渴,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数促,手足心烦热而指趾反见厥冷。某医诊后认为系心肾阴虚,急予滋阴清热。处方:生地20克,麦冬10克,元参15克,石斛15克,龟甲20克,茯苓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五味子10克。
上药服1次后不久患者即感腹部坠胀,气短难续,并时见神昏谵语。为此又急邀李翰卿先生诊治。云:此病阴阳大衰,病重而剧,正虚邪实,攻补两难,若不急救心肾之阳,则病者不久于人世也。急处:附子0.3克,茯苓1克,白术0.3克,白芍3克,人参1克,杏仁1克,桂枝1克。
服药2个小时后,气短心悸好转,1个小时后开始排尿,其后又连续排尿4次。次日再诊,患者已可以平卧睡眠,呼吸困难明显好转,全身浮肿、腹水亦明显减轻。宗效不更方,继进3剂,浮肿全消,饮食增进,并能下地活动。一医云:如此危重之疾,竞用如此之剂,病重药轻,岂能顶事。急处下方:附子15克,人参15克,白芍15克,茯苓30克,白术20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
服药1剂,病情又剧,尿少浮肿,呼吸难续。再邀李翰卿先生诊治。云:《内经》曰: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散气。附子等药少则生气,多则散气,此病如此之重,只可生气,不可散气,再散其气则阴阳离绝也。再处:附子0.1克,茯苓1克,白术1克,白芍1克,生姜l小片,人参1克,杏仁1克。
次日再诊,病情大见好转。
2.胶着固涩,不知随证,治焉不错
郜××,男,30岁。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闭锁不全,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经过某院治疗后,虽然心悸气短,难于平卧之状已明显改善,但腹胀腹水、浮肿尿少仍不见好转。乃邀某医以中药理气行水,温阳利水等治之,数剂后腹胀浮肿明显减轻,精神增加,但服至第10剂后,诸证不但不减,反见日趋加重,其后虽用药达200剂,症状不再改善。细审其证,除腹大青筋脐突,下肢浮肿,气短心悸之外,并见其口渴喜饮,体瘦而皮干,全身紫黯,尤以舌、唇、指为甚,稍一活动即气短难于接续,舌苔黄白而腻,脉沉滑数促结。因思脉沉者,气郁也;滑者,痰热也;促者,阳气大衰也;结者,气滞血瘀也。合之于证,乃气血大衰为本,气滞血瘀,水湿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利水除湿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莱菔子10克,砂仁10克,防己15克,大腹皮10克。
某医云:老师在真武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曾介绍说:真武汤温阳利水,用于心力衰竭有卓越的疗效,余临床用之亦确实如此,而此患者却不用此方何为也?余治此患者始见有效,其后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又何也?答曰:真武汤用于心肾阳虚,水饮内停的心力衰竭确有卓越疗效,这是众多医家都承认的。但是,它并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唯一良药。至若其他原因的心力衰竭,因其不是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所以当然也不会有效。至于为什么开始用真武汤有效而后没效果,那可能是先时是心肾阳虚,水饮内停,而后又变成其他证候的缘故。本证从目前的脉证看是气血大衰为本,气滞血瘀,水饮内停为标,所以采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黄精、生地的大补气血,柴胡、三棱、莪术、薄荷、青皮、陈皮、丹参的理气活血,苍术、白术、陈皮、砂仁、莱菔子、防己、大腹皮的利水化饮进行治疗。
服药1剂,腹胀浮肿,心悸气短均减;继服10剂,诸证大减,饮食、精神大增;又服上方30剂,腹水全消,精神倍增,并可到户外作一般的活动。前医云:仲景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是诸病证治大法也。吾所不能取效者在于此耳。
窦性心律失常
1.病邪在肝,但从心治,病位不同,取效尤难
甄××,男,45岁。
胸胁满闷,心烦心悸2年多。医诊窦性心律不齐。医者先用西药治疗一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等法治疗7~8个月仍无功。细审其证,除胸胁苦满,心烦心悸外,并见其头晕头痛,纳呆食减,夏季则手心烦热,冬季不热,舌苔白,脉弦细结涩。因思:脉弦者肝脉也,细者血虚也,结者瘀也滞也;涩者寒也滞也。合之于症,乃肝郁血虚之证耳。因拟养血疏肝。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薄荷30克,茯苓10克,青皮10克。
