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课堂与生命课堂

 wdzajcx 2013-10-28

知识课堂与生命课堂

知识课堂

生命课堂

内涵

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

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高分

让学习成为师生生命体验与成长过程

最终的目的是让人真正成为人

出发点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让师生生命获得成长与发展

归宿点

让学生有较强的应试能力

能够获得高分

让学生真正成为人

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理念

以师为本以教为本

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小组学习制

学习方式

教师讲学生听

自主合作探究

过程

部分学生片面发展

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知识的学习

关注人生存状态

关注教师如何教

关注学生如何学

点线面平面结构

网状的立体结构

注重碎片化教学

注重整体化教学

让学生记忆结论

让学生体验过程

注重教师的预设

注重学生的生成

强调学生的静听

强调动与静结合

知识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高分。生命课堂就是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生命体验与成长过程,最终的目的是让人真正成为人。

1、知识课堂视学习为目的,生命课堂视学习为成长过程

生命课堂是相对知识课堂来说的,它们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以及教育过程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显现的基本特征也是不同的。知识课堂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归宿点是让学生能够有较强的应试能力获得高分,教育的过程体现以师为本,以教为本;生命课堂的出发点是让学生的生命获得成长与发展,归宿点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人,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教育过程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知识课堂把学习作为目的,生命课堂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生命课堂把学习作为人的发展手段和过程。

2、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生命课堂关注人生存状态

由于知识课堂关注的是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就会用最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让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枯燥乏味的被动过程,让教师的工作成为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把教师比喻成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育学生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因此大量学生厌学,甚至辍学。教师厌教,失去职业幸福感。而生命课堂是把师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作为目的,采取学生喜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这样的课堂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生命课堂要改变的是师生的生存状态。

3、知识课堂强调师本教本,生命课堂强调生本与学本

在知识课堂上,教师不但是权力的化身,还是知识的化身。教师一言堂,所有的事情都是教师说了算,在学生管理方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坚持以师为本;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主宰课堂,坚持以教为本。因此,以师为本和以教为本是传统的知识课堂的基本特征。而生命课堂教师变成了设计者,引领者,服务者。在管理方面提倡民主管理,坚持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自主学习,坚持以学为本,教为学服务。实践证明只有民主才能科学,只有自主才能高效。生命课堂让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家园。

4、知识课堂关注部分学生成绩,生命课堂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知识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采取的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天然的就没有办法关注全体学生,就没有办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也不可能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而生命课堂采取的是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强调预习展示反馈,这样的课堂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课堂上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生成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都是教师成长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生命课堂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5、知识课堂关注教师如何教,生命课堂关注学生如何学

在知识课堂上,所谓好老师就是讲的好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与学科相连的知识素养,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把知识讲明白,让学生能够听明白,许多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是那些关注教师讲的好的课堂。而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习,把学习看做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即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去处理新信息的过程,在处理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道德体系,教师的教师第二位的,教为学服务,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点拨和点评。构建生命课堂就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6、知识课堂是点线平面结构,生命课堂是网状立体结构

知识课堂主要采取传授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听讲,评价课堂也主要是评价教师教的如何,而不去评价学生学的如何,课堂上同学之间基本没有活动,所谓同学实质是同听,课堂结构基本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也偶尔有一些师生互动,课堂结构呈现出线性的平面结构,这样的课堂可以打磨和复制。而生命课堂呈现的是独学、对学、群学,教师是点燃、点拨、点评,课堂上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是师生用生命的激情演绎的美好乐章。生命课堂是师生生命的过程而不可复制。

7、知识课堂使用碎片化教学,生命课堂注重整体化教学

知识课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考试获得高分,因此知识课堂一般都会自觉的演变成应试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盯着考试这个目标,考什么就学习什么,考试要考许多知识的碎片,比如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整体的事物分解成碎片进行讲解,使学生一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生命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感悟事物发展规律,在感悟的基础上感动,因此,生命课堂一般采取解决问题的整体话学习方法,让学生先了解整体,再感知部分,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生命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8、知识课堂让学生记忆结论,生命课堂让学生体验过程

知识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获得高分有一个好成绩,因此就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记住结论,以应付各种考试。学生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生命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掌握方法,才能受到情感熏陶,才能树立正确的态度,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过程才能有感觉,有感觉才能有感知,有感知才能有感悟,有感悟才能有感动。不注重学生体验的课堂就是目中无人的课堂。生命课堂就是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课堂

9、知识课堂注重教师的预设,生命课堂注重学生的生成

知识课堂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自己教学服务的;而生命课堂教师设计的是导学案,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设计往往要预设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而主观设计的,而导学案强调的不是预设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生成。比如,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往往这样提出问题,什么什么思想和情感在教材的哪个部分体现?而导学案则这样提出问题,在教材的这一部分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两种不同的问题,就会两种不同的思维。预设限制学生思维,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10、知识课堂强调学生的静听,生命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课堂强调学生静听,把课堂静与不静看做是课堂纪律好于差。理由是只有静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其实课堂纪律的好与差,不能用静还是动来判断。所谓课堂纪律的好与差,关键要看学生的课堂流失率高还是低,静不一定纪律好,传统课堂许多学生溜号,甚至还有睡觉的。而生命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应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虽然很热闹,但没有学生不学习的,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都以自己不同方式进行学习。生命课堂是知识超市生命狂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