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室生香——十佳藏书人刘有法

 hnr360 2013-10-27
静室生香——十佳藏书人刘有法
2013年04月11日 10:30:17 编辑: 武隆03
 

  

本网记者  皮秀琴

  人的职业是有宿命的,很多时候由不得你选择。

  我先前是教书的,还一心一意要做个不误人子弟的老师。后来又阴差阳错的转了行,当了三两年小说散文编辑,不过,全是不着调的“二把刀”。你说,这三两年能干出什么事儿。

  许多的事大体是这样,如若用心的去做,总是会有所收获的。因此我一直很羡慕那些能沉下心来,毕生追求心中所爱的人。认识有法先生也是因为我的职业,他是我的领导,亦是老师和长辈。我只知道,他写一笔漂亮的毛笔字,清秀俊朗;我只知道,他谈吐中,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丝毫不造作,自然似清风流水。一种文化人特有的气质,隐隐于举手投足之间,慈眉善目之间。

  一次登门造访,推门即见客厅一侧有一雅室,贴壁的书架,满满的书。特意绕道至门前,深深地看了一眼,书,太多的书。倒是没敢跨入门内一步,这样的书斋定是读书人的最爱,擅自闯入不仅是对藏书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书中圣贤,书房静谧之气的冒犯。听一学者说,大凡读心中敬慕之人的作品,必净手、开窗,而后正襟危坐,展卷而读,以此表达他的虔诚和尊重。

  于是,这书斋在我心目中的神秘感一直保持到二次造访,那是有法先生约了几人到他书房谈事。我方得放肆的一饱眼福。书房东面临窗置有一案一椅。案台上放着一玉身木底的笔筒,筒里几支大狼毫,鹤立鸡群,以阳刚之气压住房里的阴柔。案台上零乱的放着几本书,想必是常看的。读书疲累时,可以透过明亮的窗户,举目远望,或是看那窗外的小花园里,玲珑的假山,秀美的盆景,和那应时而开的花朵及葱郁的叶子。

  书房的北面和西面是两列高大的书架,层层叠叠挤挤挨挨放着几千册书。这情形让我想起时尚女性的衣橱,密密实实的挂着花花绿绿的衣裳。到了换季的时候,还会清理扔掉一些,再买进一些,然而终是越积越多,不堪负载。这书和衣裳,装点的都是美丽的生命,一个美的是充盈的内心,一个美的是精致的容颜。不能说孰好孰坏,孰高孰低,全依着个人喜好,愉悦心身。

  轻轻地用手按着那一列列线装的,平装的,精装的书脊,这些书里该承载着多少苍老的文字啊。先秦、春秋、唐宋、明清、民国至现当代,似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许多的书都已经发黄变旧,应该有些时日了。家中藏书毕竟与图书馆有所不同,图书馆讲求的是浩如烟海,门类齐全,许多的书只是源于收藏存放的需要,并没有倾注多少感情。自家藏书都是藏书人大浪淘沙留下的最爱,或许还经历了长途搬运,才到得这书斋一隅得以安身。一本一本都浸染着藏书人的点点心血。那年那月,缘何买下此书,是心仪已久、如获至宝,还是一时兴起、兴后即索然乏味,个中情感只有藏书之人冷暖自知。

  这满壁的书柜里也有我寻觅多年而未得的心爱之书,可我只能隔柜兴叹,不敢动半点借书的心思。我深知,一个爱书的人,许多身外之物都可以舍去,唯有自己心仪的书不能舍。那书中的勾勾画画,书页上的折痕,翻书时残留的汗渍,或是眼里滴落的泪水,都是读书之人生命时光的印迹,也是与名家大儒神交的见证。这些,唯有收藏此书的人有资格留下,旁人,皆莫动焉。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不知书斋的主人,可否有此同感。

  记得有法先生曾说到他收藏的《管锥编》,感叹此书集钱钟书毕生研究心血之大成,极有学术价值,值得反复研读。书于我向来具有极大的魔力,欣欣然去购了一套原版,纯属效颦为之。然而,厚厚的四本文言文,晦涩艰深,非一般人能读懂参透。我只苦撑着翻了百来页,便再不能看下去。

  这书也讲缘分二字。不能读,说明我书缘未到,心中尚存浮躁之气,还需历炼。也许某一天,我的功夫到了,也能坐下来,读懂其中之一二。也许,功夫不到,等不到那一天,只得放一放,再放一放。