服药2剂,诸证大减,继服20剂,诸证俱失,愈。
某医云:心脏病为何治肝而不治心?答曰:脉、证俱为肝病所以从肝论治。其心证乃肝之所为,故从肝治而心病得愈。且前医已屡用治心之方而不效,事实证明从心治不可从也。
2.病邪在肝,反与清心泻火,病位不同,焉能取效
邵××,女,28岁。
心烦心悸,有时突然感到心跳的厉害,有时突然有心跳暂停之状3年多。医诊窦性心动过速。先用西药治疗1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泻火等治疗1年多亦无功。细审其证,除心烦心悸之外,并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胸胁苦满,或时窜痛,月经失调,经前心烦心悸加剧,舌苔白,脉弦细数。思之:脉弦细者肝郁血虚也;数者热也。综合脉证,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前用养心安神泻火之不愈者乃肝病治心本末倒置之故也。拟用养血疏肝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丹参10克。
在停用其他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开始服用以上药物4剂。1个月之后,再诊云:原来每天都心悸心烦,服用上药4剂后,心悸心烦一直没有发作,为此没有再服任何药物,昨日心烦心悸又作,但不如以前的严重。继服上药20剂,果愈。
过早搏动
1.重复用药,相互抵触,难明正误
陈××,女,45岁。
失眠健忘,胸满心烦,时而汗出3年多。医诊神经官能症,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先用西药治疗一年多效果不著,继又配合中药疏肝理气,养血疏肝,养心安神等,以及按摩、气功、针灸等治疗7~8个月亦无明显改善,特别是近8~9个月以来,胸满胸痛,心烦心悸更加严重,经常感到一股热气突然上冲,冲至心胸即心悸不宁,冲至咽喉则感窒塞不通,呼吸极度困难,冲至头则头晕脑胀,全身汗出,继而全身软弱难于行动,为此长期不能坚持工作。细审其脉见濡缓而时滑时涩时结,舌苔薄白。思之:久病脉见濡缓者为气阴两虚,痰郁气结,滑、涩、结俱见者,为痰、郁并见。合之于症,乃气阴两虚,痰郁气结。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同施。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生地10克,远志10克。
服药6剂,诸证不减。因思病药根据经验是相符的,然其无效者何也?又思当今公费医疗者大多用药甚杂,中、西共用,丸、汤同施,中药配方尚且注重配伍之相须相使相反相畏,此用药如此之繁,难道无相反相畏者?因嘱患者暂停其他任何中、西药饵,仅仅服用上方4剂,以观效果。
连续服药4剂,诸证均减。患者云:朱老嘱我停用其他药物,我当时非常想不通,所以吃了汤药,又接服西药、丸药,但是因为爱人、父母阻挡而停用两天,真想不到停用西药、丸药以后,病情反而大见好转,为此又服药2剂,效果果然大增。继服40剂,诸证全部消失,并恢复工作。
2.胶于复脉,不辨兼证,久治不效
王××,女,50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纤颤2年多。医先予西药治之1年多效果不明显,又改请中医以炙甘草汤加减治之约半年多仍不见改善,又易医以养心安神,补气养血加苦参治之仍无功。细审其证,除心前区憋,心悸之外,并见头晕心烦,时时叹气,舌苔白,脉弦滑结代而微沉。因思弦脉者肝胆之脉也,滑脉者痰热也,结者郁结之证也,代者脏气衰也。综合脉证论之,乃肝郁气结,痰热不化,脏气衰败也。治拟疏肝理气,益气化痰。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5个,瓜蒌18克。
眼药5剂,诸证俱减,继服上方5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愈。
阵发性心动过速
1.痰火郁结,反安心神,肝病心治,痰火反补,终非其治
贺××,女,35岁。
阵发性心动过速4年多。医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后又改用中药养心安神之剂500余付,始终不够理想。询其脉证,云:心悸呈阵发性,先开始时每月发作2~3次,最近发作尤其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发作之始,先感心烦,继而逆气上冲,冲至心胸则心跳难忍,冲至咽喉、颈部则憋闷难于出气,冲至头则头晕汗出,汗出遍身之后即心悸好转,而全身却疲乏软弱;每次心跳发作,心率达100一120次/分,很少超过130次/分,发作以后即迅速转为80次/分左右。这种发作与情绪有很大关系,舌苔薄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弦滑之脉有痰火郁结在肝胆也。又思前用诸方之不效者,一以实作虚治,二以肝作心治之故也。乃拟疏肝解郁,化痰泻火为方。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桑皮15克。
