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度饥饿感,是疗病良药

 乡下老太 2013-10-31

 

适度饥饿感,是疗病良药

 

吕守珍老人最让年轻人惊诧的一点,就是“一日两餐”。其实中国人历史上基本都是一日两餐,“三餐制”的历史没有多长。老人生于民国时期,只是延续了民国时代的传统而已。

 

古人对饮食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有一点,就是“过午不食”,过了午时,原则上就不能吃大餐了——当然一些点心、水果之类,还是可以的。

 

在经济不发达、营养不富余的时代,为了克服营养不良,把“两餐”扩充为“三餐”,是有道理的。但现在的情况,又不同了。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现在是“营养富余”时代。人们不是缺营养,而是营养太多。但要注意,这个“营养”对很多人来说,是指“体外营养”,他吃的东西很丰富,但体内营养依然缺乏。造成这种情况,一是肠胃消化功能不强,食物在体内坐了趟过山车,又如数排出了。二是脾的运化功能弱。按中医的说法,食物经过消化后,还要经过脾的运化,才能抵达身体各处,营养才能吸收。

 

所以,如果脾胃功能弱,营养吃再多也没用。很多人恰恰这方面有问题。为什么脾胃功能弱?原因之一,就是累的。吃得太多,食物堆积如山,脾胃愁也愁死了。想让脾胃功能好,就要让它们适当休息。适度的饥饿感,就是最好的休息。

 

中医传统上有断食、辟谷疗法。这些方法,不提倡贸然使用——尤其有胃病的。但要记住:适度的饥饿感,是疗病良药。

 

另外,如果上一餐吃得过饱,那下一餐就可以以清汤寡面来解决,不要刻板坚持“三餐制”。俗话说得好:人有闲死的,鲜有忙死的;病是吃出来的,鲜有饿出来的。(高金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