藏书琐记

  刘有法

  县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以藏书、读书、写作为主题的三个十佳评选活动,意在倡导一种读书学习的风气。评选结果出来,鄙人忝列藏书人之末,荣幸之余也心生惶恐,深感名实难负,有负大家的厚望。藏书非我所愿,也力所不及,所“藏”之书,均乃读书后的意外成果,断不敢以藏书人自居的。按照评选规则,每一位获奖人都有一篇记者采访记,蒙报社错爱,派副总编秀琴女士亲自劳驾操刀,愧煞我也。秀琴与我以前是同事,对我较为了解,故也无需采访,省却了我这笨嘴拙舌之人的麻烦。秀琴的文笔我很欣赏,秀润雅致,每每透出女性作者的细腻恬静。文章写出后,送我“审阅”,读后真是感与惭并,部分内容修誉过当,让我愧怍难当。不怪秀琴,因秀琴以前是我部下,公情私谊,下笔格外谨慎,在文章中做点“加法”,也是人之常情。如我强行将这些过誉之词斧钺,又有损文气,故保留秀琴文章,自己再写点补充文字阐明心迹,这样更为允当。

  我是一个悟性迟钝之人,几十年读书下来,也没什么“醒世恒言”。最大的感悟就是读书让人心灵变得柔软,变得包容,改变了我年轻时好勇斗狠,每每逞一时之快的坏毛病。十多年前曾写过一篇短文,名曰《藏书》,现呈附于后,以聊表于心。《菜根谭》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虽不能至,则心向往之。

 

藏书

  刘有法

  举凡读书人,均有买书、读书、藏书的雅好。鄙人虽愚,也忝列文人之末,故而买书、读书、藏书在所难免。不过这辈子我并未僭妄当藏书家。况且,凭我目前这阮囊羞涩的状况,想当也怕只是叫花子想媳妇——想入非非而已。

  我的藏书其实不多,精芜陈杂不过两三千册,大多普普通通,孤本善本更属少见。自认为可留给子孙的不过三五十本,不辱一提的仅有《二十四史》、《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梁实秋散文》、《管锥编》等。至于藏两部《红楼》,存几册《水浒》,大约一般识文断字的人家均备有,不值一述。

  我藏书之好,始于八十年代初,当时毕业留校,痛感知识贫乏,以前所读之书仅限于教材一类。对于知识的渴求,甚过谈情说爱。当时只要有书,不管精粗,甜咸杂进,唯书是尚。那时工资很低,每月三十几元,大半用于买书,几年下来林林总总积了千册之数,却搞得每月生活入不敷出,除了书几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破屐弊履,成了一个地地道道孔乙己似的落拓文人,书中的颜如玉一个也未碰上,生活中的颜如玉倒是一个个从身边溜走,搞得二十大几,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尽管如此,我仍无悔意。

  我的书虽谈不上多,但在当时仍很惹眼。有朋友、学生来寝室玩耍,见到书架上的小说之类,就会提出借阅。别人爱好学习,我岂敢独专自秘,只好作大方豁达状,爽快答应。然举凡借书者,均是爱借不爱还,借书时信誓旦旦,一经借去就贵人多忘事。一本小书去催催促促又觉小器,唯恐为一本书而得罪于人,这种亡“羊”而无法补牢的事累累发生,计损失我图书三百余册,乃成为无法补救的遗憾。盖因牵羊者只是顺手,借去也不加珍惜,看完后随便一抛,乃不知去向,他哪里懂得读书人的情怀。等你事隔很久赧颜相问,他却轻描淡写一句“不见了”,将你打发,而脸上毫无愧意,一直我都苦无良策。

  如今书价踊贵,几乎让人不敢下手,即使偶尔觅到一本好书,一见价格就吓得魂飞魄散,几经往返方能痛下决心。但只要我觉得有价值的书,再贵也不惜作孤注一掷之举。犹是我现在对书就倍加珍惜,如有朋友来玩,我最怕就是听到“借书”二字。只要有人赞羡我那屈指的好书,我就冷汗津津。幸好多次有惊无险,数次化险为夷。而今读书人越来越少,我的书就免遭拐卖打劫之祸,不亦悦乎?不亦悲乎!现在我在夜籁人静之际,一个人独坐孤灯之下,凭几写作,不时睨巡一下自己的藏书,心中就会油然升起一种温馨的情愫。置身书林之中,我的灵魂就会得到轻轻的抚慰。只求自己拥有,何须过多的欲求。只有在书中才能净化我这并不纯洁的灵魂,熨平我这颗浮躁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