服药10剂,诸证果减,继服20剂,瘥。
2.肝郁气结,上热下寒,水饮上冲,不去温下,但予泻火,寒饮反郁,病证不愈
王××,女,40岁
阵发性心跳难忍3—4年。医诊阵发性心动过速。医先以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疏肝泻火等治疗1年多仍不效。细审其证:心跳每呈阵发性,每次发病,先感脘腹悸动,继而热气上冲,冲至胸则胸满心悸不已,冲至咽喉则发憋而呼吸困难,冲至头则头胀头痛,烦乱不安,继而全身汗出,汗出之后,心悸,胸满,呼吸困难消失。开始发病时1个月发作仅1—2次,其后逐渐频繁,现在平均1日发作1~2次,每次少则几秒钟,多则1分钟。即使不发作,也经常感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白带多或阴痒,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涩。因思:弦脉者肝脉也,紧者寒湿互结也,涩者寒也滞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痰湿阻滞,上热下寒,水气上冲之证。拟用疏肝解郁,温阳化饮,清上温下,化饮降冲。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军3克,白术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诸证消减近半。又服10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既为肝郁、痰滞之证,何用奔豚汤、柴胡枳桔汤等不效,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反效也?答曰:柴胡枳桔汤、奔豚汤用于痰热脉滑者固为效方,然本证为上热下寒证,若但用疏肝化痰泻火则下寒不温,故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且本方含芩桂术甘汤,苓桂甘枣、茯苓甘草汤意,故治之得效也。
3.病在肾,治在心,本末未明,故治有误
赵××,女,30岁。
阵发性心跳过速,每日2—3次,3年多。医诊阵发性心动过速。医以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又以中药养心安神、平肝泻心火之法治疗近2年仍不效。邀余诊视,予柴胡加龙牡、奔豚、桂枝加桂汤约1月,俱不效。细询其证,除阵发性心悸每日1~2次,每次约1分钟外,并见其脉弦细而尺大,发病时脉弱而数尺脉弦。因思脉弦细者阴阳俱虚也,尺脉大者肾虚也,尺脉大而弦者肾阳不足寒水搏击也。前方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奔豚汤皆从肝治而未及病之所在也。因拟温-肾阳,化寒水。处方:山药10克,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
服药2剂,心悸1月未发,继服10剂,愈。
心房颤动
1.胶于活血,泥于补气,拘于瓜蒌,终归不解
吴××,男,6l岁。
胸满心悸1年多。医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多无效,后又以中药活血逐瘀、复脉、,补气养血、宽胸通阳等法治疗7个多月无效。尤其是近2个月来,心悸胸满特别严重,虽多次采用同步直流电转复亦未解决问题。细审其证,胸满心悸,时时逆气上冲,冲则心悸惊恐更甚,且时时汗出,脘腹悸动,舌苔白,脉弦细涩时见结促而紧。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细涩者,阳虚水饮上冲也。结促而紧者,亦寒甚阳气不足也。且脉见沉,沉者郁也。合之于证,乃阳虚气郁,逆气上冲,治宜理气通阳降冲。处方:人参10克,乌药10克,焦槟榔10克,沉香10克。
服药4剂,逆气上冲,心悸胸满俱大减,加肉桂4克,服药10剂,果愈。
某医云:此严氏治七情气逆之四磨汤也,为何用其治冠心病、心房纤颤?答曰:中医治病在辨证论治,此证逆气上冲,冲则心悸汗出乃中医所述之郁证、奔豚也。郁证者,自然当予理气,故予四磨汤治之。
2.泥于活血,滞于通阳,不予辨证,难于奏效
芦××,女,50岁。
3个月前,突患左侧面神经炎,虽用针灸、理疗、中药牵正之类不见好转。1个月前,又突感腹部悸动,逆气上冲,心悸气短,自汗时出,疲乏无力。经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室颤动。用西药、中药、同步直流电转复均无效。细审其证,既惊且恐,心悸频作,腹部悸动,逆气上冲,冲至胸则胸满心悸,冲至咽喉则憋闷气短,冲至头则头晕汗出,舌苔白,脉沉细弦涩。综合脉证,诊为阳虚为本,痰郁气结为标。治拟补气温阳以培本,温阳化饮降冲以治标。处方:人参10克,肉桂10克,半夏10克,炙草10克,茯苓10克。
服药2剂,诸证均减,继服2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正常。
某医云:此乃局方四七汤也。四七汤者,治七情所致之病方也,今心房颤动竟亦用之,吾不解也?答曰:汪昂《汤头歌诀》云:“人参补气,官桂平肝,半夏祛痰,甘草和中,并不用利气之药,汤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本证素有气虚,痰饮,今复因气郁,故病作,所以用人参补气、肉桂平肝、半夏祛痰,甘草和中以治之也。
3.胶于养心安神,拘于宽胸通阳,不审脉证,不别兼证,其病不治
麻××,男,67岁
冠心病、心房纤颤7年多。先用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活血通脉、宽胸通阳等治疗3年多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心悸心烦,时时心跳有暂停之感,胸满,心前区时时刺痛,舌苔薄白,舌质微暗,脉虚弦涩结或结促兼见。综合脉证,诊为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党参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6剂,心悸胸满明显好转,继服18剂,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18剂,诸证未作,心电图复查3次正常。
某医问:心悸为心病自当从心治,然用补心之药却无效何也?答曰:心悸一证,有心中悸、心下悸、脐下悸之别,本证之悸为胸部偏左之悸,为肝邪犯心之悸,故治之宜从肝,而不从心,前方之治心不愈者,即在此也。
4.胶于治心,泥于病名,不从辨证,其证难效
似××,男,40岁。
心悸心烦2年多。医诊心肌炎、心房纤颤。前后住院1年多,除西药外,仅只应用复脉汤、补心丹加减方即达400余剂,然始终不见效果。细审其证,胸满胸痛,头晕心烦,心悸乏力,手心热,舌苔白,脉弦细结涩或促结并见。综合脉证,思之:此肝郁血虚证也。治宜养血疏肝。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丹参15克。
服药4剂,胸满心悸好转,但却发现胃脘痞满不适,于是加檀香10克、砂仁10克。
服药3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连查3次,俱正常。
某医问:此逍遥散方也,何用于心脏病反效也?答曰:本证之脉、症均系肝郁血虚证,故以此方治之。至于为什么不用心药、心方,乃其脉为肝脉、心悸之部位为肝位,而非心位,故不用心药、心方也。
5.不审气血,不审寒热,不审本末,徒治其心,其病难治
程××,女,62岁。
心悸心烦3年多。医诊冠心病、心房纤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先用西药治疗2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活血通阳、益气养阴等剂治疗1年多亦不效。细审其证,胸满胸痛,心悸气短,时时逆气上冲,身热汗出,失眠纳呆,舌苔薄白,脉弦紧结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心阳不振,水饮上冲之证。拟用疏肝理气,温阳化水,降冲定悸。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茯苓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大枣5个,龙骨15克,牡蛎15克,大黄3克。
服药6剂,心烦心悸,胸满胸痛,失眠等证均减,继服18剂,诸证消失,心电图复查4次均正常。
某医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仲景方也,其用于心烦易惊尚可,何用于心脏病?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一疏肝,二温阳,三化水,四镇惊,故用之效也。
房室传导阻滞
不知本末,但知治心,不从脉辨,但从症分,难于奏效
鲍××,男,29岁。
心烦心悸时作时止1年多。医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先用西药治疗3—4个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之剂治疗半年仍无功。细审其证,心悸心烦呈发作性,有时一天发作3~4次,有时数天才发作1次,每次发作之前,先突然心跳加快,数秒钟后,心跳突然暂停,其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且平时经常感到胸胁苦满,头晕目眩,小腹不适,按之则悸动不已,口苦口干,舌苔白,脉弦涩不调。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涩脉者寒也滞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心阳不振,水饮上冲也。证非病在心,乃肝邪犯心,水气冲心,不可治心,宜疏肝理气,温阳降冲。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干姜3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0克。
在排除其他药物的情况下,服药2剂,诸证大减,宗效不更方之旨,又服上药20剂,诸证消失,果愈。
心室内传导阻滞胶于经验,因循守旧,不知随证,延误病期李××,男,45岁。
1年前,因心肌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中药清暑益气汤10剂,心电图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今年感冒后,又突发心肌炎、Ⅱ度左束支传导阻滞。急予清暑益气汤3剂,不效,又与4剂,仍不效,且有加重之势,心电图发现有Ⅲ度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日渐感到烦躁易怒,头晕脑胀,失眠,胸满胸痛,身烦热。细察其脉弦大而数,舌质红,苔黄。因思清暑益气汤者补气养阴,解表除湿,清热之方也,其用于脉弦大紧数者固为有效,其用于肝胆实火者则不可,肝胆实火者应予龙胆泻肝、当归龙荟、泻青丸之属,清暑益气汤实误也。又思龙胆泻肝汤用于兼有尿黄赤者尤良,当归龙荟、泻青丸适用于兼有便秘者,而本证大便不干而小便反赤,乃处龙胆泻肝汤。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
服药2剂,诸证均减,惟仍心烦失眠,舌苔黄,脉弦数。宗效不更方意,又思舌苔黄,胃家有热者,酌加芦荟4克,青皮10克,赤芍10克。
服药2剂,睡眠大增,心烦胸满骤减,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无异常。继服7剂,诸证均失,愈。
某医问:老师本病为何始用清暑益气,后用龙胆泻肝?答曰:清暑益气治束支传导阻滞为过去屡试屡验之方,今用于本患者乃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用之,及至碰钉子以后,始忆仲景之训,乃遵其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改用龙胆泻肝汤,药后果然效如桴鼓,实乃教训也。
窦房结阻滞
1.脾肾阳虚,湿浊不化,但予补气,不去温阳化湿,其病不愈
鄂××,男,45岁。
半个月以前,在院中站立说话时,突然感到心中空虚,极度疲乏软弱,头晕不能站立而摔倒在地,经过抢救神志才逐渐清醒,当时并没有引起大的注意,数天后又如此发作1次,清醒后仍一直头晕不能站立,软弱乏力,四肢厥冷,脉搏才1分钟2~5次,有时甚至长时间不见跳动1次。某医诊为气虚所致,予大剂独参汤治之不效,乃转至某院进行治疗。心电图明显异常,诊为窦房结暂停。因该院抢救措施较差,要求其再转院治疗。但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要求,不得不请中医会诊。审其精神疲惫,头晕不能站坐,肢冷,脉迟缓而微紧。综合脉证,思之:脉迟缓者,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头目,湿浊不化也,治宜温脾肾化寒湿可也。又思《金匮》“近效方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因予术附汤。处方:附子10克,白术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克。
服药1剂,头晕乏力好转,精神增加;继服6剂,头晕乏力消失,脉由每分钟5次增至65次。为了进一步确诊,又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心电图连续3次均正常。
2.气阴俱虚,痰湿内郁,反予温阳除湿,其病不愈
邵××,女,54岁。
3天前,正在工作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软弱乏力而晕倒在地,不久即完全清醒,但清醒后仍然感到极度乏力,头晕目眩,次日又连续晕倒,神志不清2次。乃急至某院检查治疗,确诊为窦房结暂停。要求住院治疗。然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邀中医以中药试之。察其除上证外,并见其数日失眠心悸,烦躁易怒,咽喉干而有异物阻塞感,舌苔白,脉濡弱迟缓。再询其进药否?答曰:除西药外,并曾服人参四逆汤,但服药后反觉更加头晕不适。综合脉证,思之:此乃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之证,而非阳虚也。乃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药进1小时后,精神好转,头晕减轻,服药3剂后,诸证大减,精神倍增,继服30剂,愈。
预激综合征
1.胶于西医病名,不遵中医辨证,病在肝而治心,其病难愈
何××,男,45岁。
头晕头胀,心烦心悸,阵发性晕厥7~8年。经数个医院检查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先用西药治疗3~4年不效,乃再请中医配合治疗。近3~4年来,有云肝阳上亢而予养阴平肝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补气养血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养心安神者,虽服药近千剂而效果仍不显著。细审其证,头晕头胀,心烦心悸均呈阵发性,发时先感胃脘部有空虚感,继而热气向上冲逆,冲至心胸则心烦心悸,冲至咽喉则窒塞呼吸困难,冲至头则头晕目眩不能站立,甚或突然人事不知而晕倒在地,汗出后即清醒如常人,轻时一月左右一发,重时一日数发,其后经常口苦口干,尤其是劳累,特别是心情不愉快时容易发作,舌苔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此仲景《金匮》所说奔豚证也,奔豚一证,《金匮》论治有奔豚、桂枝加桂、苓桂甘枣三方。此证脉弦而滑,弦脉者肝脉也,滑脉者痰热也,合之于症,乃痰火郁结之奔豚汤证也,此证虽与《金匮》所论之奔豚汤证不尽吻合,然其病机相同,故用之可也。为处: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甘草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昧子10克。
服药10剂,证减六七;继服4剂,效不再著。再察脉象已转弦紧而数,因思弦紧之脉者寒饮凝聚于三焦,中焦阻塞,寒热并见,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剂。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剂,诸证又减,乃连服百剂,诸证全失。
2.胶于《金匮》诸方,不知随证之治,虚者不补,实者不泻,因循误治,难于奏功
尚××,男,40岁。
2年多来,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医诊预激综合征。先用西药治之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养血活血、养心安神等剂仍不效,某医询治于余,曰:可参考《金匮》奔豚气篇。2个月后,该医领患者来诊,云:余遍用仲景诸方均无效,其故何也?细审患者,除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之外,并见气短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沉弦细涩。因思其脉沉者郁证也,弦脉者肝脉也,涩脉者滞也瘀也。合之于症,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乃予补气养血以治本,理气活血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人参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生地10克,黄精10克,薄荷3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均减,但继续服药至第8剂时,症状不但不再继续改善,至第12剂时症状又见加重。询之:除上证之外,并见咽喉有异物阻塞感,舌苔白,脉濡缓。因思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气郁结之脉。仲景辨证随证治之者,首重脉耳。治当随脉治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连续服药20剂,诸证消失。但停药1个月以后,又因生气而突然头晕胸满,心烦心悸,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而滑。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滑者痰热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痰热不化。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克,瓜蒌15克。
服药6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
该医云:老师告诉我用奔豚证治法治此病,而老师治之却改弦易辙何也?答曰: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很多预激综合征可用奔豚证法治疗,但本患者无奔豚证之表现,所以不用奔豚证之治法。最近杂志中经常报道某某西医病名相当于中医某某证,此种说法虽近有理,但不可拘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